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12-17杨恭芳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使命。如何提高该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是任课教师们的共同追求。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教学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备课作为首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其后第二个环节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坏。从完整的教学过程来说,备课总体谋划布局,统筹方略,属“战略”层面,而上课旨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如何运用教学技能取得“胜利”,是“战术”层级。备课之于上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小学科学教师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说说我的几点看法。
一、 要有备课全局观
1. 要紧扣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备课,把握课程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教学全过程。
2. 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差异性,学科间横向联系以及学科内的纵向联系,不能将科学课游离于学科体系之外。
3. 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科学课程中相同或相似主题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段中难易程度不同,教学重、难点也会有所不同,备课时不能局限于某一节课本身,要基于科学课程知识体系、整个学段、整个单元全盘考虑。
4. 要结合当地、本校实际,基于教学全局统筹教学资源的调用,避免资源闲置或滥用。
二、 要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结果的预期,是教学行为的导向和动力,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制订教学目标要简要、明确、具体,切合实际,能体现科学探究的主体性,并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不拔高也不降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适度的努力可以达成。
小学科学课特别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教学目标设定不应只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而不注意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或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三维目标中剥离出来,没有形成有机统一的三维目标是不行的。教学目标若有失偏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三、 要有效使用教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整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提倡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善于“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一是要用好。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教学需要和客观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合理地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师生服务。
二是要用活。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敢于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因时制宜,打破教材内容原有的编排顺序,对与时令季节不相吻合的内容相机调整;因地制宜,对教材中与当地环境、学校实际有出入的内容作适当的删减或增补;因人制宜,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的难易度进行微调。做到因时而教、因地而授,灵活把控,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三是要用实。切合教学实际,用教材之长,去教材之短,实实在在地把教材用起来。充分发挥教材应有的功能,让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深入钻研教材是创造性地“用教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各个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才能上出高质高效的课。
“重组教材”。创造性地“用教材”并不是无视教材或纵横无度地“创新”和“开发”,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教师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促进教材的建设和发展。
四、 要加强课程资源整合
小学科学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涵盖范围广,涉及内容多。不难发现,其他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或多或少都和科学课有着内在关联,不同的只是各学科所侧重的方面不一样。因此,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科间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内含的科学教育功能,为科学课堂教学主阵地服务。
科学课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古往今来、春夏秋冬无时不有,天上地下、东南西北,前后左右无处不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不能不加选择简单地“拿来主义”,应当围绕具体教学目标善加利用,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筛选、灵活整合,使之能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益。为此教师日常教学中还须积极探索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方法、模式,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五、 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每个步骤都为教学目的服务。各步骤用什么方式呈现,能达到怎样的效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在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要研究、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探究精神以及对自主学习的情感态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时机适当、适合学生、适应课堂环境的探究活动,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起来。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会激起同学们对于这门课程的热爱,从而“爱学”“乐学”,并因此能力和素养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既“学会”又“会学”。
设计课堂教学还需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预判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前设计应对措施,避免因准备不足乱了课堂节奏,教学活动“脱轨”。有备无患,随机应变,也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保障。
六、 要做好材料、教具准备
1. 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老师需要带领和指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過程,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而材料无疑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凭借和桥梁。因此,教师要根据当地资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为蓝本,调整、处理教材内容,删减、增补和替换材料,提供切实可行的有结构的材料,它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2. 拓宽材料获得的途径——学生参与。材料、教学用具不能总是教师事先准备好,让学生“坐享其成”。应尽量从学生熟悉的周围事物入手,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材料的准备,使学生参与搜集材料的过程成为他们认识身边自然事物的过程,并获得启示:科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熟悉的事物中,只要你认真地观察和思考。
3. 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还存在短缺现象,仍然制约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可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利用现有物资条件,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师生联手自制教具、学具。不仅可以充实大量的教具、学具,解决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而且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劳动意识。
4. 材料的准备、教具的选用因时、因地、因课、因人而异,在于精而不在于多,适合的好才是最好的。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课前的充分酝酿、周全准备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作为小学科学课教师要在备课环节上下足功夫,力求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
杨恭芳,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松溪县旧县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