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结合腹针“引气归元”针法干预子宫腺肌病痛经30例
2019-12-17王天琳应鸿莺陈玫含陈海涛
王天琳 应鸿莺 陈玫含 陈海涛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笔者使用董氏奇穴结合腹针“引气归元”针法干预子宫腺肌病痛经30例,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年龄21~40岁,平均31.0±5.0岁;病程0.5~10年,平均4.6±3.0年。观察组30例,年龄20~39岁,平均31.6±4.8岁;病程0.5~10年,平均4.5±3.2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十三五”规划教材第9版《妇产科学》及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制定的“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证的诊治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修订:①痛经: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经前1周持续至月经结束的周期性下腹正中疼痛;②妇检提示子宫呈均匀性增大,质硬压痛,呈球形,双附件无异常;③超声或影像学检查提示子宫腺肌病,血清CA125水平可升高。中医诊断依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的诊断标准并辨证属气滞血瘀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在经期前1周开始口服元胡止痛胶囊,2粒/次,3次/天,连续7天后停药。治疗3个月经周期。
2.2 观察组:口服药物同对照组,同时配合采用董氏奇穴结合腹针治疗,取穴选引气归元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选用0.25mm×40mm针灸针;气机升降取穴(右门金、右水曲、左火主、左木留、右大叉)、妇科、还巢穴,选用0.18mm×25mm针灸针。穴位采取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于经期前1周进行,每天1次,连续7天,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1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①中医证候疗效。显效:经期、月经量均正常,无痛;有效:疼痛缓解,月经恢复正常;无效:以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②痛经症状及痛经程度积分。对痛经症状积分评估:总分16分,得分越高,表明痛经症状越严重;对痛经程度进行评估:总分10分,得分越高,表明痛经症状越严重。
3.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3 两组痛经症状及痛经程度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痛经症状及程度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痛经症状及程度积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30 30痛经症状积分治疗前10.8±2.2 11.0±2.2治疗后6.2±2.0 4.5±2.6*痛经程度积分治疗前5.8±1.3 5.7±1.4治疗后3.5±1.3 2.4±1.9*
4 体会
子宫腺肌病可属于中医学“痛经”“癥瘕”范畴。本病基本病机乃胞宫、冲任气血不和,经血失调不畅,关键在于瘀。笔者根据子宫腺肌病痛经的基本病机,提出以注重标本兼治、调理气血为主,董氏奇穴“气机升降”重在调气为标,腹针疗法“引气归元”重在调血为本,引导气血直达冲任胞宫。董氏奇穴(取穴右门金、右水曲、左火主、左木留、右大叉)及妇科、还巢穴,董氏奇穴创穴原理和道家医学原理是其选穴依据,火主、门金、木留、水曲分属于脏腑经络系统,通过调整六气圆运动,肝左升肺右降,影响中土脾胃升降,气机与外界自然大气相通,能量释放顺应四时,天人相应,脏腑安和,命曰平人。配合大叉穴有导气通滞、温阳固本的功效。妇科、还巢穴是治疗妇科疾患子宫腺肌病痛经的必备选穴,二者依据全息及脏腑别通理论。腹针选取由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组成的引气归元针法。腹部任脉与督脉相表里,调节全身阴阳脉气,阴阳匀平,气血运行则四通八达。因此董氏奇穴结合腹针“引气归元”针法诸穴合用,阴平阳秘、万物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