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器乐在影视配乐中的运用
2019-12-18李可
李 可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0052)
民族传统器乐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同时也担负着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我国的民族器乐深深的扎根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在影视作品中加入民族器乐的元素能传达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才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立足。
一、民族器乐的特点
我国的民族器乐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的走向正规化和科学化,民族器乐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民族器乐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发扬传统文化,并且也在借鉴西洋的器乐文化。中国的民族器乐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以民俗文化的形式存在,经过我国民族器乐专家的不懈努力,成功的将民族器乐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成为了未来艺术家学习的榜样。其次,我国民族器乐坚持了创作和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滋养之下,我国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技艺高超的民族器乐演奏家,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许多的当代民族器乐家对很多民族音乐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能更好的实现多种民族器乐的一专多能。在其创作的过程中,往往能以某种地域风格的音乐材料为素材,创造出质量相当高的民族器乐作品。这些民族器乐能成为一种音乐语言,能不断的突破自身的演奏形式,提升自身的演奏技巧,提升民族器乐的演奏效果,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最后是不断的探索民族器乐的潜力,挖掘出民族器乐的表达能力。在当代艺术家的努力之下,不论是从乐器的改进、技巧的提升,还是创编的难度,都表现出了民族器乐的巨大潜力。
二、民族器乐在影视配乐中的应用
(一)民族器乐在影片气氛渲染中的应用
我国民族器乐的种类异常丰富,在此基础上,我国的艺术家不断的创新发展,让民族器乐在多元化的文化中发光发热,完整的保存了我国民族器乐的形式。在我国的影视配乐中,民族器乐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影视配乐中,民族器乐的演绎受到广泛的好评,譬如在著名的影片《卧虎藏龙》中,其后期的配乐就加入了民族器乐中的萧、竹笛、巴乌、马头琴、二胡、琵琶、大鼓等元素,让整部影片的音乐形式更加多样,其表达能力更强。而在旋律的技巧上,则采用了我国传统的五声,有浓郁的东方气息,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器乐的魅力。在这部影片中最经典的桥段就是“盗剑”一部分中,将我国的传统打击乐应用得恰到好处,鼓的敲击速度和力度都能与影片画面完美契合,体现出了音乐的冲击力,有利的衬托出了当时紧张的氛围,其选用的场景——竹林,亦能与之相呼应。而在竹林中,响起清脆的竹笛声,则能体现出一种离别的气息,体现出了传统东方的韵味。琵琶是我国传统的器乐,其在传统器乐中的地位非常高,同时也是东方的代表,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传统音乐琵琶曲被直接应用在影视作品《十面埋伏》中,该部影片中的主奏乐器是琵琶,在我国是非常著名的民族乐器,有着几十中不同的演奏技巧。《十面埋伏》为琵琶独奏,乐曲相当的激烈,仅仅是音乐就能够震撼人心,其表现出了当时非常激烈的打斗场面,同时也非常形象的展现出了当时爱恨情仇。影片《菊豆》是一部著名的影片,其采用了著名的童谣作为背景音乐,采用陶埙这种民族器乐,在技巧上则大胆的采用了拉长演奏时间的形式,奠定了整部影片哀怨的基调,也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民族器乐在影片配乐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作为中国传统的表现形式,传统器乐在影片配乐中的应用能有非常高的价值,不仅仅能推进影片的发展,提升影片的表现力,同时也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民族器乐在影片语言上的应用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尤其在影片进入有声时期后,中国传统器乐在电影创造中经常会出现,有时会被应用于语言的描述上。在电影《红高粱》中,在“野合”的场景中,以30支唢呐在八度内吹奏“音团”,震耳欲聋的音乐与影片中随风摆动的红高粱相互契合,表现出了男女主人公敢于示爱的豪爽,并将影片推向高潮,在《红高粱》迎亲队伍经过青杀口的片段中,随着老年人的话,响起了一声大锣,随后出现的就是打击乐器的刮奏声,营造出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围,体现了当时的语境。其次,在《卧虎藏龙》中,玉娇龙逃走的桥段中,在十分钟的影片中,仅仅以鼓一种乐器,通过鼓声的强弱、节奏和韵律的相互变化不仅不会枯燥,反而能营造出一种异常紧张的氛围,让观众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欲罢不能,影片中鼓声有力量的对比,让影片更加有声有色。这种谱写的方式以叙事的方式体现出了影片内涵。
三、结语
中国的民族器乐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等,深深的扎根于中华文化中,其在影片配乐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的传统器乐,不断的将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