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案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12-18解于思
解于思
(攀枝花市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四川 攀枝花 617000)
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必须要转换师生的位置,打造属于学生的、适合学生的教学课堂。基于此,学案导学法逐渐成为课堂的常客。教师正确运用学案导学法,应当以构建有效的学案为前提,以形成合理的导学手段为策略,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为目的,实现师生共同合作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用对用好学案导学的目标,本文将以初中数学教学为突破口,向广大教师展示如何运用学案导学法来实现课堂质量的改善。
一、学案导学法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
与一般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同,学案导学法作为一种突出学生自学价值,弱化教师主导地位的方法,更加强调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即尽最大努力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学什么,能做什么,但却没有考虑到这个年龄的学生具有的好奇心和对交流表达的渴望。因此在学案导学法指导下的教学就需要教师重新定义自己和学生的位置,做到重要场合指导,一般情况引导,少数场合主导,既要坚持用自己的教师实力和背景来打好学生的基础,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打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
(二)师生合作性
学案导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但与此同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置身事外。尤其是初中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如果教师的导学课堂秉持绝对的自主精神,那么学生也无法在学习中受益。因此教师和学生应当构建新的合作关系,通过教师发挥自己的实力、经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启发学生。通过学生参与、提问的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活跃性。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一定的管理和规划之后,学生才更容易实现数学思维的创新与提高。
(三)平等对待性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这是教学中不争的事实,在学案导学法指导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还像一般教学一样不重视起对学生差异性进行减小,学案导学法的运用将会走向失败。一方面,注重学生参与性的导学课堂应当尽可能吸收每一位学生,并让他们都能够在互动、自学、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因此教师应当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并尽可能将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层,使之适应不同学生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情绪、指导量上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把控,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信心。
二、学案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主要策略
(一)创设启发式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一方面,合适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说如虎添翼,能够有效地为呈现教师的教学目的、课程内涵和为风格化的教学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学案导学法指导下的教学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工作,并给学生创造充足的独立学习与思考的机会。因此当这两种要素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教师情境的创设就要形成疑问性和启发性特征,将学生一步步吸引到数学的疑问天地中。举个简单例子,教师在开展立体图形体积和面积的计算教学时,就可以在不同的课时中展示相应的模型,将公式中的字母与模型中具体的边、面对应起来,创设实践化和具体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自主学习离不开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作为突出学生自学特征和主体性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值得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积极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所要教的内容部分设置为自学,例如让学生思考某一个公式的推理过程,接着再让学生分组,热烈讨论、积极演算、相互指点改正。最后教师再让每一个小组的代表将自己组内的推理过程写在黑板上,由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借助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有效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框架。在课后,教师也可以按照小组规格布置数学探究活动、订正错题任务等,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处时间长、思维相近、沟通顺畅的优势,实现学生教学生,最终缩小学生之间差距的目标。
(三)开展精讲释疑活动,关注重难点的突破
精讲释疑的过程是教师逐渐培养起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形成链性思路的重要方式。教师精讲的题目往往代表一种典型的解题思路,所以有助于学生打好自主解题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收集学生作业练习、考试中错题,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正确率选择典题。其次,教师在课堂分析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讨论或者分享正确的解题方法,教师再在学生基础上对难点进行细讲,对重点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将难题理解透彻。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例题的理解程度,重新设计相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并由教师给出启发性的线索或者思路,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加深对解题思路的印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展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对于学生提出的幼稚的想法、奇怪的观点也不能立即否定,而是要为学生仔细发现其中的因果所在,指导学生找出自己思考模式中的漏洞。
(四)设置科学的检测环节,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在学案导学法指导下,学生在短期内能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形成相关的解题技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记忆上会越来越模糊,有的学生甚至下课之后就会忘记课堂上教的内容。为了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牢牢地保持住,并使之在时间流逝中历久弥新,教师必须要开展科学有效的检测活动,帮助学生用好知识,记住知识。例如在一章节的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就要立刻布置内容相关的作业练习,让学生趁热打铁将数学知识用起来。同时,作业练习的题目也要按照一定的难度变化规则进行安排,帮助学从打基础、熟悉公式概念开始,一步一步发展到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考和分析能力上,着重强化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公式、例题的理解。但是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学案导学法从设计到运用的过程都要进行合理的迁移优化,使之更加贴合所教科目的内容与特点。无论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学案导学的基本特征,所以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