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18彭德錡
彭德錡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四川 遂宁 629200)
高中数学的高难度和复杂度决定了无论是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学生在学习中都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主动地发现自身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形成具有针对效果的解决对策。以下就是我个人总结的一些观点。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很好的突出
受实际的教学情况限制、教师教学意识偏差和学生学习观念片面的影响,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往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教师滔滔不绝讲解,而学生一言不发记笔记、做题目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模式化和僵化,教师说一就是一,学生没有机会也没有意愿去表达自己独特创新的学习意见,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严重受挫。同时,教师主导课堂的行为还严重地压抑了学生自主探究、积极交流、主动分享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导致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和难题探索的乐趣与意义所在。
(二)缺少直观形象的教学工具进行辅助
一方面,教师在运用工具辅助教学的意识上尚不成熟。在现有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主要的教学形式还集中在板书演算教学,或者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运算上。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教师所用的教学工具只有黑板、教材和白板。另一方面,教师在岗位上运用好工具辅助教学的能力尚不成熟。特别是对老教师来说,掌握工具教学技巧的难度较大,难以一时之间就自如地使用。久而久之,单一化和枯燥化的教学形式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日渐低迷,数学课堂趣味性逐渐丧失。
(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未得到满足
一方面,数学难度的提升过程如同一个分层过滤器,将不同数学基础、学习潜能和能力素养的学生筛分为了不同的层次。另一方面,学生能力的不同促使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标准,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个性而独特的追求。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本就十分吃力了,但许多教师还是一味地将不具有普适性的、统一化的教学策略、方法实施在学习条件和学习需求完全不同的学生身上,反而造成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流失和效率的低下。这种长期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教学策略,既打击了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又阻碍了优秀学生朝着层次更高、深度更深的方向发展。
(四)教师重练而不重讲的情况频发
大量做题,大量计算是高中生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过程,多想和多算才能积累有效的数学经验,形成稳定扎实的数学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完成了多写多练多算的任务,有的教师却并没有完全做到将学生的作业练习、考试检测中的题目讲解透彻的工作。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学时间和教师精力有限,难以有效的分配到每一位学生的指导中和每一道题目的讲解中。另一方面在于教师没有形成合理的作业练习分析策略,最终导致学生的问题、教学的难点得不到突破。
二、针对高中数学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师指导工作
突出学生的地位需要教师一方面积极运用能够吸引学生的元素,例如开展多样化的数学实践活动、互动交流、师生对话活动等,赋予课堂教学过程人文情感与温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弱化自己的主导影响,坚持以少量的主导教学配合大量的指导教学来实现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将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用到合适的场合中,真正实现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形成师生合作的良好氛围的目标。
(二)巧妙运用直观有效的教学工作辅助教学
为了弱化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抽象性和单调性,教师要积极地用好可用的教学工具。一方面,教师要形成用工具,用好工具的意识,积极地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数学模型、计算机等辅助工具,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奠定教学氛围基础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年级组织的多媒体与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培训课程中,吸收现代化教学的精神,掌握诸如电子白板、几何画板、多媒体网络的正确高效运用方式,从而为实现高效的工具型课堂积累丰富的经验与实用的技巧。
(三)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学生指导与教学策略
针对高中生的数学教学,教师形成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策略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手段。首先,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以此为重要依据来构建难度层次、目标标准不同的教学方案。其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理解数学的速度、效率上的区别,形成层次化的提问、指导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在基础公式概念的教学阶段引导后进生互动,在难题突破阶段发挥优等生的作用。最后在课后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设计不同的作业任务,帮助不同学生在自己的需求范围和目标范围内进步。当然,实现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学还需要将尊重每一位学生、形成平等对待的态度作为基本前提,保证教法实施的普遍适应性和科学合理性。
(四)联合师生力量,实现练讲统一,专注难点突破
学生完成作业任务是本分,教师做好讲解工作也是责任和义务。针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练多于讲,练讲分离的情况,一方面,教师既要做好合理的时间与精力分配规划,又要调动学生集体的力量来改善这个状况。譬如在讲解一张考试卷的时候,教师可以只在课堂上讲重难点的题目,剩下的学生有问题的部分就交由合作学习小组来共同探讨解决,或者学生单独利用早晚自习、课间的时间询问教师,借助这种方式来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教师在布置作业任务的时候要坚持贵精不贵量,尽可能挑选高质量的题目作为学生的练习任务,既避免学生时间的浪费,又能够有效改善讲、练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
总而言之,教学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提醒着教师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改进空间和很大的提升潜力。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够逃避问题,要积极承担起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找到最适合学习方法的义务。只有始终坚持教学中的扬长与克短,高中数学教学的工作才能真正造福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