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能老人接受社区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12-17杨美芬冯宇峰陈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4期
关键词:康复评分质量

杨美芬 冯宇峰 陈慧

在中国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失能老人也逐年增多,生活质量下降,家庭负担加重[1]。需要家庭、社会共同支撑老人的生活、健康、医疗保障等社会问题[2]。改善失能老人生活质量,促进自理能力恢复,是当前社会及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按照国际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6 项指标中,做不了1~2 项的为“轻度失能”,3~4 项的为“中度失能”,5~6 项的为“重度失能”。本研究中,选择的失能老人伴有老年卒中疾患或为老年痴呆者,不能自理生活,需要依靠他人照顾才能生存[3]。笔者采用传统护理和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对失能老人护理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8 月—2018 年2 月我院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家庭签约服务管理的74 例失能老人进行护理研究,入组研究对象均获得失能老人家属的知情同意。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 例,男22 例,女15 例,年龄为55~78 岁,平均年龄为(63.3±4.7)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5 例,初中17 例,高中10 例,大学及以上5 例;合并症:糖尿病12 例,脑卒中15 例,高血压10 例;观察组37 例,男27 例,女10 例,年龄为53~79 岁,平均年龄为(63.0±4.5)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8 例,初中15 例,高中12 例,大学及以上2 例;合并症:糖尿病14 例,脑卒中16 例,高血压7 例。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失能老人均为“轻度失能”者,能配合本次研究;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极度衰弱、合并心肺肾功能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两组间各项资料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基线资料间可用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签约管理后,健康管理小组根据失能老人病情,提供常规的药物治疗、生活护理措施以及病情观察指导,生活护理包括仪容护理、喂食喂水、大小便护理、晨间晚间护理、适当活动,病情观察包括观察失能老人的体温、呼吸、血压、饮食以及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家庭医生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

(1)康复训练:采用物理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每周三次,由家属陪同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或联系签约医师上门服务,指导失能老人不断训练患侧肢体能力,改善肌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长期固定体位引起肢体受压并发症、肌肉萎缩。条件允许者,指导失能老人开始站立—扶持步行—持杖步行—徒手站立训练,照护者辅助其迈步,初期运动强度弱且简单,之后不断增加运动强度。

(2)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对失能老人的综合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潜能进行综合评估,循序渐进的开展行走、更衣、卫生以及进餐、排泻等生活训练,从初期需要他人照顾,到慢慢恢复独立,降低对他人的依赖度。照护者指导失能老人自行刷牙、穿衣、吃饭等,并不断给予失能老人鼓励。

(3)语言交流能力的训练:指导家属通过播放收音机、读报、与失能老人交谈等方式,训练患者的听力,根据失能老人的具体病情,设计具有情趣的活动,让失能老人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自然的交流、记忆恢复训练,训练失能老人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4)言语功能训练:通过指导失能老人进行口舌部肌肉的运动、发音练习,从慢到快、从易到难,改善失能老人的发音、语调能力,训练时采用视听说的方法,利用实物、图片等反复出现于失能老人面前,进行强化训练,改善症状。

(5)综合护理:除了进行合理的体位管理、腹部按摩、饮食饮水指导,还配合采用针灸、艾灸等中医手段,帮助失能老人胃肠功能尽早恢复。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同时结合皮肤护理干预,在皮肤上涂抹凡士林、氧化锌等;指导失能老人每天饮水量为2 000~2 500 mL,促粪便软化,顺利排便,根据失能老人的排便习惯,调整失能老人的饮食结构,减少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采用坐位,在重力作用下促大便顺利排便,同时增加腹压,降低失能老人护理工作量,减轻心脏负担;每天加强肌肉以及站立活动,预防便秘,增加胃肠蠕动。根据医师评估,约20%的失能老人接受每周2~3 次艾灸中脘、关元等穴位的辅助治疗,对促进胃肠蠕动效果明显。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失能老人的肠道功能,包括排便时间、开塞露药物依赖、腹胀、便秘发生率、Wexner 便秘评分。Wexner 评分范围0~30 分,越高则便秘越严重。

(2)根据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4]对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8 项评分,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以SPSS 21.0 版本统计学作为分析工具。计量资料指标用(±s)表示,经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对比用率表示,对比用χ2检验,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失能老人干预前后的肠道功能

观察组的腹胀、便秘、开塞露药物依赖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排便时间、Wexner 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的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伴随老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增高,因此导致肢体运动障碍等发生率相应增高,使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身体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临床将这些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称为“失能老人”[5]。失能老人交叉叠加于老年人群与失能人群之间,需要较高医疗康复护理的一体化服务,因疾病致身体行动不便,到医院就诊困难重重[6],而且年龄越大,健康状态越差[7]。失能老人不当的进食、用药、康复锻炼等会影响其康复效果,且由于经济原因,许多失能老人后期的康复得回归家庭照顾护理。PCMH(patient-centered medical home),即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模式,是一种由信息系统支撑的先进医疗模式,旨在建立强健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追求三位一体目标,即:更好的健康、更好的医疗服务、更低的成本。研究表明,PCMH 通过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对失能老人进行综合保健护理,可有效降低老人的医疗费用和住院率[8]。因此有必要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以提高整体康复效果。他们既需要基本的生活照料,又需要健全的康复保健护理服务,但当前对失能老人的医疗康复服务重视程度不够,护理服务质量不高[9]。积极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尽早介入社区康复护理,促进失能老人身体健康恢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表1 两组失能老人的干预前后的肠道功能对比

表2 对比两组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评分(分,±s)

表2 对比两组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评分(分,±s)

针对失能老人,提出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并将其贯穿于患者康复的各个阶段,在预防失能老人并发症发生同时,针对性改善、恢复其自理能力[10]。笔者依失能老人的评估资料,根据临床评估协议(clinical assessment protocols,CAPs)从功能状态、社会功能状况、认知与精神健康以及临床健康问题等方面评估判断他们的身体状况及照护需求问题,制定对应的有效照护计划[11]。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康复训练以及胃肠护理干预,给予失能老人全方面护理干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机体功能障碍。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护理治疗;针对性实施胃肠护理干预,包括腹部按摩、饮食、体位引导等,促胃肠蠕动,改善失能老人胃肠功能;加强必要的康复训练,锻炼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并达到整体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腹胀、便秘、开塞露药物依赖发生率、排便时间、Wexner 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分、社会功能分、生理职能分、躯体疼痛分、情感职能分、精神健康分、活力分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社区康复护理干预用于失能老人综合护理,可促进失能老人肢体功能恢复,改善其的生活质量水平[12]。肠道功能障碍为失能老人的一个最常见问题,也是影响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积极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社区康复护理应用于失能老人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在失能老人康复的后期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康复评分质量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质量”知识巩固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我给爸爸评分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