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水罐联合除湿化瘀方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2019-12-17代红英王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4期
关键词:火罐水罐化瘀

代红英 王邱

盆腔炎为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输卵管卵巢脓肿、子宫内膜炎、盆腔腹膜炎、输卵管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累及几个部位,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妇女,严重影响到女性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医古籍无盆腔炎之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散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经病疼痛”“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等病证中。湿热蕴结型盆腔炎的治疗一般以除湿化瘀为原则,一方面采用中药汤剂温服,另一方面配合针刺灸、艾灸、热疗、中药保留灌肠等中医内病外治法。笔者采用药水罐联合自拟方除湿化瘀方,通过选取特定穴位,主穴气海穴、中极穴、关元穴、子宫穴、神阙穴等,配穴三阴交穴、肾俞穴、睥俞穴、足三里穴、归来穴等,对湿热蕴结型盆腔炎女性进行治疗。中医内病外治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优势互补,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已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我院妇科住院部2018 年1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患者。本研究共纳入60 例患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分组,分为两组,治疗组30 例,对照组30 例。患者自愿参加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医德委员会批准。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1]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说出,即语言描述评分法,这种方法患者容易理解,笔者根据相应的描述,记录评分。

治疗组:年龄20~50 岁,平均年龄(31.5±3.5)岁,病程3个月~6 年,平均病程(3.58±0.45)年。根据评分标准[2]将疼痛划分为4 级,0 级(无疼痛)0 例,Ⅰ级(轻度)7 例,Ⅱ级(中度)16 例,Ⅲ级(重度)7 例。对照组:年龄19~52 岁,平均(35.5±0.65)岁,病程5 个月~10 年,平均病程(3.85±0.37)年。0 级(无疼痛)0 例,Ⅰ级(轻度)5 例,Ⅱ级(中度)17 例,Ⅲ级(重度)8 例。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病程、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2018 年第9 版《妇产科学》[3],盆腔炎的诊断依据为下腹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生活后加重。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2016 年8 版《中医妇科学》[4],湿热蕴结型盆腔炎的主要证侯要点为少腹胀痛,或痛连腰骶,经行或劳累时加重,或有下腹癥块,带下量多色黄;腕闷纳呆,口腻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或弦滑。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1)签署知情同意书;(2)符合盆腔炎湿热蕴结型的诊断和证候标准;(3)女性,年龄19~52 岁;(4)口服止痛药患者经过2 周洗脱期,符合证候及诊断标准者;(5)月经周期规律(28±7)d;

1.3.2 排除标准(1)未签署同意书;(2)诊断不符合湿热蕴结型盆腔炎的诊断和证候标准;(3)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疼痛的疾病;(4)月经不调者;(5)心功能、肺功能、肾功能不全、肝功能损害,哺乳期;(6)洗脱期结束后不符合要求。

1.4 方法

遵医嘱对照组予经验方除湿化瘀方《刘云鹏妇科经验方》(柴胡9 克,枳实9 克,赤白芍各15 克,甘草6 克,三棱12 克,莪术12 克,丹参20 克,制香附12 克,牛藤12 克,红藤30 克,败酱30 克,酒大黄9 克等)口服,从月经的前3 天开始,口服中药,每日一剂,早餐、午餐和晚餐后,具有清热利湿、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应用妇科消癥液(赤芍、三棱、莪术、延胡索、柴胡、桃仁、丹参、肉桂、赤芍、泽兰等),予中药保留灌肠[5]治疗,频率为每日一次,每次剂量为100 mL,中药保留时间大于2 h,具有活血化瘀、消症散结的功效;电磁波治疗仪(TDP)距患者下腹30 厘米,照射30 分钟,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作用。艾灸[6]属中药外治法,具有温经散寒,调理气血的功效。艾灸的穴位为:气海、子宫、归来、三阴交、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另外给予生活起居指导,嘱患者保持外阴清洁。慎起居,避风寒,调治劳伤痼疾,舒畅情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治疗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取药水罐联合除湿化瘀方进行治疗。操作方法:(1)向患者介绍拔罐的方法和适应证,评估患者皮肤状况,室内温度保持为18~22℃,避免寒邪入侵;(2)选择火罐数个,型号4 号,检查火罐周围是否光滑,是否有裂痕;(3)选择穴位:主穴气海穴、子宫穴、神阙穴、中极穴、关元穴等,配穴三阴交穴、归来穴、肾俞穴、睥俞穴、足三里穴等;(4)将熬制好的除湿化瘀方(柴胡9 克,枳实9 克,赤、白芍各15 克,甘草6 克,三棱12 克,莪术12 克,丹参20 克,制香附12 克,牛藤12 克,红藤30 克,败酱30 克,酒大黄9 克等)加热至38~42℃,以防烫伤发生;⑤将已加热好的除湿化瘀方大约15 mL 加入火罐,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口中下端,绕1~2 周后迅速抽出,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上;(6)拔好火罐后,检查罐体吸附情况,询问患者;(7)要求患者保持体位相对固定,不要随意移动,以免滑脱;(8)取下药罐时,先指导患者侧卧,使罐口向上,然后顺势取下,用毛巾将皮肤表面残留的溶液擦干;(9)向患者讲解拔罐后的注意事项,取罐后观察患者皮肤情况。运用火罐联合自拟中药方剂除湿化瘀方进行药水罐治疗,于每次月经前3 天左右开始,每日1 次,每月持续治疗7 天,连续3 个月,共21 次。

1.5 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盆腔炎疗效标准,观察采取药水罐联合除湿化瘀方进行火罐疗法,于每次月经前3 天左右开始,每日1 次,每月持续治疗7 天,连续3 个月,共21 次。盆腔炎治疗效果,疼痛分级及症状评分,可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治疗后无疼痛,停药3 个周期内无复发,疼痛程度0 级。显效: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治疗后疼痛评分降低1/2 以上。有效: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物,睡眠受干扰,治疗后疼痛评分降低1/4~1/2。无效:疼痛较甚,不可以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1/4。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VRS 积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

治疗3 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RS 积分比较

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VRS 积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又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此二条经文的描述,可理解为有关急、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的最早记载。其后《景岳全书.妇人规》曰:“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每个医家都在努力探索盆腔炎的发病机制,并丰富其治疗方法[8]。

3.1 湿热蕴结型盆腔炎的病机和治疗原则

本病的主要机制为湿、热毒交结,邪正相争于胞宫,胞脉,或在胞中结块,蕴积成脓。即湿热蕴结型盆腔炎的病机为:经行产后,血室正开,余血未尽,若摄生不慎,或房事不禁,则湿热内侵,蕴结冲任胞宫,胞脉,或留滞于少腹而发病。

对于湿热蕴结型盆腔炎的治疗,一般原则多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即发作时止痛,平素治本的治疗方法。盆腔炎相当常见,中西医结合诊治可优势互补。

3.2 药水罐的作用机理[9]

拔罐疗法是一种遵循经络穴位的中医外治法,也属于刺激疗法。通过罐内的负压,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产生刺激作用和生物学作用,将药液贮存在罐内,与药物疗法相结合,可调平经络穴位气血,使穴位发挥其相应的功能[10-11]。

3.3 除湿化瘀方的作用机理

除湿化瘀方(《刘云鹏妇科经验方》)主治湿热蕴结下焦诸证。其中三棱、莪术、丹参有活血消癥的功效;赤白芍有健脾利湿的功效;牛藤、红藤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全方合用,共奏清热除湿,化瘀行滞之效。

3.4 穴位选取的依据

中极穴居人身之中,为元气之根本与最为重要之处,且能治内急不通诸病,有益肾兴阳、通经止带的功效,有助气化,调胞宫,利湿热作用;子宫为经外奇穴名,子宫穴有调经理气,升提下陷的作用;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调气血、补虚乏、防病保健的作用;三阴交有健脾理血,益肾平肝的作用;关元穴,关,是闭藏之意,亦为枢机开合之关。元,气之始也,指元气。本穴位居脐下3 寸,正当丹田,是处为人体真气、元气发生之地,呼吸之门,为全身脏腑、经络的根本,以其该处为人之根元,为下焦元阴元阳关藏出入之所。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医经精义》云“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作用;神阙穴位于脐中,属任脉近于下焦,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回阳固脱。归来为经穴名,有返本归根、理复还纳之功,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3.5 效果分析

针对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患者,一方面运用祛湿化瘀方配合药水罐,一方面选择特定穴位进行治疗,两者联合应用,不仅可以调整机体功能,达到同其经脉,调整气血的作用,还可以增强局部组织通透性,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渗透,达到活血化瘀、通脉、散寒祛湿等作用,消除或缓解疼痛的症状。程友花[12]选择中药保留灌肠改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证候,将60 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腹部温热理疗;对照组2 次/d,观察组定于辰时、戌时;连续3周后评价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周及疗程结束时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郑艳艳[13]对中药灌肠联合艾灸治疗盆腔炎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包块缩小或消失率、疼痛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李艳梅[14]将康妇消炎栓配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结果与治疗前相比,A、B、C 组在治3 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更高。目前,该类研究已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药水罐联合除湿化瘀方是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的适宜方法。外治疗法偏重临床的治疗经验,故能够总结众医家之所长、将外治疗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此法治疗盆腔炎,方法多种多样,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RS 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RS 积分比较(分,±s)

猜你喜欢

火罐水罐化瘀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自动化焊接工作站运用于钢水罐焊接中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玻璃火罐沥干存储箱的设计与应用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水罐与鲜花
两火罐搞定疱疹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软口密封玻璃火罐介绍
七颗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