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方法建议
2019-12-17徐丹丹
徐丹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坚持真理又开拓创新的基础上,已经实现并将继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代代相传和持续前进。让我们牢记著名作家丁玲的这样一段话:“革命导师为我们写了那么好的书,如果我们不认真去读,岂不是枉到这个世界上来走了一遭?”此言至情至真,值得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警醒与效仿。
然而,当前我们一些学生包括自己在内确实存在忽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问题。有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知之甚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使学了也是肤于表面,流于形式;有的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急功近利,断章取义,不求甚解;有的认为阅读这些经典原著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表现,现在已经不合时宜,读多了容易导致观念保守甚至思想僵化;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生涩难懂、枯燥抽象,不如二手资料来得简便快捷。孰不知,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所蕴含其中智慧的切入、嚴密的推理、幽默的语言、恰到好处的例证以及触类旁通的比较、丰富而贴切的形象比喻,尤其是它所展现出的思辨的力量、真理的光辉、洗练的语言和常青的魅力,无不令人为之倾倒并深深折服。无怪乎哲人曾这样评价:“品味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就是感受经典、走近崇高、汲取力量、净化灵魂”。
所以,我们只有认真研读马列经典原著,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只有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才能做到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其实说到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解决进一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那么,我们采取何种方法有效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呢?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平时上课学习中的一些感受,提出小小的建议。
首先,学习原著必须在完整准确理解上下功夫。我们知道,任何文章都是一种整体性的呈现,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同样如此。它包含着一系列的范畴、论断和原理,它们彼此联结,形成多层次的、统一的理论体系。列宁说得好: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如是我们要全面系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坚决摒弃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为我所用的阅读方式,这也是三位授课老师所强调的重点,同时还要善于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理解原著的思想,要善于把不同时期马列著作的思想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要善于把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进行比较研究。
其次,学习原著要按照“读原著为主”的原则,不能用二手资料来代替。恩格斯曾指出:“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指唯物史观),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他在谈如何学习《资本论》时强调:“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白老师在上课时也一再强调过对于马列经典原著,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咬定经典原著不放松,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仅仅阅读二、三手资料是不行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原原本本地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而且是认认真真、原汁原味阅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经典原著,通过逐字逐句反复阅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而绝不能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因此一定要坚持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的原则。而这学期的马经典课就是周老师、白老师、何老师分人物、分篇章带我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带我们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论逻辑和深刻内涵,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跨越时空的思想魅力。这种授课方式为我们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文本、新视角,如若再加点幽默趣味性的语言,课堂气氛活跃点,就像白老师那样风趣的授课方式就更好了。
第三,在研读经典原著的时候,要做到进得去、出得来。“进得去”,就是读懂文本本身,经典作家为什么写这篇文献、这篇文献的主旨是什么、提出了哪些重要概念和观点。在读懂单篇的基础上还应把不同篇目贯穿起来,比较前后。“出得来”,就是学会提炼和概括,重点为三个层次:一是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切忌拘泥于具体的字眼和论断;二是思想方法,看经典作家是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将有助于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系统性;三是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改进工作、改造主观世界,扭转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行为和作风。老师在上课时最好能把学生引进经典里面去,也要适当的把学生带出来,不要让学生云里雾里的盲目的不知其所以然,毫无方向。当然学生更是要跟着老师思路、节拍一步步深入,真正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
第四,学习原著要按照“针对新的实际”的原则,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毛泽东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那种单纯为了学理论、为了背诵和卖弄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词句和学问而学习经典著作的态度和方法,是无的放失的、没有意义的。只有为了解决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而从经典著作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才是有的放矢的、值得提倡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理论研究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当前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的基本理论绝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否则必然导致教条主义。既要反对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验主义倾向,又要注意克服脱离社会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倾向。所以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学习工作的问题,正确分析和解决我们自身思想上产生的困惑和疑虑,进而指导并推动我们思想上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要按照“发展创新”的原则,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决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成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成不变的戒律,决不期盼从马克思主义本本中觅得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而是不能拘泥于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和具体纲领,而应该联系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准确理解经典著作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大胆地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力争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我们在日常上课学习过程中,在领会马恩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老师授课过程中不纯粹的去灌输理论知识,也要从新视野、新角度去引导学生大胆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