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区域经济非均衡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

2019-12-17刘铁军

山东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刘铁军

摘 要:随着区域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经济参与跨国际活动的现象越发普遍。自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传统产业一直处于明显的产能过剩阶段,前期调整政策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对此,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本文简要分析区域经济非均衡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区域经济;非均衡条件;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0.引言

产能过剩属于市场经济条件之下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因为对于产业前景的乐观认知,很容易导致大量资金投入到某一个行业,从而导致产能过剩。在我国,产业过剩的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更加明显。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产能过剩这一现象,并且提出了许多的意见通知对不同行业的产业过剩问题进行缓解处理。在区域经济战略环境之下,也是产能过剩问题有效解决的重点阶段。对此,探讨区域经济非均衡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1.区域经济战略产能转移机制

从国际层面上来看,缓解产能过剩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便是国际化的产业转移,其不仅属于发达经济体消化过剩产能的一种有效规律,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重要发展途径。一直以来,我国过剩产能行业在“出去”方面并不顺利,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外相关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效应影响也存在明显的问题[1]。我国过剩行业走出去的困境可以借助区域经济战略得到相应的缓解。区域经济战略属于一种合作发展的倡议,属于借助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共同参与的多边协同机制,可以借助区域合作的平台实现经济共同发展。产业级差属于产业转移得以实现的基础行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不同地区在技术水平以及产业分工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此时产业转移也会呈现出明显的产业级差地区与地区问题[2]。我国过剩产业主要是体现在制造业与建筑业方面,发展程度处于国际中端水平,因为区域经济战略沿线地区工业发展的水平差异比较突出,可以将低端行业转移到东南亚等水平相对较差的地区,同时借助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将部分优势产业转移到欧洲等地区,从而实现技术的升级以及销售途径的拓展。要素流动属于产业转移的内在条件之一,产业级差只能够体现两地产业发展的水平差异,但是并不一定能够实现产业的转移,其主要是因为产业转移总是发生在阻力比较小的地区,要素的自由流动程度会直接决定产业转移的阻力问题,一般状况下,贸易的繁荣状况重要判断因素之一便是自由流动,按照WHO所提供的数据,我国与区域经济战略地区都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关系,其主要是因为我国与区域经济战略地区之间有着比较理想的贸易合作基础,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也在持续性提升,此时生产要素的流动约束条件也在不断的减少,产能转移的效益也会随之提升。

2.区域经济非均衡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

2.1突出国际化产业经济融合

区域经济战略可以借助投资合作的方式建设,并实现对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构建能源通道同时实现多元化能源层面的外交。对此,区域经济战略可以更好的支持我国传统产业走出去,尤其是对于工程机械、汽车制造、能源开采以及核电技术等相关产业[3]。按照工信部的相关数据,受益于地区的区域经济战略,我国在工程机械、核电以及高铁等设备的出口增长率稳定在8%以上。在这一背景之下,地区板演的角色显得更加重要,推动者丝绸之路的经济建设。对于所涉及到的不同省份,省份的定位以及重点发展方向显得更加明确。另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区位的优势,实现贸易通道的建设,融入区域经济战略的核心在于贸易枢纽的建设以及开通,在货物通过陆路返回地区时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此时便需要积极应变,以执法互助、信息共享的方式进行变革创新,借助可能会面临的海关检验与回程货物问题,强化地区政府的重视度,从而推动区域经济战略持续发展。

2.2构建生态互补性产业结构

首先,需要充分发挥地区自身优势,构建一个优势相互弥补的特色型产业竞争局面。针对市场与区域优势、区域分工的基础性要求,需要及时构建一个层次分明的高效率互补性产业结构。在蓝色经济区域和城市群体打造的基础上发挥产业链的国际性优势[4]。将现代化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城市群体的升级发展方向,并打造一个区域创新性环境。蓝色经济区和城市群体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突出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同时发挥现代化服务业的经济价值,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侧重点,突出发展旅游、信息、金融、贸易以及方滴啊产等多种现代化服务产业。同时针对地区资源以及劳动力基础情况,突出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土地与劳动力资源的经济价值,坚持以国内发达地区和国际化产业的转型发展,同时培育支柱性产业,促使产业发展效益得到一定程度提升[5]。想要更好的发挥工业经济的优势,需要突出鼓励优势产业和京津冀等经济圈之间的相互互动与补充,突出产业特色应对非均值条件下的产能过剩问题;其次,需要持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使企业合作共赢。当前外资进入主要是以集团的方式,外资企业对于产业链的重视度比较高,吸引外资应当有效的规避盲目性,同时确保外资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维持产业升级持续性。企业在发展期间还会面临商机以外的多种挑战,企业不仅需要充分应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同时还需要借助合作、兼并等多种途径解决人才、资金、研发、信息等多方面缺陷,促使自身竞争力持续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3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市场机制

国内外经济市场发展经验显示,市场机制是保障资源合理配置、突出区域协调性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与此同时,政府在推动区域协调性发展的同时,也涉及到了夸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区域合作分工、支持落后地区实现提升公共产品供应能力的效果[6]。持续缩短区域经济内部的差异,结合市场机制与政府的调控措施更好的保障整体产业性能。区域合作属于行政区域之间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性措施,协调行动与互利互惠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非常重要。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之下,行政区域划分仍然属于经济活动组织的重要基础,目前各个地区也仍然习惯根据行政区域的方式实现经济布局的组织优化。对此,为了更好的实现经济协调化发展,需要有意识的强化地区政府之间的协调,打破以往的壁垒约束,推动区域内部的要素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总结

综上所述,产能过剩属于一直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之一。在今后需要以产业级差作为基础,以流动要素作为条件,以市场利益作为拉力的产业转移机制,从而实现对产能过剩的有效缓解。在能源、资源行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中,更是产能转移的重点方向。对此,在今后需要明确投资的方向,准确掌握区域经济战略规划形式,以产业的合理入手,实现对地区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士炜.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资本回报率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研究[J].管理世界,2017,20(02):105-106.

[2]马志飞,李在军,张雅倩,etal.非均衡发展条件下地级市经济差距时空特征[J].经济地理,2017,13(2):33-34.

[3]张秀广,刘晓君.环境规制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影响研究[J].技術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268(11):126-130.

[4]桑祖南,邓志伟,时朋飞,etal.“一带一路”(中国段)入境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研究——基于非均衡协调发展视角[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25(4):241-241.

[5]朱映惠.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与效率研究——基于泰尔指数编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31(6):33-34.

[6]严翔,成长春,金巍,etal.基于经济门槛效应的创新能力与生态环境非均衡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14(10):233-234.

(作者单位: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人民政府,天津 300408)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