APP下载

艺术传播
——策展与观展

2019-12-18董涵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观者展馆秩序

◎董涵

近日,全球知名品牌莫奈展首次登陆中国,落地北、上、广、成四地巡展。此次上海展区中展览分为七个主题展馆。馆内利用多媒体、灯光、音效等布展方式,用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将莫奈近400 幅作品流动化展示,使得印象派画作中对光影和色彩重点描摹的特点得以放大。此次展览一大亮点是将丰富的场景设计、趣味互动体验空间设计和拍摄区的不固定安排,巧妙结合,给予观者“全觉”盛宴。多媒体形式,通过动画再现情景的方式,此次展览不仅仪式感强烈,并且以更少的作品追求高审美的装置,赋予优雅冷淡的静态画面烟火气息。美学的创造在这一刻表现出了精神价值从神圣向世俗领域的转移。

然而,这样的展示形式,在给予观者充分的情景再现的同时,限制了观者的自主想象与美学思考的空间。现实的再现总是为了服务于在其中间的观者而做的展示,大多服务于一个非专业作画者的眼光,既被有意为之的展览秩序所包围,又被排除在这一秩序之外。

展览越是吸引和包围着游览者,游览者的眼光便越是远离它——这个展览最原始该呈现的作品本身。在这一强烈秩序的引导下,大多观者像待哺的幼仔,选择性地接收其所被强迫摄入的艺术营养。每件事都像被刻意安排着,如同样式或者展示图片。事物被主体性观察后,主体又宣称自己为纯粹的客体,是更深远事物纯粹的“能指”,然后将其观察所得安排进入一个意义体系。观者在这秩序拉扯下接收并表现出一切安排者所希望看见的样子,且这一秩序的背后往往还潜伏着强烈的旅游与消费的商业目的——展览馆纪念馆等出入口照例出现的小商品店常常含有相同时段场馆内最拥挤的人流量。

近期展馆中不时出现的解说员带领团票购入组参观展馆,并于馆中用扩音器讲课的情形,更令此秩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浮躁乏味。难怪黑兹利特参观新近开放的伦敦国家画廊后,在住进蓓尔美尔街时这样描述画廊:“那是对思想缺乏和情感冷漠的一种治愈……与博物馆中孤独、安静、会说话的目光和永不褪色的形式相比,巨大的现代商业世界——哪怕它的娱乐——也显得虚荣而不恰当,明显的喧闹、变化无常的景物、傀儡般的形象,显得愚钝而贫乏。”多媒体与人工解说相结合的这样一个与时代同行的形式,在被广为大众接受的同时,不免丢失艺术展示本该拥有的深度。

大众追捧虽为时代更迭和产品销量上升的源动力,对于艺术体验却并非愈多愈好。笔者看来,本次展览受推崇的较大原因在于观者没有接受秩序摆布的自觉。最终推崇艺术展览,在没有深度思考武装的头脑加工下,将成为以体验为目的的经济消费驱动力。其初始的给予观者对于艺术作品的思考与美学欣赏能力的提高的本质逐渐被花哨的体验方式消磨殆尽。文化产业的时代性发展带动了经济,却没带动艺术本身的传播。

上月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的托比亚斯·雷贝格在中国的首次机构个展,“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展馆通过创造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物件与环境,开拓新的生产技术和社会干预形式,引导观者探索如何与空间互动并感知日常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展览本身利用大空间和多重小设计亮点,给人独处思考的清静和肆意放纵的可能,却忽略了高人流量和使用度对展馆陈设装置的破坏性。

“审美观照是一种深刻转化的经验,一种在观者与艺术家之间想象上认同的行为。为了实现这种审美观照,观者必须使自己完全进入到艺术家的想象当中,洞悉他的意图,与他共思,与他同感。”对于这类高体验度的展览来说,当你无法设身感受与策展者同样的空间时,这样的艺术引导是失败的,所获取的信息只是表层。而这种艺术传播的失败是否在于策展者的思维缺陷?是一个层面,但只是一小层,更大的问题在于观者的接受传播能力。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强度侵蚀,快节奏高压力生活使观者拥有两大共性:一是茫然,二是盲从。对于思考性较大的展览,以重在参与打卡第一的心态,选择不错的留影角落,提升朋友圈的文化气质;对于体验性与思考性结合的展览,将众多重心放置于评估体验感上,设施惊艳动感炫酷即为好,简陋不合口味就批斗,娱乐至上体验为主的心态使展览从观者角度便商业化。作为艺术传播双方中较大层的一方,观者应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而不是策展者想给我什么。艺术展现事物,之所以为艺术在于她用事物体现真理,而真理又存在于生活中,民众中。从这一角度来说,审美观照便不再成立,艺术也不再仅是恩典信息,而是全民皆可的思维碰撞产物。当一个事物被奉上神台时,人们将忘记去思考其存在的意义价值,只会仰望膜拜它。当它偶尔不符大众预期时,人们便尽可能去贬低他,以彰显自己的高度。

海德格尔认为梵高画的靴为农妇靴,展现了与大地不可分割的情怀。他的自行幻想以及情感联系无可笑之处,唯一败笔在于他强调“梵高画的这双靴”。当观者将自我意识强加于作画者身上时,便将艺术变质。艺术传播是共享的,但它的接收获取是独立的,受时间、情感、时代、身份背景等影响。最好的传播在于经过自己思考后形成新产物,而不是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阐述他人的作品,否则迎接新时代艺术的便是变质与枯竭。

猜你喜欢

观者展馆秩序
打击恶意抢注商标 让市场竞争更有秩序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端午节观龙舟赛
秩序与自由
秩序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