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路径优化
2019-12-17姜根金
姜根金
摘 要:本文在解读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路径优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人文素质;教育;路径
在当代大学教育语境下,传统的知识型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显得愈发突出,高校体育教学不应仅仅重视体育的生物学意义而不去追求素质教育,也是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品德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当代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内涵的基本解读
按照百科词条定义描绘,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这一描绘定义,是从现代的“人文主义”内涵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而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实用主义”的对立面而对照理解的。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更应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价值维度。因此,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其主要表现有: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问题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实践活动中,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强调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
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可以分为人文学科教育、文化教育、人类意识的教育、精神修养的教育。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目标,重点指向于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高等院校的青年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通过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而体育教学可以为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重要的培育平台。
二、体育教学和人文素质的关系
从体育教学活动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看,体育教学活动实践融竞争性、合作性、教育性于一体,其中蕴含着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积淀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拼搏进取的精神。体育教学内容的人文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陶冶情操、强健身体、发展个性、拓展视野,促进综合素质提高。与此同时,人文素质的提高对体育教学的效果和校园体育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见,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学校体育教学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科学理论和运动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人文素质所承载的教育特性。
从体育教学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看,体育教学课程属于基础公共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教学周期长、学生喜欢程度高、相互之间交流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的特点,这种在时间上的延展性和学生普及的广泛性,更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渗透。高校体育教学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分析和充分发掘学生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积极寻求有效方法途径,能够有力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大学体育教学两者之间的融合渗透。
从体育活动实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促进的关系看,大学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各项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点选择不同的活动项目。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塑造自己的品性,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如勇敢、关心、协作、奉献、担当等良好品格都能在大学体育活动中得以体现并得到很好的迁移和延续,大学教学中的体育活动可以磨练学生们的奉献精神、坚强意志、团队意识和诚信友爱的良好品格。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路径探究
一是优化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当前,对大部分高等院校来说,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内容单调、设备陈旧的、教学方法创新够等与教学体系配套不相符合的情况,不少高校设置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以竞技类教学内容为主,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和多样化体育教学要求。因此,高校职能部门和体育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引进先进教学设备、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上面,有条件的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调整课程结构,以此来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促使每一个大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完善大学体育教学机制。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主体”的观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水平,也在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锻炼提高。教师在备课和安排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想法,从而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内容,提升学生参与度和课堂效益。要科学学生成绩的考核和评估方法,避免死守教条及封闭统一的评价标准。要科学设置具有挑战和困难的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充分地让学生体会到体育教学的魅力,充分地体会到师生、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感动,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从而享受良好的人文滋养和陶冶,达到较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是积极利用体育教学实践优势。高校体育课程实践性强,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借助动作教学和练习以及各种运动项目的实践操作。教学实践中要能够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这一特性,积极展开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练习和锻炼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发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潜能。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突破自我,发扬体育拼搏精神,积极投身各种体育活动,及时对取得成绩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舞,用欣赏和宽容的心态带领学生进行体育练习,从而渗透人文素质的教育;要能够把握实践性的特点,发挥体育课堂开放性的特点,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强调团结协作意识及人文内涵和精神,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勇敢地突破自我,通过努力拼搏促进人文素质教育预定目标的实现。
四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养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高行和思维想法起到影响和作用,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体育教师要科学规划安排课程教学的环节步骤,特别要科学地设计情景教学的内容,借助情景教学的方法表现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充分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人文性特点,达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关怀的效果。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作为体育教师,要奉行言传身教的原则,注重人文关系,主动地关心、体谅学生,从而更好的和学生进行情感地交流,有效地渗透人文精神和内涵,達到较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建军.我国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与内容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05).
[2]朱培松.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和人格塑造[J].湖北社会科学,2013 (05).
[3]徐新洲.高校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目标的实施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0).
(作者单位:空军勤务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