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
2019-12-18刘橹
刘橹
(河南省轻工业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6)
一、职业资格证书引入校企合作的途径
在办学实践中,河南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一是实施“订单培养”。现在很多学校都和企业进行“人才定制”也就是订单式培养。订单培养的内容及课程设置,除校企相结合之外,根据企业岗位设置,对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设立适合岗位需求,能够满足岗位理论和实操标准的“订单培养”课程体系,使学生所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教学有依据,人才培养有方向。同时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针对性的招生、设置专业和课程,用工单位全程参与“人才定制”同时,还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就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然后再到学校进行知识的补充。打破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制度,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2012年以来,河南职教集团成员学校共设立“订单培养”冠名班 188 个,累计招收学生 1.82 万人。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与真实岗位模拟的实习基地。注重实际职业能力的考核及就业指导,重视进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二是“行指委”的参与。 2013年,河南省成立了首批9个河南省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行指委”参与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制定、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评估教学效果。“行指委”在促进专业与行业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从而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在广大职业学校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
三是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通过在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我校会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通过到企业实地培训,学校教师有一学期的时间到企业学习,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我校下企业的教师都成为了技能教师骨干。我省遴选了一批优秀企业和高等学校共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如我校与洛阳牡丹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加工制造类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双师型培训基地,企业和校方共同制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方式等,从2015年开始我校不断安排各个职业院校教师参与暑期双师型培训,课程对接岗位、职业标准,培训后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每年在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举办的“全省文化艺术类工艺美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通过到钧瓷加工厂、开封汴绣厂实地的实践教学,体会岗位职责、加强实操技能、对接岗位工作流程和标准,有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引入使教师所有真正对接职业标准,达到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预计到2020年,全省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双师型“教师队伍迅速扩大。将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核心、骨干作用,这一举措为建设更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做出积极贡献。
四是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职业资格证书引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下,目前我国已通过了“校企共建、校校联建、引资援建、产业化辐射、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我们创建的实训基地也不单单只是一个模拟的实验室,它应能够满足都方面的培训需求还有具有一定的生产和科研能力。建立一个这样的实训基地,只依靠政府和学校,势必给学校很大经济压力。同时学校不具备生产经验不能跟上市场发展需要,合作企业出资帮助学校建设实验实训基地,或者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技术,学生在实训基地给企业带来生产价值,还为企业储备人才,同时也是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考场,这也是一个“双赢”。
五是校企合作共编教材。河南省政府提出促进校企双方“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精神。校企合作共编教材,才能编写出适应企业需要又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并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引入教材。2015年我校与漯河银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技能鉴定造纸工、产品检验工两个工种的培训项目,期间按其职业资格标准及技能鉴定两个工种的理论和实操考核标准,校企共编《造纸工》
、《产品检验工》两本教材,方便企业学员学习和培训,经考核拿证率达到了98%。职业资格证书的引入为校企共编教材提供了实际的依据和人才培养的标准。
二、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引入的形式
职业资格证书在河南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中,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工学结合”形式。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把学生在校学习和到生产岗位工作两个过程交替进行。这种形式是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企业的需求,打破传统的时间安排,将原来的两个学期重新分成三个学期,其中两个学期进行理论学习,一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理论学习相互交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形式。具体方法是新生到校后,第一学期先到企业参观学习,企业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同时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实际感受第二、第四和第五学期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实操,第三个学期再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职业资格考试,第六学期在企业边工作边撰写毕业设计。学校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基础上,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资格证书的渗入帮助校企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标准化设置以及岗位标准的对接。这种形式更突出实践与学习的紧密结合,一般来说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实训的时间相对较长。这种形式对于技术性要求较高、学生需要通过较长时间实习才能掌握生产实践技术的专业比较适合。但该形式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理论学习与顶岗实习交替进行,知识顺序有可能被中断打乱,课程难以组织。
二是顶岗实习形式。顶岗实习强调的是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后到用人单位进行至少半年的实习,并获取正式的具体工作岗位,同正式员工一起承担一线岗位职责的合作形式。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以及企业委派指导教师的指导,同时也接受学校老师的指导。企业负责按照职业标准要求和管理学生,并向学校及时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负责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实际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即企业与学校共同保障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苏州部分高职院校接受抽样调查后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顶岗实习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学业进步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其中对个人成长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而对与知识有关的学业进步改善作用最弱。河南省信息咨询职教集团与多家企业合作,实行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形式,组织了多名学生顶岗实习。
三是建立职教集团形式。职教集团是一个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以龙头企业或高水平院校为核心,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组成的不具法人资格的办学联合体。一般由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等组成。由职教集团制定职业资格考试的范围和内容。职教集团的成立有助于资源整合,有助于学校与企业进行长久的、深度的、优质的合作。职教集团都要制定学生到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河南省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实践探索,2013年以来,全省各类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到90多个,其中,经省教育厅批复成立的省级职教集团共有19个,有成员单位770个,包括294个成员学校,89个行业协会,361个企业单位、26个科研院所。河南省初步形成了以专业、行业为纽带,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行业型职教集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河南化工职教集团积极开展订单培养,服务企业发展,通过多种订单培养方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21家企业联合成立冠名班65个,联合招收学生2200多名,实现了毕业生技能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实现了“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学校办学有生源”的多赢目标。
针对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互动阶段逐步发展到融合阶段的过程,建议分三个层次实现融合。第一个层次,实现双证书制度。毕业生可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第二个层次,毕业证书能够同时具有资格证书的作用。第三个层次,通过学分实现资格证书、工作经历、工作经验与学习经历的相互承认和转化。
三、我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
(一)创新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新途径
我校1989年建立技能鉴定站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职业资格证书在学校的认知度以及考取率一直都是很高的。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对接企业岗位、工种,以国家职业标准创新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学校课程、完善校企合作模式。职业资格证书的渗入对于我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主要是结合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应用,对订单培养模式采取退出形式多样化的办学方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进而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规模化发展。比如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酿酒专业和造纸专业就是通过和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和漯河银鸽实业集团公司等签订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协议,同时企业也成为了学校的培训基地,技能鉴定考核、培训基地。我校的实训大楼里就有多家企业入驻,如我校的纸浆造纸专业,近年来学校先后派出10批50余人次专业教师到驻马店白云职业、濮阳龙丰纸业、南阳内乡仙鹤纸业、许昌一林纸业等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培训,参与生产实践,并结合技能鉴定站完善培训标准、设置培训课程。
(二)组建河南省轻工职业教育集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的引入
2006年2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依托我校组建了河南省轻工职业教育集团。由集团内科研、企业和学校联合派员组成专业课程设置委员会,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标准,根据行业、企业培养人才规格的需要,设定专业标准,制定教学计划、自主开发课程、选用适用教材、设置技能要求、开展“订单教育”及人才培训服务。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使学生毕业时能达到持证上岗,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纪律、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轻工专业素养的高、中级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实用人才提供了保障。建立起与河南省轻工行业的产业结构、知识技能结构、产品结构和人员结构发展相适应的、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并以行业为纽带的轻工职业人才培养体系,使集团内部的学校与科研部门、企业的关系更加紧密,适应性更强,服务功能更优,使轻工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相辅相成。
(三)加强工学结合,促进学生就业实习
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就业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学生往往成绩和各项素质不高,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职业教育获得一技之长,得到一个好工作,所以职业类学校的就业决定学校的出路。加强工学结合最终也要体现在就业上。在我校的发展阶段,保证学生实习就业工作的全面落实,通过结合详细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从根本上使得学生就业实习工作程序逐渐规范,尤其是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就业的根本保障,双证书毕业的相关规定的实施,企业相关岗位对持证上岗的要求,职业标准在课程体系中的渗入,推动学生的就业和实习。
(四)做好课程建设的改革工作
我校在课程建设工作阶段,根据职教集团制定的职业资格证的考试范围和内容不断优化行业工作的多种课程标准体系,在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应用下,结合职业标准的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充分发挥职业能力本位方案。制定较为完整的专业性培养方案。双证书制度的推行,需要结合职业能力的有效分解和分析,不仅仅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同时也要结合较为完整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性培养。
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对我校产生的影响
对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和应用,主要是结合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综合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做好学校的规模化发展。教育部关于教育改革创新的发展,通过做好教育育人以及教产结合的一种合作应用,促进工学结合和校企一体化的发展,实现教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做好课程教材和相关职业标准的应用。学校学历证书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转换以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并重等措施。对于我校的发展,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主要是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样也带给我校多方面的影响,具体体现如下:
(一)提高了教育质量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引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育过程,结合学生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做好专业实训的基地建设。这种实训项目基地的建设过程,尽可能的注入大量资金。通过结合我校的相关专业设置过程,完善工学结合模式特征。不仅仅解决了建设实训基地资金周转的相关问题,同时在学生在校实习以及实训过程,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性知识应用,使得学生企业之间联系逐渐加强,加快了企业教研成果研究进程。使学生在拿到双证的基础上职业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加强了国家、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建立多维的、体现国家、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职业资格证书框架体系;建立一体化管理机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委员会;建立体现多部门协调的监督机构;建立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认可制度;建议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在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方面采取等值、等价的办法。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就不能合法地就业。职业证书的标准要采取动态更新的机制与经济结构标准相适应,不断扩展、更新、完善。完善培训考核鉴定机制,把学校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证书的培训中去等。第二、改革职业教育制度。包括投资体制的改革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学校学历证书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转换以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并重等。
(三)促进了学生就业
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而言,通过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衔接到相融合的培养培训模式,用市场企业需求驱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采用订单式,适销对路。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在我校的机电专业推行这种模式时,不仅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从根本上实现对口性的就业保障。校企合作施工过程,全面了解企业的实习单位,充分的融合企业文化,企业环境的发展阶段,更好的了解就业形势,不仅仅将就业欲望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就业的信心。关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结合学生自己的发展规划,并促进学生的规模化就业和发展。在施工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过程,使得学生的薪金标准逐渐提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同样也有助于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从各行各业中职业资格证书的设立必要性,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应对接企业岗位,有效的利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让职业资格证书的引入能够更好地规范校企共建、校企共教,为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岗位、市场需求的人才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