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9-12-18陈文菊

魅力中国 2019年45期
关键词:学科德育教材

陈文菊

(贵州省贵定县第八小学,贵州 黔南 551300)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实现育人为本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道德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特别数学等自然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教育非常关键。自然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常常被忽略和遗忘。我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教育功能,用教师的形象和精神影响学生,以及充分挖掘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素材,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数学运用之中,数学实践活动之中。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教育功能

教师的自身形象和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学高为师,德高位为范”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在打扫卫生时,我与学生一道擦玻璃,抹电扇,重活脏活我领头干。这样大家积极干,主动干,场面总是热火朝天。锻炼时我与同学一起打球,跳绳,做游戏,学生看得少了,参与锻炼的多了。升国旗时,我首先站在对列前端端正正的向国旗行注目礼,学生也就自然照着样子遵守纪律了。记得有一次,预备铃响了,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书走进教室,原来喧闹的教室一下子变得寂静了。我想这里可能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走进一看,讲台下面的地面上出现了一大片纸屑。我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问是谁干的,而是弯下腰把纸片一片一片的捡起。这时坐在前面的孩子聚拢来,大家动手捡起纸片,很快教室前面干净了。接着开始上课了。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专心听讲,教室内即使掉根针,都能听见。下课后,我刚到办公室坐下,坐在左前方位置上的两位同学红着脸走了过来。原来他俩为了点小事闹了起来,互相撕碎了对方的本子并撒了一地。他们当着我的面相互道了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有教师的仪表,教态,语言抑扬顿挫,体态语言的运用无时无刻的不在感染和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学生。我为了上好每节数学课,我无论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课前备课,在课件的准备,教具的选择,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有选择的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作业,课后辅导等无不倾注我的心血和热情。让学生在情境中点燃激情,阅读情境观察思考,发现数学信息,分析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归纳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没有明显的位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专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分析理解运用和实践中去。例如在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我就搜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和我们颍上县的财政收入等数据对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从数据的变化中,观察分析发现中体会到国家和我们颍上县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巨大的变化,从而增加了自豪感。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到时间的流逝之快,珍惜时间利用青春年华获取知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圆周率的教学时,我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小数的人。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的道路上的许多感人的故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激发了学生为祖国,为人民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专研的献身精神。教材中有许多像“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里的知识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我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在情境中点燃,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分组合作探究解决数学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探索数学规律和定律。这部分知识如果只靠教师口头传授,学生的记忆不是深刻的。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交流总结,来探索发现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别人的前提下学习。在这中情境,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成功。从中感受到个人于集体的关系,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教育的价值所在。育人为本,德育必须先行,必须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中去,特别是教材中德育教育没有明显位置的学科,数学等自然学科的德育渗透教育尤为重要,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示范引导学生,对学生施加影响。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数学主题活动中,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德育教育不喧宾夺主,注意学科的主体性,德育渗透的自觉性,可行性,长期性,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做到点滴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赢,使教育的生命永葆青春和活力。

猜你喜欢

学科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