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19-12-17王丹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

艺术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重庆市文创文化产业

□王丹丹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

文化创意产业是包括文化、艺术、媒体、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在内的新兴产业,属于知识经济与产业的结合。对文化产业传统的理解是指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如展览、演出、出版等。但到了21世纪,只要有突出特色的产业,都可以算作文化产业。例如,小米手机,其集工业设计、软件服务等为一体,也算是一种文化产品。因此,文化产业的前景是无限的,未来的一、二、三产业都可能和文化产业互融共生。目前,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建设阶段已结束,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旨是“产业升级、城市焕新、文化复兴”。因此,文创产业的发展是提升重庆创新能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总体部署的必然选择。创意、创新是核心,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根基和源泉。因此,只有利用重庆独特的文化资源作为创造力基础,才能突出城市的个性和特色,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一、重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重庆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7年年底,重庆市文化产业总产值相比5年前增长了三百亿元,达到了接近七百亿元。截至年末,全市共有800多家小微文化企业和18家龙头文化企业。重庆市财政局每年拨款一个亿,分别组建三亿元、十五亿元的两只文化产业股权引导基金,用以解决文化产业项目资金启动难题。由政府牵头,注资十亿元,成立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实现由“补”向“投”的转变。目前,建成(在建)的示范产业基地市级有80余个,国家级的约7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约17个。共成功举办了5届重庆市文博会,成为重庆市对外展示、对内交流交融的交易平台。

当前,重庆文创产业势头发展较好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行业。

一是数字媒体设计产业。“东有杭州,西有重庆”,十天近5亿元的票房成绩的国产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由重庆出品的。近年来,重庆市数字媒体创意产业发展较快,重庆视美动画、重庆意动影像、重庆泛影信息技术等是其中有实力的创意生产型企业。重庆视美出品的作品占全市动画行业生产值的4/5,实力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六。重庆还建立了东南西北区域都有动漫基地的布局,建有包括九龙坡动漫产业和教学基地在内的四个产业基地[1]。

二是软件设计产业。重庆软件设计产业主要位于北部新区的高新产业园及居于西永的微电子产业园。前者以智能化仪器仪表、通信业为主体;后者主要是笔记本电脑产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为主,惠普、广达、英业达、富士康、微软、IBM等多户配套供应商先后落户重庆,预计总额将达到160亿元。知名企业的进驻为重庆市软件设计行业带来了新技术和人才,带动了重庆市软件设计创意行业的发展。

三是文化传媒产业。近年来,重庆市文化传媒产业涌现了一批体现重庆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精品,有以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抗战文化为主的项目,也包括一些文化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项目,如《印象·武隆》系列等。重庆市正计划打造一台大型的、以大美重庆为主题的剧目,试图成为未来重庆的文化旅游名片[2]。

二、重庆文创产业发展的问题及不足

近年来,虽然重庆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整个城市的文化创新水平放到全国来看,仍不能位列前茅。具体表现为:缺乏极重大的、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文化项目;文化对科技的反哺作用不够,与科技的渗融不紧密;缺乏辐射性和外溢性文创产品,没有对国内国际产生较大影响的产品。重庆的文化企业数量虽然突破十万家,但其中九成以上是中小企业。缺乏整体竞争力体现在全国前30强的全国文化企业中,只有一家猪八环网获得提名,十亿级私营文化企业只有两家。

对坐拥特殊地形地貌的山地城市来说,没有充分发挥重庆的地域优势。以区县和郊县为例,多数是体量偏小的文化产业项目;包装和文化延展性不够,本土创意型人才数量不足,区域文企的创新能力偏弱;当地传统自然景观优势的发展和新地理特征的改善仍然不足[3]。

(一)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

重庆市文化创意市场主体呈现“弱、小、散”的特征。以动画为例,从2018年年底重庆市信产局公布的数据来看,现有本土的动漫文化公司仅二十余家,如果把规模体量很小的动漫外包工作室算进去,也不足五十家。文化创意市场缺少龙头企业;民营企业规模跟不上,大部分是总资产不足100万元的小微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散,各区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文化反哺其他行业不足,不能明显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除此之外,文化市场发展的不够完善,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较大的消费差异,当地群众期望产品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意人才匮乏

重庆创意产业人才紧缺,流动性较大。首要原因是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视度不够,行业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各高校对文化创意人才的教育未能接轨市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端复合型人才稀缺。创意产业需要熟悉产业理论、熟知管理经营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这种人才需要有多年的行企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素养,且通过高校的短期培养无法获得。二是专业技术人才数量逐步缩水,较多人才流向了机会更多的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三是缺乏创新人才。目前教育大环境对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创新、创业积极性不强[4]。

(三)政府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不完善

目前,重庆正处于文创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政府在早些年曾出台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对文创企业和动漫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个企业入驻各大动漫基地。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产业链构建不完善,许多动漫企业难以生存,相继离开,去其他区域发展。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文创产业的优势

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虽然不具有西安等城市能围绕“丝绸之路”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历史资源,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对于重庆来说,是重庆将本土区域文化向外展示和开放、提升城市形象的良好契机。将本土文化产业积极推向世界,可以有效地提升和扩大重庆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影响力。

重庆的独特资源(人文、地貌、历史、工业、产品)可通过“一带一路”渠道辐射到中亚和欧洲;而走东盟大通道又可以辐射到沿线国家和南亚地区。要想增强对外文化的合作与交流,重庆务必加大对外交流合作的实施力度,与沿线国家开展深入合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和沿线各国产生良性互动,靠的是用文化的传播力量去消除不同区域的文化鸿沟,从而形成理念上的认同。但是,文化的交流不单是靠政府包办,更多的应该是产业型的文化交流,如靠文化消费、文化贸易、文化创意产业。所以,文创产业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是重庆文创产业发展的机遇[5]。

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第一,全球经济持续下行,部分文化消费市场萎缩;第二,“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不发达国家占比多,社会不确定因素较多;第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保护会对我们的文创市场产生冲击;第四,对沿线国家的文化市场的研究比较少,缺乏经验积累。

四、重庆文创产业发展的现有资源

(一)文化资源

在距今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重庆已经出现了人类的足迹。自古以来,三千多年内涵丰富的巴渝文化历史、浓厚的文化氛围及几千年来积淀的丰富文化资源,成为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内核。重庆目前拥有包括“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个优势资源;在文化传承上,以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为代表。积极将各类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推动文化资源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是重庆现阶段对文创产业如何发展正在进行的探索。

(二)政策体系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从财政、税收、知识产权等方面,分别制定了包括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以期为重庆文创产业繁荣发展提供政策便利和发展引导。

当然,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体系以及政府职能方面,仍然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职能未能很好发挥、监管力度待加强等问题,随着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未来在产业发展、扶植企业、行业交流方面,政府将会发挥更好的作用,为重庆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多方保证。

五、重庆文创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从战略层面思考“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首先需要解决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和定位问题,考虑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路径问题。对国际、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结合国际、国内文化发展趋势,基于重庆的现状,可从如下发展战略进行考虑[6]。

(一)多元驱动战略

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驱力不足,要实现持续发展,就要解决内驱力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要重视创新驱动。重庆的代表性地域文化包括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日战争文化、革命文化、统一战线文化和移民文化,另外还拥有“山城、人文、三峡、温泉、乡村”五大优势资源。实施多元驱动战略首先要将以上资源和文化进行高效保护和二次开发,实现优质内容的增值和变现,体现市场价值;其次,充分挖掘重庆文创发展的重点要素,拓展“走出去”战略带来的潜在市场。例如,“蜀绣”“梁平三绝”等一些传统的非遗文化项目,政府部门应立法保护,扶持引导,为其传承、创新搭建平台。政府层面要主导制定积极产业扶持政策,以期吸引多方资本带入,带动重庆文创产业的投资,拉动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观念、制度、技术及其与市场、传统、特色的结合创新,以奠定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一带一路”发展中的基石。

(二)融合发展战略

重庆文创产业内容开发不足、市场不大,产业链不完善、产业自我扩张力不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和多个产业实现跨境整合,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全球化。

1.构建层次鲜明、类别多样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

将主城九区作为第一发展层次,涪陵、万州、石柱等远郊区县和更远的云阳、奉节作为第二、三层次;将各文化业与娱乐、科技、旅游业等行业深度融合,多个产业要素间互为依托、相互支持,实现多种产业要素的并行组合发展。不局限于传统的产业模式,避开一般的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用先进技术进行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打造高科技与地域特色文化为一体的区域文化产品及文化品牌。例如,重庆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城市,随着城市规划和改建,遗留了大量的工业遗产,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国际型的、有地域特色的工业主题文旅项目,有助于实现文化媒体和文化创意实体相结合,促进城市的文化复兴。

2.加强对高层次创意型、科技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充分利用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总结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浪潮为契机,通过转型与重建,大力发展与文化创意和艺术设计相关的企业,展开以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为核心的创新生产,全方位覆盖商业形象、环境艺术、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形象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致力于以文旅结合为重点领域的文创项目建设,将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实体经济,文化产品融合制造业,争取早日将重庆打造为国家西部的“设计之都”。不能只局限于一业、一城、一域,而是在“跨界融合”全新理念下,实现跨界、跨城、跨区域的互联互动,迈出西南区域,与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联动,制定外向扩张发展战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深入培育和广泛孵化。

(三)外向扩张发展战略

重庆实施外向扩张发展战略是其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联结点的必然选择。外向扩张发展的战略核心就是“走出去”,对国内外的资源进行充分发掘,有效利用;同时推动外向型文化创意项目的发展,打造对外出口型文化产品,树立专门对外合作交流的文化服务品牌。

第一,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为导向来创设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销售机制。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加大力度培育有创新能力的优秀龙头企业,开发具有区域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项目,建立规模化的文化贸易渠道,构建外放型文化创意产业链和创意产业集群。

第二,政府要建立高效、系统的政策体系。文化产业目标的制定、项目规划、税收和资金政策、产业增值比例及数额上,政府都要有明确的主导意识,并制订具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使政策的具体实施和运行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在建设外向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以及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上,可借鉴深圳“文博会”举办的成功经验,在条件成熟时,组织筹办“一带一路重庆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结 语

总之,要具体规划内容+技术+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外向扩张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开拓中亚和南亚国际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提升重庆的城市形象,加强重庆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重庆市文创文化产业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陶溪川文创街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