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2019-12-18徐媛媛
徐媛媛
(江西省广昌县实验小学,江西 抚州 344900)
素质教育改革强调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展开,强调德育教育工作的深化展开,不仅仅可以将学生本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全面发展。但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干扰德育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不理想,使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大受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重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将两者强有力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
一、教师要率先融入文本,精心提煉出德育精华
常言道:教育者先受教育。要想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就要率先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率先把自己的思绪融入文本中,率先让自己进入角色情感中。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广采博览,把自己在细研教材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转化为教学激情。有了激情还不够,还要选准动情点,理清煽情的思路。按照心理学中的情感转移原理,沿着“入情—动情—析情—移情”的路数组织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时,在细研文本中,我的思绪从让人恐惧的肆虐的洪水,飘到了解放军战士誓死保卫大堤的誓言上,再到战士们用雨水、汗水、血水筑起的坚定信心上。透过“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的战斗场面,我找到了教学的抓手:祖国是信心,解放军是靠山。我把这些场景作为引领学生思维的动情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高效挖掘
将德育教育高效的渗透到中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一定要强调教材中德育教育内容的充分挖掘,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参考,其价值不可忽略,教材本身发挥的教育优势也不能忽略。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德育教学内容的高效挖掘,将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有机渗透,通过对语文教材的深入挖掘,將其中所包含的德育素材挖掘出来,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有效的应用,保障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七子之歌—澳门》的时候,由于澳门回归发生的年代久远,因此现代中小学生对于澳门回归的历史相对比较陌生,因此感触也不深,因此在学习的时候难于文章形成情感层面的共鸣,教师可以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发挥出来,向中小学生播放澳门回归的片段,在播放环节还可以穿插一些对澳门介绍的视频,让学生对于澳门的相关历史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借助这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浓浓的爱国情,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自然而然的渗透到其中了。
三、创设催人动情的情境,增强学生吸收德育营养的急迫性,加速德育渗透速度
李吉林老师说过:“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好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发挥录音、图片、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等教学手段的作用,创设情境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四、课堂教学中强调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德育教育的高效渗透。善于摒弃传统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强调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导入。首先将创设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德育教育的有机渗透,真正保障德育教育的质量以及效率,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保障合理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切实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样一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强调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渗透,例如在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口语交际中渗透德育教育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有效的熏陶,不仅对于整体知识水平的提升有帮助,同时帮助学生理清整篇文章的情感脉络。
五、在课文教学中进行渗透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已经全面采用部编版教材,这个版本的教材,选编的文章文质兼美,而且其中很多文章都充满了德育教育的素材。因此,教师应深入研读文本教材,抓住这些德语的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细心品读,有意识地对他们渗透该文章蕴含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的熏陶。
例如,在学习《朱德的扁担》一课时,这篇课文讲述了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文章的第二段详细描述了挑粮上山的累,也为第三段战士们“藏”朱德扁担做了铺垫。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第二段和第三段,然后阻止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讨这两段中哪几个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要重读?这些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们经过分析探讨,感悟到红军战士和朱德同志不畏困难、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感悟到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很好地对他们进行了德育渗透,洗涤了他们的心灵。
总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准备适宜的德育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的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