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2019-12-18毛倩
毛倩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下镇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4700)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对学生起着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应用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师主要以口述和写板书的方式来进行知识讲授,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由于小学生本身理解能力不高,这样的课堂氛围又比较死板,沉闷,所以导致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吸收都不够彻底。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融入情境教学法之后,可以显著改善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加强课堂互动
对比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融合了情境教学法以后,可以大大改善课堂氛围,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也会增多。老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还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加深情感体验
通过融合多媒体手段,把情境教学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亲身去体验了主人公的喜怒悲欢一样。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共鸣,准确领悟到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语文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研究和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的阶段。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够相互结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才能够更加富有实效性,也才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之中,尤其要注重让教师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教学情境创设对于学生的激励,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教学情境创设的整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情境中不断展开,这样才能够切实保障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以及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所能够展开的一些有益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就能够真正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教学魅力。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
在小學语文学习的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自主能力,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大多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在一种有意义的基础之上来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语文情境之中能够真正展开有意义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展开一定要围绕着让学生感兴趣和不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魅力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维度,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能够不断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
四、以发散思维能力来作为构建情境的基础,将语文具有的内涵挖掘出来。
运用情境教学,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发散出来,自主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更好的帮助学生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答这些问题,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都能获得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学生在发生认知冲突的时候,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问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存在的问题解决掉了。
五、扮演角色体会课本中的情景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建立相关的教学情境,进行情景教学。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课文角色,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真切地体会课本中的情景。由于学生角色互换,不仅能根据教材内容形成意象,而且还能让学生站在课文的立场上深人课文。学生普遍具有善于模仿的特点,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探究新事物的热情。因此,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中自由表演故事情节。例如在学习《小鹿的玫瑰花》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并表演教材内容。学生表演时的神情、动作都是根据学生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而表现出来的,小学生在有趣的角色扮演过程中,身临其境,真切体会语文阅读文本的内容与情感,有利于学生记忆程度的加深及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拓宽想象空间,获得感性材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想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在课堂上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如何正确地运用它,是值得每个小学语文老师进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