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的模式探讨及评价
2019-12-17秦方玲
秦方玲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的模式探讨及评价。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高危新生儿9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在重症监护室院内常规环境进行照顾,观察组在重症监护室院内进行无菌照顾,比较记录两组新生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运动、精神发育监测治疗情况和后遗症发作。结果 观察组后遗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运动、精神发育监测治疗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规范管理并且无菌操作效果很明显,新生儿治疗恢复的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0(a)-0041-02
随着现在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但其中的宝宝会在不同的年龄段发生发育障碍问题。会给患儿、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医院感染一直是一件值得重视的问题,而对于新生儿来说,一个无菌的环境尤其的重要[1]。新生儿会在很多方面受到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的环境情况、新生儿对环境的抵抗力低下等。由于多数早产儿还没有完全发育,对外界没有很强的抵抗力,所以很容易发生院内感染。所以,为了防止新生儿受到感染,护士需要进行严格的培训,重视无菌操作的理念,为降低伤残儿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2]。因此,该文采取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探讨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的模式探讨及评价,现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该院接受的高危新生儿9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接收治疗的高危新生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36周;观察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35周。两组新生儿性别和年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新生儿临床诊断标准;②能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有关护理工作;③新生儿家属同意且知晓对其手术情况的评分。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患者;②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院内常规环境进行照顾,观察组在重症监护室院内进行无菌照顾[3]。医护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之前要进行全身消毒,更衣、戴口罩和帽子等,每天对新生儿的皮肤进行清洁护理,勤更换尿布。正确管理医疗用品。随时消毒,在有效期内使用。对于医用的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分开处理,保持重症监护室内的环境随时处于一个无菌环境。对高危新生儿进行专门的训练,对其进行一些干预。比如对发育缓慢的宝宝进行干预、对于听说读写有问题的宝宝进行干预,让每个宝宝接受规范的、个性化的早期干预。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记录两组新生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运动、精神发育监测治疗情况;②比较记录后遗症发作。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运动、精神发育监测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运动、精神发育监测治疗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后遗症比较
观察组后遗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高危新生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学习涉多个学科,高危儿干预由孕妇学校、产科开始,儿科医生参与宣传保健知识及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医护人员要和家长共同努力干预措施,重视家庭教育和父母亲训练。在全市区建立健全高危儿监测管理网,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公共设施。高危儿管理要深入到医院、社区和家庭。定期进行专业新技能培训,并对于高危儿干预的设计、系统管理及实际运作的模式不断加以完善。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中心,多学科协调参与的早期干预使每个高危儿实际受益,这是高危儿早期干预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这不同类型的新生儿,有早产的,有经过手术的,有身体特别弱的。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有很大的流动性,潜在的感染因素会使感染几率增加[4]。而造成感染的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在新生儿的治疗过程中要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很容易造成菌群的失调,让新生儿感染;呼吸机、气管等医疗设备的反复使用,会有很大概率造成新生儿的感染;如果长时间的住院,因为病房的流动环境,会是造成新生儿感染的另一個因素;新生儿没有发育完全,对外界缺乏抵抗力,也是新生儿容易感染的一个因素。所以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预防是一个很关键的举措,可以让很多新生儿不被感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到预防: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时常举办专业知识的讲解会,抽查医护人员,提高防范感染意识,形成必须进行无菌操作的理念。严格执行各项条例和规定;重视新生儿的基础护理,每天清洁皮肤,更换柔软、舒适的衣服,及时更换尿布等,每天用生理盐水保持口腔的干净,防止细菌的滋生。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做到无菌操作[5]。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后遗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运动、精神发育监测治疗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而言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做好专业的护理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几率,并且让新生儿早离开医院,给家属带来经济上的减压和心理上的安慰[6]。在该研究中,新生儿在适应行为、语言、个人社交方面有明显提高,说明早期干预能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展,使脑瘫及智力落后的发生率下降。
综上所述,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规范管理并且无菌操作效果很明显,新生儿治疗恢复的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德峰,谭忠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及外科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3):361-364.
[2] 彭玲,刘清明,何庆庆,等.珠海市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调查[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25(3):311-313.
[3] 高瑾,叶冬梅,潘晓洁,等.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喘息的高危因素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2):120-123.
[4] 吴晨,邓春.新生儿呼吸窘迫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8):1016-1022.
[5] 侯阿娜,李雪,富建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76例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8):611-614.
[6] 范洁,黑明燕,黄西林,等.一所地市级医院NICU中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19(3):346-349.
(收稿日期: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