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文化资源收集整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2-17钱强朱落心
钱强 朱落心
徐福是有文字记载的泛海东渡的第一人,为中、日、韩历史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被誉为“世界航海先驱”“中日友好交往的开创者”“海上丝绸之路开拓者”。如果说徐福,作为一个历史命题还有诸多难解之谜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文化命题,早已在历史流变的进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即徐福文化,并为中、日、韩乃至东北亚人民所接受。连云港,作为当代徐福文化的发源地,尤其是于1982年在赣榆发现徐福村之后,不断掀起国内外徐福研究的热潮,有力地促进了中、日、韩之间的民间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徐福文化已经成为连云港对外交往的国际性文化品牌。本文在搜集、整理徐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加强收集整理工作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徐福文化资源构成、特点与价值
(一)徐福文化资源的构成
徐福(公元前255年—?),即徐巿(fu),名议,字君房,徐偃王(诞)第二十九裔孙;生于战国齐王建十年,死于日本原始部落的绳纹时代向弥生时代的过渡时期;秦时齐地琅琊赣榆人(今赣榆金山人),精通医学、天文、航海、冶炼等知识,为当时的著名方士。徐福因东渡这一壮举为世人皆知,中、日、韩三国历史典籍均有记载。
1.中外历史典籍。(1)中国历史典籍。记载徐福其人其事的历史典籍有:司马迁公元前93年成书的《史记》,在《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三十五年、三十七年和《淮南衡山列传》《封禅书》等5处记载徐福其人其事。班固(32—92年)撰《汉书》,陈寿(233—297年)著《三国志》(成书于285年),范晔(398—445年)著《后汉书》,以及《北齐书》《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都有关于徐福东渡史实的记载。唐宋明清到民国,关于徐福的诗文记载更是绵延不绝。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三十七年 “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成书于955年的《义楚六帖》卷21“城廓·日本”载1000人:“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今人物一如长安。……至今,子孙皆曰秦氏……”书中指明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之地是日本列岛,可谓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表述。
(2)日本历史典籍。徐福东渡把古代中国先进的耕种方式、百工技术与习俗文化等带到日本,使得日本由绳纹时代直接迈向弥生时代,被日本人民尊称为农耕神、蚕桑神、医药神、纺织神、“日中友好始祖”等。
日本记载徐福其人其事的文献书籍有:《宫下古文书》《罗山文集》《异称日本传》《同文通考》《续风土记》《和歌山县史迹名胜志》《日本名胜记》等。据日本延历年间(公元782—805年)的古文书即《宫下古文书》记载,徐福于二千余年前率领其家族及部属558人抵达富士山下,开发生产,繁衍生息。其异名书《神皇纪》记载,徐福一族及其部属驻垦于富士山北麓,其百工中有农夫、木工、狩猎师、医师、缝衣师、酿酒师、盐师、榨油师、铸造师、铁匠和石工等,徐福还大力倡导种桑、养蚕、缫丝和织造。
(3) 韩国历史典籍。徐福东渡到达过韩国的济州、巨济、南海等岛屿,开创了中韩友好往来的先河,被韩国人民称为“韩中友好先驱者”。
韩国记载徐福其人其事的文献书籍有:《海东诸国记》(1471年)、《太白遗史》(1520年)、《看羊录》(1600年)、《星湖僿说》(约1750年)等史书。《海东诸国记》载:七十二年壬午,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福遂至紀伊川。《太白遗史》载:南海县郎河里有神巿石刻,即“徐巿起礼日出”崖刻。济州岛西归浦有“徐巿过之”石刻。
(二)徐福文化资源的构成
历朝历代的古籍典章中,有关徐福的记叙间有所及、延绵不断。直到1984年赣榆被专家认证为“徐福故里”以来,连云港在徐福文化资源的研究、继承与保护方面做了诸多工作,才使迷漶于历史深处的人文课题浮现到现实生活中来,并很快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当代最热门的多学科、多地域、复合型的人文课题之一。
由赣榆发起的当代徐福研究,短短几年便形成高潮,引起了国内史地学界、中日关系史研究学界、人类史学界、考古学界、航海学界、农耕文明史界、医药界、蚕桑纺织史界、中国移民史界等专家学者的关注。徐福研究,渐次蔚及江苏省徐州市、苏州市,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今属黄岛区)、烟台市龙口市,江西省徐乡县,浙江省岱山县、慈溪市、象山县,江苏省苏州市,河北省盐山县,香港,台湾等地,并蔚及日本、韩国等国家。而这些地方,自然也就成为徐福文化资源的集群,包括有形的徐福文化资源和无形的徐福文化资源。
徐福东渡事件的重要意义还在于给东亚人民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首先是众多的历史遗迹。如赣榆的徐福宅基地、种药地遗址,徐福与秦始皇对弈的秦山岛棋子湾遗址;河北盐山的千童城遗址;山东龙口的徐福东渡启航地遗址;韩国的“徐巿过之”“徐巿起礼日出”“徐福过此”石刻遗址遗迹。日本相关遗址遗迹更多,仅徐福陵墓就有5座,祭祀庙祠37座,因徐福登临而得名的蓬莱山有13座。其次是众多的历史传说。如中国的徐福拜师鬼谷子、五百童男女求长生不老药的传说;日本徐福与阿辰的传说、徐福成仙鹤的传说;韩国的西归浦、朝天浦传说等。再者是众多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活动。如连云港、龙口、岱山的徐福节;日本佐贺每年举行的“徐福大祭”,日本新宫的“徐福万灯祭”“徐福供养祭”;韩国西归浦每年九月举行的“七十里节”纪念活动等。在人文景观建设方面,自1985年以来,赣榆先后兴建了徐福祠、徐福像、徐福庙、徐福文化广场、徐福生态园等,中、日、韩三国新建的人文景观多达近百处。这些人文景观是徐福文化传承、发展的最好历史见证。
统计有形徐福文化资源,主要有:古村落、古河道、文化遗址、徐福祠、徐福像、徐福庙、徐福墓、徐福纪念馆、徐福文化陈列馆、徐福公园、神社、石刻、碑刻等遗址、遗迹与人文景观;《史记》、地方志、徐氏谱牒、徐福研究成果等文献资料与图片;以徐福东渡为题材创作的小说、诗歌、戏剧、音乐、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文本或视频、音频资料,及美术书法作品与工艺品等。
统计无形的徐福文化资源,主要有:民间传说、民俗及节庆活动。徐福其事在我国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外,民间传说波及范围更广。从辽东半岛到浙东沿海,从朝韩半岛到日本列岛,乃至北美洲地区,都有徐福东渡故事流传,且数量众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徐福东渡的传说”。
(三)徐福文化资源的特点
1.地域的特定性。(1)徐福文化在中国。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徐福有些语焉不详,留给后人许多关于徐福的谜团。后来的各种书籍文献的记载也不甚具体清晰。但是,两千多年来,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广泛遍布着的徐福传说却丰富生动得多,这些传说及相关遗迹集中流布、分布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烟台市龙口市徐福街道、威海市荣成市成山镇;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千童镇、秦皇岛市昌黎县;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舟山市岱山县等地区。围绕徐福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见解和争议。例如,徐福其人其事是否存在?徐福东渡的原因是什么?徐福是哪里人?徐福船队从哪里出海、航线如何、到达了什么地方等。关于徐福其人其事,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大体上可分六种:肯定论,认为确有徐福其人其事,徐福集团是秦人移民东渡日本中的一支;否定论,认为徐福是传说人物,东渡日本也是虚构;存疑论,认为根据现有记载和资料无法下结论;移民代表论,认为徐福是否到了日本目前虽不能下结论,但事实上当时确有大批中国移民到达日本,徐福是他们中的代表;另外,还有认为确有徐福其人,也曾试作渡海之举,但却没有渡抵日本;也有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神武天皇。(2)徐福文化在日本。在日本,北至青森南至鹿儿岛,56处徐福遗迹、32种徐福传说、46部日本古文献记载着关于徐福的传说和行踪,见证徐福当年足迹的物品也遍布在这些地方,当地人们把徐福作为带来先进技术的外来人尊为农耕神、蚕桑神和医药神而供奉,祭祀活动历千年而不衰,徐福研究会也从南至北遍布日本各地。尽管研究学者和世人对徐福的故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说,从明太祖接见日本使者到中日两国外交关系,充满着历史浪漫色彩的徐福传说被当作极好的素材反复登上政治和外交舞台。(3)徐福文化在韩国。徐福东渡,路经韩国,这在中、韩、日三国徐福研究者中是一个共识,济州岛、巨济岛和南海岛留下的遗迹和传说证明了学者们的看法。
徐福东渡传说由于同处在中、日、韩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背景下,各国徐福文化资源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该文化系统的资料文献。凡涉及徐福在该地区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都属于徐福文化资源。包括文字方面的资料、图片资料、音频和视频资料、文物以及古籍实物等等。它是徐福文化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的总和,能较全面地反映徐福东渡时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沿革和发展情况,是人们认识徐福东渡所涉及地域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和社会状况的基本媒介。中外徐福传说相关的遗址遗迹已经成为旅游和徐福研究重要基地,徐福文化的发展也愈来愈引起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2.内容的丰富性。
徐福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对国内徐福文化的研究和国际上中、日、韩三国的文化交流与民间友好交往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随着国内外对徐福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开发利用,徐福文化资源体量不断壮大,从种类上讲,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历史文献、研究成果。(2)遗迹、纪念设施、祭祀。(3)出土文物。(4)图片、书画、视频。(5)文学作品、文创产品等等。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研究历史、理清史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收集与整理的价值
文献是表达和体现珍贵历史价值的载体。徐福东渡求仙是见证中、日、韩“海上丝绸之路”开端及中、日、韩人文交流的重要史料,珍贵的历史文献及后世研究资料的价值是双重的,可以使我们更为准确清晰地了解史实,并以史为鉴,处理好当今形势下出现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又可以通过此事件了解中、日、韩人民的友好交往的历史以及所带来的利益。通过收集整合这一事件的史籍资料及延伸至今的研究成果,对中、日、韩交往史、交通史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学术价值。徐福是中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横越大海、远航异域的航海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达韩国、日本的文化使者。这场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末的徐福东渡历史事件,中、日、韩三国历代文献中虽有大量记载,但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与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江苏赣榆“徐福故里”徐福村的发现和日本吉野里弥生初期文化遗址的发掘,才掀起了徐福研究的热潮,人们开始通过沉睡了数千年的历史依据,重新认识和衡估两千多年前这起空前绝后的伟大壮举和它的珍贵价值。因此,我们需要保存好、利用好这些文献资源,这些在空间和时间上反映了徐福东渡研究对于东亚各国人文交流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深入研究,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徐福研究,不只作为考古学、古代史研究对象的价值,对存在于社会脉络中的相关事项的现代学研究(包括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等)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而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典藏可以使一些零散的文献以及研究成果得以集中保存,一些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信息将凭借这项工作可以保存和传承下去,为推进中、日、韩文化交流及友好交往的深入和拓展奠定坚实的史料基础,更为中、日、韩一脉相传的徐福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以及弘扬徐福东渡精神,提供了最直接的、丰富的文献依据。
2.历史价值。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是研究的重要部分,对徐福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可以加强对中、日、韩各国散存的徐福研究的各类文献资料的征集和保护;有利于对文献进行分级分类地保护,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为中外徐福研究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通过对中、日、韩徐福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为学界提供更为系统、翔实的研究中、日、韩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文献资料,有助于形成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
3.文化价值。千百年来,徐福传说以故事、诗歌等民间文学形式口耳相传,世代流播。据研究,从徐福东渡以后的各个时期、各朝代都创作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成为中、日、韩三国共同的文化遗产。
可以说,徐福文化构筑了中、日、韩人民共同的文化信仰。徐福东渡的伟大实践,不仅在客观上促进了东亚经济和文化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中、日、韩三国人民友好往来、和谐共荣、健康幸福的共同发展愿景。就此意义而言,徐福不仅是航海家、传播文明的使者,更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平友好的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为三国人民所缅怀和敬仰。因此,要寻求徐福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必须深刻认识徐福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深度挖掘徐福文化的内涵。
4.经济价值。通过对徐福文化资源收集整理,充分挖掘中、日、韩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把徐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巧妙地结合旅游发展及商品开发中。比如日本和韩国把很多徐福遗迹列为国家史迹、建设徐福文化人文景观并纳入当地旅游网络,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在日本,更有城市制作和销售“徐福天台乌药”“徐福寿司”“徐福酒”“徐福茶”“徐福糕点”等众多商品,享用“徐福”品牌,发展当地经济。几十年来,因为徐福文化,中、日、韩有近二十个城市开展友好交流,更有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开展经贸合作,为各国的经济繁荣服务。
二、收集与整理的主要成就及存在问题
20世纪80 年代以来,中、日、韩三国举办了30多次国际徐福文化研讨会。据不完全统计,三个国家有关研究徐福、徐福东渡传说和遗迹等著作超过100部,论文超过 1000 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共搜索到发表有关“徐福东渡”的研究论文400多篇;登陆百度搜索网,有关“徐福东渡”的条目从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从536000条增加到792000条,半年多时间增加25万余条。徐福研究,日益引起相关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一)收集与整理的主要成效
为充分挖掘徐福文化遗存,讲好徐福东渡故事,打造徐福文化品牌,也为统览、浓缩和展示当代徐福文化研究发展概况,客观、公正、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外徐福文化研究成果,2016年3月赣榆区建成 “徐福文化陈列馆”,2017年10月建成徐福文化数字资源库,借助CNKI、超星等网络数据库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收集电子文献2600余条。陈列馆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实物、影像、多媒体等形式,旨在创建亚洲最大、中国第一的国际间徐福文化交流中心。陈列馆现已收集与整理出报纸、杂志、图书、诗文、画册、专题材料、造像、照片、书画、文物等资料及实物已达11000余册/件,其中、韩、日等地专家学者捐献、赠送珍藏文献300余件(册)(表3)。
陈列馆遵循“敬重客观、同异兼收、中外汇聚、古今咸集”的徐福文化资源收集与整理原则,追求史迹、传说、遗存展示的全面性,课题研究的多元性,资料汇集的兼容性,陈列内容的客观性。
(二)收集与整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收集到的文献处于零散、未经系统整理状态,更有很多文献被研究者束之高阁,统计不确切。即使现有的文献资料,也存在年度不清情况,以至于辨认都比较困难,严重影响查阅效率。其次,对文献现状记录、文献来源等信息相对缺失,而专业人员稀缺、经费不足也成了文献收集整理的障碍。
1.文献收藏不全。徐福文化资源遍及东亚,地域分布广,时间跨度长,一部分文献因为持有者有排斥和保留等原因,文献收集存在一定困难。一部分徐福研究组织在活动结束后,忽略了音频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其他载体形式文献的收集整理,造成流失,增加了收集难度,造成资源收集整理的不平衡和不全面。
2.文献整理手段落后。对文献资料的整理,仅限于做浅层次的加工处理,并未进行系统的整理以及更深层次的研究及开发、利用,仅仅只是将收藏的文献集中到专门的书架上及简单的数字化处理,尚未对徐福文化资源的保存、开发、利用建设更现代化的平台。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中国赣榆为例,自80年代初以来的徐福研讨会、节庆及与徐福相关的活动,资料征集中最大特点是稀缺性和断档性并存,无法从细节上了解当时徐福研究的全貌,给收集徐福文化资源造成了巨大困难。
1.对收集与整理工作认识不足。截至目前,中日韩徐福研究组织已达100多个,没有形成统一组织收藏、征集的机制,各地研究组织对本地区资源收集整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文献的零散状态使得文献无法完善地保存和完整地呈现,影响了地区徐福文化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利用,降低了徐福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2.文献收藏部门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徐福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仅仅依靠一两个部门的人力物力,远远达不到有效工作的要求。虽然各地都提倡实现资源共享,但因跨中、日、韩三国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实际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与协作,没有一致的收集标准,收集范围、收集重点、收集渠道也不明确;再者,内部出版物和零碎资料所占比重较大,相当一部分文献并未公开发表,征集难度大,要收集整理这些文献,需要中、日、韩及相关地区收藏部门之间的大力协作。
3.文献收集与整理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与其他文献一样,徐福文化资源的内容丰富、收集范围广泛、载体形式多样,包括各种版本、出版单位、发行机关,并存于不同的收藏单位及个人手里。不仅如此,更有一些资料未被公开,仅靠购买、捐赠是很难收集齐全的,必须依靠政府行为才能保障资源的统一收集及整理。政府必须建立徐福文化资源收集与整理保障体系,通过当地政府的经济扶持、人事安排,设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保障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有序进行。
三、加强收集与整理的对策
文献收集是整理工作的基础,文献的整理则是文献工作的关键。目前,徐福文化资源分散保存在中、日、韩部分图书馆、徐福纪念馆、徐福研究机构、研究专家手中乃至于民间。对于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不能毫无目的地随意收集,而是采取多种途径、多種渠道,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将这些研究资料、文物史料进行认真考证和研究,并加以充分开发利用,对于研究者浏览、查阅、了解大有裨益,同时这也是一件需要各个文献机构共同付诸行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