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乐双修,做知书达礼好学生

2019-12-18晏红

魅力中国 2019年45期
关键词:礼乐文明教育

晏红

(河南省驻马店财经学校,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一、礼乐的内涵

(一)礼

礼者,理也,是内心的标准外在的表现。在家是孝悌,出门是诚信,对国家是忠诚,对人民是热爱。礼是人性的基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的重要作用在于规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知其有所为有所不为。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正义。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们内心的尺度,通过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孝经》曰:“礼也,敬而已亦。”礼是通过不同的仪式而教人互敬。礼强调差异,差异则相敬。也就是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的各种人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以混淆,这种有差异的秩序叫礼,要求人们去遵守,不可以僭越。

但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大同,社会就会不和谐,因而周公“制礼”的同时,还“作乐”。

(二)乐

乐强调同,同则相亲。和谐感情,身心和谐,使人际关系融洽,使人的行为向善,甚至对于感情中的悲哀之情,也可以通过音乐得以宣泄,使不良的情绪趋于平和,不会使人心迷乱,作出有违礼仪的事来。乐偏重在讲究和谐精神,使人各安其位,和谐相处;注重秩序的协调;可以达到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

所以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贵贱。上下协调就会互相亲近,贵贱区别就会互相尊重。要使人际关系内心感情融洽,外表互相尊重,这就是礼乐应尽的职能了。

(三)礼乐关系

礼与乐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一个强调同,一个强调异:”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一个讲”和”,一个讲”序”。”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正是由于礼与乐二者作用不同,所以,在政治伦理上就有不同的影响:”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这即是说,乐偏重于治心,以情感人,以德化人,潜移默化地使人”承听”和顺。礼却偏重于从外在行为上规范人,强制人们去遵守。乐从内,礼从外;乐从情感,礼从理智;乐从潜移默化去感染人,礼从制度规范去强制人。礼乐配合,使人们内则无怨,外则不争,使社会呈现一种所谓内和而外顺的礼乐之治的升平景象。总之,礼与乐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不可偏废。过于偏重于乐则使人放荡不羁,过于偏重于礼则使人离而不亲。”乐极则忧,礼粗则偏。”乐若超过极限,则招致忧乱;礼若没有节制,则产生邪恶。所以礼乐相辅相成,交互为用,不可分离,共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手段。

二、礼乐文明教育的意义

人类的进化史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体制进化;二是现在的心灵进化。虽然人的身体结构已非常地优于原始人而能被称作“人”,但在人的精神层面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社会意义上的“人,”可能还处于“半人”的状态。人是社会的主体,具有两性,动物性和社会性,学会用道德理性去战胜残留在我们心灵或者精神家园里面的动物的野性,才能建造和谐社会。过去,人心淳朴厚道,民情风俗有条不紊,每天听到的都是正面的言语,看到的都是正确的典范,因此没有不爱惜自己德行的,以不行善事为耻,一些奸佞和道德败坏的人,看到自己的行为也会无地自容。那时培养出来的人,在家忠诚守信、认真恭谨,出门可为国家所用。所以对学生进行礼乐文明教育,通过长期践行具体的礼仪规范,在人的精神层面上加以雕琢,懂得“礼”,使之内化为个体生命的一部分。

以礼修身,以乐养心。“礼在于自身修养,规范外在。而乐则是和谐我们内在的心灵,创造愉悦的心境从而获得人生的力量。”乐与音与声都不同,正所谓“乐者,通伦理者也。”礼乐文明的教育科研使学生言语得体、彬彬有礼、尊师重道、落落大方;使学生身形挺拔、朝气蓬勃、自信阳光 礼乐双修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尊,应该在每个学生的心里生根,贯穿学生整个人生。自觉地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来生活,懂礼知乐,才是所谓知书达礼。

三、通过礼乐文明教育,实现知书达礼

第一,开发礼乐文明教育的教材,构建课程体系。

第二,以活动为载体,每天晨起诵诗一首,午后习字一法,日间习礼一则,睡前赏乐一曲;利用活动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让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全面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感悟。在学校打造一套营造氛围,经典浸润,活动熏陶,榜样引领,强化实训,坚持持久的礼乐文明教育体系。

第三,培养师资团队。达到学科渗透,营造氛围的效果。

第四,成立微善社。积微善,成大德。轻声细语显淑女气质,谦恭礼让展君子之风。

第五,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家长礼乐文明教育培训班。对学生的家长培训可以达到家校联动,共同营造氛围,利于学生课外践履。

第六,社区民众培训。对社区民众举办免费的培训班,提升他们的文明素养,宣扬孝悌忠信的做人之道。帮助营造和谐家庭,和谐社区。

总之,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乐文明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们留住“根”,长好“叶”,实现三和谐。

礼乐双修,对个人来说,可成就君子风范,对于国家社会来讲,可以安上治民,移风易俗。礼乐文明教育是扎根的教育,是正知正见的教育,礼乐文明教育旨在通过礼乐滋养学生身心,唤醒学生内在的心性,自觉、自发地理解认同并笃行着这些外在的礼仪规范。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关键时期,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礼乐文明教育,恰恰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将礼乐文明教育引入学校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变得知礼,懂礼,在思考行动的时候,自然会小心谨慎,心存恐惧,更能严格要求自己。

猜你喜欢

礼乐文明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题解教育『三问』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