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教学浅议

2019-12-18施乐琳

魅力中国 2019年27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百草园孔乙己

施乐琳

(重庆市城口县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城口 405900)

一、深入研究文本

教师只有深入地去理解和揣摩文本,生成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使学生经历一段丰富的阅读学习体验。鲁迅作品曾几何时是一种信息交流的内体,或用于传达事实,或抒发思想感情,这些都成为了教师的参考使用方式。因此,在进行鲁迅作品的教学时,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到文章中所描绘的世界,如果教师自己都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只凭主观臆测来引导学生进行解读,那学生又怎么能够体会到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呢?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通常教师都会着重地去讲作者对于百草园中“乐”的向往,而对于三味书屋的定位确实枯燥、乏味,那么三味书屋真的就一点乐就没有吗?其实不然,其中课间偷溜到后园嬉耍与老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在底下乘机偷乐都是三味书屋中充满谐趣的表现,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再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教师需要把握文章内容欲扬先抑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鲁迅回忆儿时与长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来体会中年时期的鲁迅对于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二、全面分析文本

鲁迅的作品中,尤以表现深切和格式特别的小说文本最耐人寻味。在实际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偏重于剖析鲁迅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切思想内涵,却忽略了这些在现代人看来稀奇古怪的文本格式特点。其实,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发现,鲁迅的小说文本在格式上吸收了借鉴了西方小说的表现手法,例如巧妙多变的叙事角度,选材的截取,片段与场景的连接等等;在此基础上,又融入了传统的小说写作技巧,如白描、烘托氛围等等。例如,在《孔乙己》中,以小伙计为第一视角展开叙述,形成了三层“看”与“被看”的关系,短衣帮看孔乙己,小伙计看短衣帮嘲笑孔乙己,而读者则是站在小伙计的视角看全部。文章两千余字看似只是一篇行云流水的叙述,但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和鲁迅深厚的写作功力却需要深深细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于鲁迅写作特别之处的疑惑,来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讲解,这不乏是一个提升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的途径。

其实不只是鲁迅作品,在分析任何文本时,教师都应引导学生遵循从思想内涵到文本格式,从人文性到工具性,从了解到学习的顺序,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想必一定是有所不同的。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知人论世

在阅读教学中所讲的知人论世,指的是要读懂一个人的作品,就应该对其生平有所了解,知道文章是在作者人生中的哪一个阶段创作出来的,一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来也培养学生先知其人后论其世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多对鲁迅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教学内容有所侧重,让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一个真实的鲁迅,也就是除了政治定位和社会固化意识之外的鲁迅。例如,在《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中,教师就可以从鲁迅的品格、追求、生平事迹、生活经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进行讲解,只有“论其世”,才能够“知其人”,只有感受鲁迅所处的时代环境,才能够理解他的追求,体会到他的无奈。

(二)主题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一共选取了六篇鲁迅作品,教师可以将其设定为“童年的鲁迅”“成长中的鲁迅”以及“鲁迅的思考”三个主题,其中“童年的鲁迅”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成长中的鲁迅”包括《藤野先生》和《社戏》;了鲁迅的思考包括《故乡》和《孔乙己》。此外,也可以从每篇课文中纵向地选择主题进行讲解,比如说一说鲁迅作品中的绍兴,就可以选择《社戏》和《故乡》;选取关于鲁镇的描写,就可以选择《孔乙己》等等。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涉及到全部的鲁迅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文本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学生对于鲁迅作品的阅读理解难度。

除了主题阅读之外,教师也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切入,根据学生的任职情况来选择性地补充一些课外的鲁迅作品,为学生提供更多走近鲁迅的机会。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开展鲁迅读书会、交流会等,既能够起到锻炼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目的,也可以拓展了解鲁迅的途径。

(三)依托文体

文体的不同决定表达效果与审美效果的不同,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到问题的影响。在初中阶段所涉及到的鲁迅作品中,主要以散文和小说为主,散文的内容比较广泛,大到国事、小到琐事,都可成为写作素材,运笔也更加自由,主要用于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小说则主要以故事情节为线索,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和反映社会。例如,《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都是鲁迅先生对故人的回忆,所以教师应将教学侧重点设计为体会作者对二人的情感,又是怎样用文字表达的。

鲁迅作品是初中语文教材文本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去认识鲁迅,理解鲁迅,走进他的精神世界,继承他作品中的优秀思想,为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知人论世态度的养成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百草园孔乙己
学校里的“百草园”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三味书屋
孔乙己(下)
孔乙己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
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