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对高校艺术素质课程质量的影响与运用研究

2019-12-17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素质作业艺术

□王 珊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一、慕课概述与特点

众所周知,慕课是2013年由清华大学参加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主办的系统平台EDX,六月攻关团队,由清华大学,开始在开源中国EDX平台的开发工作,历时四个月的潜心研究,于十月正式启动的“学校在线”平台。而慕课的英文名为(MOOC)意为“大规模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的制作初衷,就是要网罗所有学习的可能性,将慕课的多媒体技术充分融入教学中,为现有的教育手段增加更多的技术途径。而慕课之所以对高校课堂的冲击如此大,笔者认为主要是由其独到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授课形式的多元化

早期网络上的那些在线课程,通俗讲就是“书本搬家”,把书本搬到网络上面,把教材在网络上类似于贴图的形式一一展示,完全没有互动性。而MOOC是课程体系的搬家,把整个课堂搬到网上。慕课课程体系的出现,真正实现了传统的“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程做成在线视频的小片段,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远程“听课预习”,课堂内则直接开展深入的分享、探讨和解决问题答疑解惑,提高效率。

(二)大规模性

传统课堂对人数与内容容纳量是有限的,慕课正是抓住了传统课堂的这一薄弱环节,利用其在线的优势同时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来听课。而这一优势是传统课堂所无法比拟的。

(三)个性化特征

以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桂香的“中国建筑史”课程为例。用户从注册开始,只需打开“学校在线”网站,填写电子邮件地址,用户名和其他公共内容,注册就可以完成了。开放后的慕课平台使学生在家里就能轻轻松松地学到“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所有内容。教师的课程不再以简单的PPT式教学形式来进行,而是将授课方式仿佛变成了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纪录片拍摄。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化身为纪录片的导游,带领着学习者,来到天津独乐寺、北京故宫、天坛等,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社区化的讨论

传统的课堂讨论仅仅是围绕着教学部门、学生、教师来展开的,而慕课的讨论面已经不仅仅受范围的局限,直接扩大到了社会的整个层面,只要能够看到慕课的人便可以参与到其中进行学习与讨论。由于没有监管部门的影响,所以慕课的言论更自由、涉猎面更广。

二、慕课对高校艺术素质课堂的影响

众所周知,艺术的门类包含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多种形式。每个艺术门类都有其自身的属性与特殊性。对于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来说,如何领略艺术的多元化与个性化特征成为一个关键所在,这一点恰恰与慕课的优势不谋而合。而将慕课的优势利用好,做好艺术素质课程的普及性工作,在综合类高校艺术素质课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1]。首先,就慕课对综合类高校艺术素质课堂的传播来分析,可分为广义传播与狭义传播两大类。

就广义的传播而言(受众者)——(1)慕课为艺术素质课堂带来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它能满足艺术大部分门类的艺术特征,使艺术的个性化与多元化色彩通过慕课的平台得到更好的发挥。(2)慕课的应用有效推动了艺术的传播,使艺术更普及化,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也就是越来越亲民。

就狭义的传播而言(教学法、师资培训)——此传播是针对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与师资培训来看的,隐藏在慕课大规模性传播背后必定有许多隐形问题。因为艺术本身的许多特定的艺术规律是无法由软件取代的。因此,对于慕课在艺术素质课堂中的使用应该有所甄别。主要规避可以考虑以下两点。

(一)规避其对艺术教学特点的破坏

在艺术的课堂上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特征,就是教师亲口阐述并以身传授,艺术教学中称为:“口传身授”。而在教师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情感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往往这种情感需要学生现场及时捕捉,并对教师的感应做出及时回馈。这种情感的互动性是艺术课堂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因为艺术素质课堂的开设,其目的是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类的心灵更为高尚。所以,这种情感的互动性是一般在线课堂无法逾越的。

(二)规避其对师资培养的生态链破坏

慕课的优势,即名师、名校、名课。但如何培养名师,不在慕课软件设计之列。而这一点恰恰是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教育环节。因为所有名师的成长,都是由年轻教师成长起来的,如果我们仅仅是将慕课拿来在艺术课堂中运用,我们的年轻教师势必会丢失自己的大脑,成为慕课的助教,长此以往,我们还何谈名师的培养,名课谈何而来呢?

三、慕课在综合类高校艺术素质课堂中使用的关键问题

(1)如何优化慕课的自动问答系统。慕课的问答系统大部分采用的是机器一问一答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使问答双方的内容都是有针对性展开的。但这种问答方式导致的结果是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工作烦琐、重复率高。

(2)如何对问答进行及时的反馈。如何保证机器问答内容的多元性?机器如何针对问题甄别性回答,问的问题与回答的答案如何取舍、保留,这都是慕课需要优化与改进的方面。

(3)如何使作业防抄袭。作业如何防抄袭,在大多数文理工科中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如何针对艺术专业的作业对慕课软件进行优化也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

(4)如何解决慕课在艺术素质课堂中师生零交流的问题,即艺术以人为本的问题,也是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

四、慕课在高校艺术素质课堂中的设计

(一)针对慕课中的自动问答系统的设计,应该完善自动归类与自动问答系统的设计

首先,可以建立一个知识面广泛的问题库与答题库,使用户的信息不至于答非所问。其次,可以将自动问答系统中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地归类与整理,使机器能够自动甄别文理工科的内容并区分对待。另外,还应该建立一个中间地带,即交叉性学科的问答题库,使用户的问答能够涉猎各个方面,还有包括前沿性问题的问答等,都应该在考虑之列,并不断地根据使用的便捷性优化问答库的归类方式。最后,优化问答库的排序方式。将用户问答最多的内容进行一个排序,使用频率最高与最低的问答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使机器能够根据使用情况自动调整排列顺序。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始终放在首要位置,并进行机器的自动调试,使机器始终保证答题库的鲜活性。

(二)针对如何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而言,可以使机器本身学会自动调试

1.会员积分制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软件进行评价。如果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可以在其会员的积分中采用双倍积分,并赠予一定的礼品或奖励收费课程的免费试听。

2.游戏性互动

建议制作一个属于慕课自己的卡通形象,使其卡通形象成为慕课的LOGO。对于给我们软件提意见的人,让代言者给予趣味性的鼓励或话语,使用户既得到了鼓励,又记住了品牌效应。

五、慕课针对艺术课程如何防作业抄袭

有句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论你的防抄袭软件做得再强大,在使用过程中总有漏洞可以钻。但是在软件的应用上大家现在普遍认同的就是查重软件的应用。但这个软件只是针对论文而言的。对于艺术作业而言,如何防止重复率也是不可忽视的。而且,艺术素质课程是对艺术综合能力的一个把握,难免包含一些实践类的作业。以舞蹈为例,作业的题目是命题小品“黛玉葬花”,那么每位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该加入自己对此命题小品的理解后呈现出作业内容。而作业的表现形式是,每个人跳一段“黛玉葬花”的舞蹈。针对这样的作业,如何才能知道学生完成的作业不是偷学来的呢?这应该就是慕课针对艺术课程设计防抄袭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前面提到了慕课在师生的交流上几乎等于零的问题,以及慕课在艺术素质课堂中如何扬长避短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加强慕课师生交流互动的建设。

(一)打破慕课特点“名师”的规则

将学生反映授课口碑好的教师课程轮流放到慕课上,形成一个教师课堂良性评价体制。这样做不仅解决了慕课零交流的问题,也打破了年龄与职称的界限,促进了年轻教师的进步与发展。

(二)针对学生建立慕课预习与复习平台

此平台的建立尤其对艺术素质中舞蹈课程的影响较大。预习平台的设立,使学生课前了解舞蹈课堂知识背景,并对舞蹈影像的概念有一个基本了解。复习平台的建立,首先使学生对舞蹈动作的遗忘有一个良好的弥补;其次,使他们在复习动作时不至于感觉跑偏。

结 语

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再趋于单一性模式,同样在艺术素质教育领域也是体现一种知识化多元交互的模式。慕课作为当下多媒体教育的技术手段,我们的技术设计出来是为教育服务的,使教育的传播途径更加便捷,而不是受技术的制约。因此,做到艺术中运用技术,技术中更好地体现艺术,应该成为当下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素质作业艺术
快来写作业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纸的艺术
作业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