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12-18徐淑玲
徐淑玲
(江西省广昌县第二小学,江西 抚州 344900)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文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着眼为学生塑造和培养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切实把具体的理论化知识与联系实际操作向内转化为小学生的内在数学素养。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思维能力,培养和研究变成小学数学教育者关注的重点。
一、运用列举法,渗透函数建模思想
在众多数学思想方法中,函数建模思想是其中一种。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旨在运用事物变量间的依存关系,即随着自变量的不断变化,因变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一现象。明确变量间的具体对应法则,从而通过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完成数学問题的顺利求解。在将函数建模思想渗透在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列表法。
例如教师可以在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在确定每只兔子和鸡的脚的个数后,要求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将鸡的数量从0到8依次写出,随后一一对应写出相应的笼子中的兔子总数,最后分别写下相应的脚数。此时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表格内容进行认真观察,使得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在鸡与兔总只数固定时,随着鸡只数的不断增加,兔只数将会相应减少,而总脚数也会不断减少。当鸡只数逐渐减少时,兔只数与总脚数也会逐渐增加。此时通过引导学生根据鸡兔只数确定相应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使其能够在运用列表法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变化关系,从而深化鸡兔同笼的学习。
二、课堂教学中创设好教学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的内在动力就是积极参与,而教学的成功更是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数学老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双位数减去双位数的教学中,导入案例:“小熊”和“小虎”要在家里准备很多食物招待来做客的小动物,所以去家附近的超市购买食物。他们看到超市里面有48个有黄又大的鸭梨,买了25个,请问超市还剩下多少个鸭梨?此时,学生们都想第一个完成答题,争先抢后的举手回答。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学习数学在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得到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现实出发,创造一个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只有当学生自己意识到自主学习是他们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关键时,他们才会努力学习。才会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学生的学习动机将逐渐从好奇心升华到兴趣。因此,数学老师应在教学时设计一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相关例题,有效渗透归化思想
作为数学思想方法中的另外一种,归化思想旨在对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由难到简、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化,从而在有效降低问题难度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求解数学问题。因此在将归化思想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教师需要结合具体例题,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归化思想对其数学学习和问题求解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鸡兔同笼教学中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真审题,引导学生着眼于简单数字,将原题转化成“从上、下两个方向数,分别有8个头和26只脚,试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在归化思想的渗透下,鸡兔同笼题目中的数字迅速变小,并且只保留其中的关键条件,因而问题也更为简洁明了,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相关数学条件,明确具体求解问题并理清解题思路。为后续学生开展鸡兔同笼问题的计算与求解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利用这一例题向学生展示归化思想的运用方法与运用效果,可以使得学生真正感受到归化思想的强大效用,进而使其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自觉运用归化思想,完成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处理,以此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效。
四、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在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上并没有多少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学习成绩的不同。学生的性格是影响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特点是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与固定的课堂授课模式相比,他们可以接受各种活动和教学形式。此外,小学学生的思考世界比老师预期的要令人兴奋得多,因此,数学老师应科学地整合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特征的关系,尊重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差异,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准确理解和分析不同学生的思维结果,科学指导,不断发展和加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例如,典型的案例,鸡和兔子都在同一个笼子里。鸡、兔共6只,其中腿共20只。有多少只鸡和兔子?针对这样的问题,数学老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解释和理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切入点,理清思路,同时也要耐心地处理学生的思维混乱和思维差异,充分反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综合解决问题。通过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是必要的。通过与生活的联系来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创造出一种情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数学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激发潜能,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