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关键问题研究
2019-12-17徐伟
摘 要:新时代,高校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隐射出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堪忧的现状。为此,本文梳理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保健网络如何才能畅通运行,如何选择高效的技术,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预防效果”三个关键性问题予以说明,试图以杠杆之势来解决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工作。
关键词:心理危机预防;保健网络;高效技术;课堂教学
一、研究背景
2016,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要求,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文件,是我国首个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指导性意见。《意见》明确了心理健康服务的路径和方法,强调了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心理健康领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是继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两个重要文件出台后,又一个划时代意义的文件,它使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如果我们审慎思考,却发现这种新的战略高度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工作敲响了警钟,隐射出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堪忧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积极相应并落实中央文件的指示,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总结起来,国内对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是体制机制研究。如钟惊雷针对学校心理危机防范工作指出应建立三级的预防机制。[1]黄蓉生以西南师范大学为例介绍了学校开展心理危机防范工作的经验,明确了科学的制度在心理危机预防中的重要作用。[2]二是干预模式研究。既有校医合作模式、危机预警模型等,也有具有的心理干预方法,如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知领悟疗法等。三是干预对象的研究,如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应抓住“关键期”,心理问题多症状共存现象[3],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等。四是工作人员的研究。包括高校专门从事心理工作人员培训,相关人员如辅导员在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中的教育、帮扶中发挥作用的研究。五是危机综述研究。这类研究以心理调查、研究综述为主要研究方式,梳理危机预防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心理问题新特点等,如蔺桂瑞[4]等人。
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关键需要解决。一是如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保健网络的畅通运行;二是在众多心理咨询技术当中如何选择,有没有广谱、高效的心理技术,既能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问题,又能同时起到预防功能;三是好何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预防效果?这些正是本研究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心理保健网络的畅通运行
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建设,并成立了心理健康保健网络领导小组,但实际运行起来仍然存在着问题。一级网络(校级网络)似乎只在制度建设时发挥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指导作用。怎样才能发挥一级网络的作用呢?首先要成立由主管校长牵头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心理心、学生处、团委、保卫处等部门的主管领导及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为主要成员。校长牵头的心理健康教育保健网络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大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宏观规划、组织协调與监督指导。二级网络(院系级网络)仍难高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院级网络为各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导师为主要成员。负责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配合心理中心做好大学生心理普查与心理档案建设工作和心理弱势群体的访谈等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只有院级网络有着强大的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加强学生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在为必须。二级网络要通过新生的心理行为适应性训练、心理弱势群体的筛查等工作,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而三级网络(班级网络)只发挥了筛查功能。班级网络由大学生心理社团与班级心理委员组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在心理教育发展中心的培训与指导,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全面配合一级或二级网络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高校要通过三级网络体系构建与实施,充分发挥各级心理健康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实效性。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选择
心理危机干预最早产生于美国、荷兰等国家,近二三十年发展迅速。20世纪70 年代初“危机干预”已经正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课题,各国相继开展了深入持续的研究,并越发感受到其在处理心理卫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心理危机在评估方法、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三维危机检查评估模型是比较有影响力的评估模型,该模型由Myer等人提出,通过对个体情感、认知和行为反应三个维度的评估来了解、理解当事人所处的心理危机程度,也为后续的干预策略提供了思路。而后期干预模式中比较有代表的当属认知模式。代表性人物为Ellis和Beck等人。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REBT)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简称ABC理论。Beck的贝克认知疗法(Beck's cognitive therapy)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学者Roberts 对一些干预策略进行了有效整合,在充分考虑到当事人同伴、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提出了评估-危机干预-创伤治疗干预模式(ACT),主要针对突发性危机和创伤性危机进行干预,具有系统、高效等特点。国外的心理危机较为规范,但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重干预、轻预防,干预过分强调程序化、灵活性不足等特点。现代心理学呈现出学派林立、多元取向的现象,虽然表明了心理学进入了兴旺发达的时代,也暗示着心理学进入了弊端严重、面临变革的时代。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等学派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并产生了上百种心理咨询技术。如何从这些技术当中遴选出广谱、高效的心理技术为师生服务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此,研究适合国内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团队在大量的心理实践后发现,基于中国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技术才能有生命力,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这是团队所需要的,并把它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基础。
(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高效的课堂教学核心的内容是什么,是心理技术的传达,还是心理现象的剖析呢?现代化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如何能更好的实现呢?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目前,各高校面对全校学生相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选)课,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全面普及。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根据大学生不断发展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讲授心理健康导论、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大学生的情绪与健康、生命与挫折教育、身心健康保健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以及应对策略与调试方法有最基本的了解,在课堂上高效地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何心理教师都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坚持科学的心理观,并根据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紧密结合。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校心理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及时把握大学生心理与思想动态,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运用案例讨论、多媒体影视、心理游戏互动、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混合式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5],最终形成兼具启发性、教育性、指导性、趣味性、实效性强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钟惊雷.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防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78-79.
[2]黄蓉生.以预防为主构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5(8):21-22.
[3]徐伟.心理问题多症状共存现象对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73-175.
[4]蔺桂瑞.五级机制: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的创新[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60-63.
[5]徐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契合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9(1):73-77.
基金項目:2017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L17WSZ013)委托项目。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心理教育发展中心,辽宁 大连 11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