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馆(站)的社会职能

2019-12-18王奇杰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化馆乡村振兴群众

◎王奇杰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文化建设重要力量的各级文化馆(站),肩负着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使命。如何切实转变职能,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无疑是广大文化工作者,尤其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文化馆(站)工作提出新要求

群众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传统意义上讲,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文化馆(站)承担着群众文化辅导、培训、文化活动组织和民族民间文化发掘整理等工作。此外,文化馆(站)应找准新时代定位,新时代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工作新目标和新要求。

作为肩负基层文化建设历史使命的文化馆(站)必须勇立潮头,从政治的高度增强大局意识、主动意识、担当意识,充分认识抓好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重新审视文化馆(站)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功能定位和职能职责,坚持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创新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服务载体,加快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

二、“乡村振兴”进程中文化馆(站)社会职能的“缺位”

对于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部分文化馆(站)的作用却发挥得不好,甚至“缺位”。

(一)主动融入意识不够,思想观念缺位

一方面,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由于一些乡镇忙于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农业产业发展,对乡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即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乡村文化发展。导致本应承担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任务的文化馆(站),没有“用武之地”,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文化馆(站),对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加之受传统工作思维影响,工作主动性不强,至今仍旧停留在“等安排”或“应付式”工作状态。因而,导致这些地方的乡村文化活力不够,深度不够、效果不佳。

(二)工作思路创新不力,职能定位缺位

在乡村振兴中,一些地方的文化馆(站)工作依然按部就班,甚至把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简单等同于每年集中搞一两次群众文化活动或演出,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对蕴藏在乡村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转化;没有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内容、形式和服务载体;没有将乡风文明建设等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相关的主题纳入工作范畴,更谈不上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自身职能定位认识固化,还将文化馆(站)的工作停留在传统视角下的唱唱跳跳和搞几场演出活动,没有与时俱进转变工作职能,拓展工作领域;二是受自身眼界、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限制,导致工作创新、创意和创造力不够。

(三)文化资源先天不足,人才储备缺位

在西部一些且发达地区,由于受客观条件制约,部分文化馆(站)自身就先天“缺血”——阵地建设滞后、文化经费不足、人员编制不够,因此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发挥不好。而在一些地方的文化馆(站),制约其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是人才的极度匮乏。部分馆(站)除了有几名音乐或舞蹈业务干部外,其余大部分都是行政人员,其他艺术门类均无专职业务人员,更谈不上有懂经济、善管理、业务精、能力强的复合型业务干部。然而,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不仅需要艺术人才,还需要更多懂经济、善管理、业务精、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恰恰也是新时期文化馆(站)投身乡村文化振兴的“短板”。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馆(站)的社会职能

纵观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规划布局,文化馆(站)肩负着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光荣使命。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以高度的政治觉悟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转变社会职能,拓展群众文化工作领域,创新工作理念、内容、形式和服务载体,提高社会服务效能。

(一)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护者

在广袤的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古村落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将其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对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文化馆(站)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护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从事群众文艺工作的优势,通过广泛深入的田野调查、编写乡土教材、组织开展故事会、举办各种展演展览等形式搜集好、整理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艺创作、文创文旅产品开发等领域,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内涵,提供支撑。

(二)做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引领者

群众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乡风文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代赋予文化馆(站)工作的重要职能。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过程中,文化馆(站)最根本最直接的参与方式就是用创新的手段,引导好、组织好、开展好乡村群众文化活动。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和传播载体,开展更多主题鲜明、时代感强、参与面广的特色群众文化活动。要创新群众文化服务和传播方式,积极探索“互联网+”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模式,充分运用好“线上”和“线下”两个阵地,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乡村旅游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等相结合,做到既高扬时代主旋律,引领社会新风尚,又寓教于乐,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三)做乡村群众艺术的推广普及者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离不开群众文艺的繁荣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乡村也需要更多关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愿、接地气、扬正气、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作为群众文艺工作的“领头羊”,文化馆(站)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将艺术之花根植于乡村,让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要通过建立骨干文艺团队、开办农民艺校等形式,加强乡村群众文艺辅导培训和文艺队伍建设;要通过建立乡村数字文化馆、网上直播课堂等形式,做好群众艺术在乡村的推广普及,用文艺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提高群众审美品位,从而带动乡村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与生产,繁荣乡村群众文艺,吹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

(四)做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当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经在全国上下全面推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正在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然而,随着乡村文化旅游的兴起,一些地方的发展也不容乐观,有的甚至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如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部分乡镇,说起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就是“办节”——产油菜花地的就办个“菜花节”,有梨树的就办个“梨花节”、有茶场的就办个“采茶节”……类似现象数不胜数。而这些“节”大都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政府买单,虎头蛇尾。条件好的乡镇节庆活动可以持续两三天或一个周;条件差的乡镇节庆活动直接来个上午开幕文艺表演,下午就结束。节庆当天热热闹闹,第二天就冷冷清清。究其原因,一是基层政府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相关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和人才、资源不匹配;二是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整合不够、创意不够;三是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不清、文化内涵和市场欠缺。

结语

没有文化内涵的任何旅游都是苍白的、短暂的。在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进程中,文化馆(站)要为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做文化旅游融合的有力推动者。要潜心挖掘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发挥当地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的独特作用,携手旅游企业开发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特色文创旅游产品,将各种形式的文化体验和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与乡村旅游高度融合;要整合各类文艺人才,将本土特色文化和产业特色有机结合,提升打造形式多样的有高度、有温度、有力度的特色文化展示展演活动;要在文化资源、人文环境、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出谋划策,进行创意整合、创造创新,助推乡村旅游真正华丽转身为乡村文化旅游,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文化馆乡村振兴群众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多让群众咧嘴笑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