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词词坛地位浅谈
2019-12-18陈娟
◎陈娟
一、东坡词概述
清代大词人朱彝尊说:“世人言词,必称北宋。”“宋代是词的时代,而苏轼是宋词的第一张名片。无论是其创造性还是其对后世的影响都是第一位的。”
在北宋的文学史上,苏轼被视为天才。除读书作文之外,苏轼还常以琴棋书画自娱。苏轼自幼爱好书法、绘画。其弟苏辙说他:“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苏轼自己也说:“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以至于到了“薄富贵而厚于书,轻生死而重于画”的地步。苏轼在各方面的发展为其人格修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对其创作提供了思想的平台。
二、东坡词的发展
词兴起于唐代,繁荣于北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词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词的发展与俗文化紧密相连。
东坡词既有豪放的一面,也呈现出婉约的一面。在传世的数百首东坡词中,其婉约词的数量远比豪放词的数量多。东坡的创作风格大致可以以“乌台诗案”为界分为两个阶段。苏轼出身书香世家,对仕途、人生都充满了希望。自身的修养让他有了囊括宇宙万物的雄心壮志。在他的笔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展现给我们的是词人的“物外之情”。“乌台诗案”之后,“阙月挂疏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样的对比还有很多,当现实击碎梦想时,东坡没有效仿世俗文人在仕途失意之后或消极处世或积极出世。而是在世俗坚守自己的梦想,以乐天的心态寻找自己的净土。“乌台诗案”之后,苏轼更多地将政治关怀转到了对人、对人生的积极关怀。
三、东坡词在词坛上的地位
在北宋词坛甚至在整个词的发展史上,苏轼是一个较为有分量的词人,有着特殊的地位。研究宋词势必会以他为主要代表。想要确知东坡词在词坛上的地位,可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对宋词中的一些名篇进行恒定,比较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流传至今两万多首宋词中,寻找公众意识。定量分析法以历代不同选本、互联网、点评、现有的研究论文和历代唱和作为数据搜集的五个指标。采用百分比法,对每首词从各个角度来加以考察,如在不同时期的点评的概率、唱和的概率等,再辅以特定的计算方法,得出不同宋词的排名。我们可以从这些排名中,了解到宋代词人的创作情况及其名篇情况。在宋词前100首排名中,10首东坡词入选,数量在入选名篇词家中位列第三。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稳居榜首。入选的10首词,在历代入选本的次数均在四十次以上。这可以看出东坡词在词坛上的重要地位。
(一)文人词的典范
东坡词是文人词的典范。苏词一出,北宋词坛风格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在宋代,“词语尘下”的现状并没有完全打破。词自诞生之日起就代表着娱乐性的俗文化与诗所代表着的文人正统文化相对发展,形成了雅俗的对立。北宋,诗才是被文人阶层公认的雅,词则带着市民文学的特征。即使经过文人的加工之后,赋予了它一些新的内涵使其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即使如此,词也未能摆脱其浓艳婉转的格调。从晚唐的温庭筠、皇甫松等人到李煜、冯延巳再到晏殊、欧阳修等著名词人,一直延续着词的浓艳之态,词的内容也多以幽情别绪为主。直到东坡词的出现,打破了浅吟低唱的传统,扩宽了词的表现范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以诗如此”,将诗的意境带进了词的创作中,扩展了词的境界,改革了词风提升了词的境界。
词在体制上虽然有着与诗不同的地方,但两者却互补对方所短。“词至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一特点,在苏轼手中被完整地运用。在东坡以前,文人填词,多为应歌而作。到了苏轼开始有所转变。在格律上,应歌之作多受格律限制,而苏轼则突破了格律对词创作的限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这是东坡词的一个缺陷。婉约词多以严守格律限制,豪放词则以大意为主。东坡词的变体还体现在突破格律的束缚。李清照批评苏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谐音律。”苏轼在格律上的突破还包括在词的创作中首创“回文体”,著名的是他的《菩萨蛮》四时词。冯金伯《词苑萃编》引王西樵语:“《菩萨蛮》回文者有二体,有首尾回环者,如邱琼山《秋思》、汤临川《织锦》是也。有逐句转换者,如苏子瞻《闺思》、王元美《别思》是也。”王西樵所说的《闺思》,即苏东坡的“春、夏、秋、冬闺怨”也称《菩萨蛮》四时词。“逐句回环者”指的是词的上句与下句之间字的顺序呈回环之势。如四时词中的《菩萨蛮》秋闺怨:“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语序回环,使词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刘将孙在《黄公诲诗序》中说:“东坡神迈千古,至回文作词,语更可爱。于此见文人于诗,皆寝处而活脱之。宜诗人者之望而倡之。”
在内容上从全为应歌而作转向表现景物情怀。词的内容在扩大,如李煜后期词作写亡国之痛、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写苍凉悲壮的边塞生活、柳永笔下《鹤冲天》《雨霖铃》《望海潮》亦有表现怀才不遇、羁旅之情和景观的词作,苏轼比较系统地扩展了词的内容和题材,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这一点足以让苏轼在文坛中成为不拘一格的人才。“宋词以‘花间’为准,宋人论词亦以‘花间’为准。”自词兴起到北宋中期,仍延续着五代深婉美艳的词风。东坡对词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豪放词上,也表现在婉约词上不仅体现在形式的变革上,也体现在词的内在审美情趣上。他促使了词的‘士大夫’化和‘雅’化”。
(二)东坡词的破体自成一家——以诗为词、以赋为词
苏轼在词史上除了是文人词的典范之外,还在于他在词的创作中自成一体,即“以诗为词,以赋为词”。东坡词“以诗为词,以赋为词”“打破了词因诞生起因作于觥筹交错之间、演唱于曼妙少女之口所形成的文体特点”。它的“不拘一格”引发了讨论。
陈师道说:“东坡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苏轼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使得其词一直备受争议。柳永“以赋为词,变令曲为长调”“以赋为词,变令曲为长调”扩大了词的容量,同时还善用铺叙,语言通俗流畅,继承了敦煌曲子词的“俗”。柳永在词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原因大多也依赖于此。以晏殊、晏几道和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词主要以小令为主,虽有情志兼容的作品,但主要还是体现“花间词”的婉丽。在内容上虽有李煜亡国之词描写故国哀思、范仲淹描写塞上风光,但体制上均已小令为主。词在柳永笔下实现变体,柳永成为词史上第一个大力创作慢词的词人。而苏轼在自己的创作中,也大力创作慢词。慢词的特点让东坡词“以赋为词”成为可能,赋长篇铺叙的特点在慢词中体现出来。这一点,不得不说是东坡对柳永变体的延续和继承。
东坡词另一个变体“以诗为词”主要体现在苏轼对词的“革新”上。诗词作为文学体裁,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诗词一理,然不工词者可以工诗,不工诗者断不能工词。故学词贵在能诗之后。若于诗未能有立足处,遽欲学词,吾未见有合者。”可见,东坡“以诗入词”有一定的道理。东坡词将诗中的深远意境和意象融入词中,来表现与传统次不一样的豪迈情感。《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古今公认的豪放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体现出来高远广阔的意境和豪迈的感情是晏殊、柳永词中所没有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在词中使用典故也是“以诗为词”的一个明显特征。
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如天,平处尚临镜笑春。诗与乐府岂当分异?”反对李清照诗词“别是一家”的论调,金人王若虚也是这个观点的支持者,这为东坡词正名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之下的学者们对词的认可和接受态度。
结语
东坡在北宋由盛转衰的时期创造了词坛上的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豪放词首创于东坡,东坡词却也有婉约的柔情。豪放之言是因为心中自有一世界,有别于现实。婉约是北宋词的主要特征,豪放词一出为其词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加上特定时代的背景,其豪放首开一派为当时文人所追崇,在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东坡在生活上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世界,在现实的世界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宝塔。词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必然要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必然要体现在词人的创作中。苏轼在创词的过程中,又体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这是由文学创作中“诗言志”的传统决定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对苏轼的影响又必然在词中体现出来。苏轼是天才的代言人,那是生活苦难的痕迹与东坡哲学完美融合的结果。东坡一生,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政治上,成绩斐然。其精神也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成为后世文人读书为官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