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和对策探究

2019-12-17孙璐

考试周刊 2019年8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对策数学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程;对策

一、 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概况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大趋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变静为动;能够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等等优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没有过程、未揭本质、为用技术而用技术、喧宾夺主、书本搬家等等。

当前,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工具很多,不同信息技术软件在教学中展示了不同的功能产生不同的效果。除此之外,信息技术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笔者针对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以及一些教师的做法,提出改进意见以及使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的策略,使教学达到良好效果。

二、 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

(一) 为技术而技术,忽视其他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绚烂的色彩、能动的课程资源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板书在课堂中至关重要的,学生看多媒体演示仅仅是走马观花,板书将知识进行整理,把教学重点难点提炼,并且板书呈现时间更长,更加强化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把握。

例如 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这一课时,教师利用电子課本进行讲授:

1. 打开电子课本,出示例题:湖面上飞过三队大雁,每队12只,一共多少只?

2. 学生列式:12×3=;

3. 课件展示三种算法,教师讲授;

4. 教师讲授:可以用竖式计算,课件展示竖式计算,学生自主练习。

新授内容结束。学生单一地观看电子课本,学生、黑板都成了摆设。这节课重难点是:掌握算法,讲清算理。竖式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在学生自己独立用竖式计算时可能出现格式上的问题或者根本不会列竖式计算。教师要教授学生一般写法以及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光靠课件、电子课本的展示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借助板书、投影进行讲解、练习,让学生不断强化算法、理解算理。

(二) 忽视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新课改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不仅要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还要关注学生间的交流探究,教师的语言表达、学生的学习反馈对课堂教学质量都至关重要。但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时任务,对教材不加理解思考,更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仅仅用教参自带的光盘或者网上拷贝来的课件,将教学过程呈现在电脑上。上课操控电脑,滑动鼠标,切换课件,课堂没有交流,学生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课堂又变成了传统的教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是这次变成了电脑灌。

例 教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假设》第二课时,教师如果只关注多媒体的使用,没有注意学生的交流将会是:

1. 出示例题: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人?

2. 呈现方法A:先画出10只大船坐满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方法B: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

方法C: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再根据人数调整。

3. 紧接着让学生解答并检验,投影学生作品;

4.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样用课件一步一步呈现虽然有层次,不过教师没有发挥多媒体的真正功效,而是将课件当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没有学生的参与交流,死板、低沉。所有内容都是教师通过多媒体灌输给学生,没有学生思维的参与。

(三) 迷信传统,忽视技术

在过去那么多年来,小学课堂都是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给学生传授知识。现在虽然大多数学校已经引进了多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走进数学课堂,但有个别老教师并不愿意接受新知识、新技术。

例 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时,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辅助:

1. 出示例题:把一张长方形照片放大。原来长方形照片长8厘米,宽5厘米;放大后长方形照片长16厘米,宽10厘米;

2. 提问:放大前后长方形长是什么关系?宽呢?

3. 明确: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两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4. 自学按1∶2的比缩小;

5. 完成例题,教师讲授。

这样的课堂看上去师生参与、练习巩固,但实际上学生在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例题中将图形放大,如果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兴趣就可以一下子调动起来。不仅使教材动起来,而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计多个类似题型,让学生不禁锢在一个例题中。

三、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的对策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直观、丰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教学基于教材且高于教材的特点,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熟练运用并选择合适的各种多媒体软件,使其在教学中展示了不同的作用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下:

(一) 直观教学,丰富体验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直观,增加感性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例 在教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一课时:

1. 首先用工厂招工这个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质疑:平均数真的能反映真实工资吗?除了看平均数,还能用什么数据反映工资的真实水平?

2. 在学生讨论后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众数和中位数;

3. 在教学完众数、中位数后,利用excel中公式对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学生通过计算机直观体会到数据的神奇之处;

4. 让学生动手计算工人工资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不同的职位,评价的标准也不同。理解每类数据的特征,有选择地进行比较。

教师通过excel对数据的整理以及编辑公式的便利,让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也让学生切身体会学习计算机的必要性,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

例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

1. 课前用龟兔赛跑的例子引入,兔子输了比赛很不服气要求再比一场,于是动物王国有了龟兔赛跑第二场;

2. 课件展示:兔子绕着正方形草地跑,乌龟绕着圆形草地跑,兔子先到达了终点。可是乌龟不服气了,认为比赛不公平,同學们,你们认为公平吗?

3. 课件动态显示龟兔赛跑第二场的场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学生产生矛盾:到底比赛公不公平;

毋庸置疑,利用语言讲解同样可以达到情境引入,但有了课件的帮助更生动形象的,课件不仅直观展示了龟兔赛跑的过程,更是让书上的素材动起来,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三) 优化练习,满足需要

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师难以设计出有层次、丰富、个性化的练习,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轻松达到预料效果。

1. 运用变式,突出关键

变式是指:改变事物的非本质属性,突出其关键本质。由于小学生空间观念较弱,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理解较浅,所以运用变式时只能运用简单的,直观的。

例 在教学《认识角》中,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演示正例反例,拖动角对角进行变形,通过几何画板让学生将静态的图形动态化,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2. 分层练习,整合资源

例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中,使用分层练习。

第一层:简单回忆长方形,唤起学生对长方形的记忆,以便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发现其主要特点,有效的进行教学。

第二层:通过课件展示设计两个猜一猜的活动,教学长方形特征。

信封里这个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思考还在继续:

现在呢?信封里的图形是长方形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2)、(3)两图。

最后揭晓谜底,引出长方形角的特征和边的特征。

通过课件设计这样的分层练习,突出长方形的特征。虽然这两个层次都是认识长方形,但是,形式不同,分析的角度不一样,学生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从而推动学生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 结语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且解决问题。可是由于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抽象、逻辑性强,在数学教学中很难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想象、思维、创造。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解决剖析问题,形成一套属于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做到寓教于玩。

参考文献:

[1][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64.

[2][俄]托尔斯泰.童年、少年、青年[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427.

作者简介:

孙璐,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金陵小学。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对策数学
诊错因 知对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