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正交优选方案研究*

2019-12-17沈卫东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棘突根型电针

李 菁 马 文 沈卫东

1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122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 201203

“项八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沈卫东主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期研究[1-3]显示,“项八针”能够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我们发现“项八针”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笔者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探求适合社区开展的“项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优化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病例来源2017年1月~2019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经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诊断标准[4];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修订版中“颈椎病症候分类”的气滞血瘀型证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气滞血瘀型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40~60岁之间,病程<6月,性别不限;③影像学提示神经根卡压部位为C4/5、C5/6、C6/7、C7/T1单个或多个节段者;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能够配合采集临床数据,坚持完成规定疗程者。

1.4 排除标准:①颈肩痛明显,疼痛、麻木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持续8周以上经保守治疗无效者;②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体质虚弱者;③伴有心肝肺肾脑等严重器官损害者;④晕针或对针刀恐惧或药物过敏者;⑤正使用其他治疗方式(如药物、理疗等)可能影响疗效者及近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者。

1.5 研究方法:分述如下。

1.5.1 盲法的实施:本研究采用单盲试验方法,患者随机进入8组治疗组,具体治疗并不知情。

1.5.2 分组:应用SPSS 24.0随机分组8组,每组10例。8组患者均按照正交设计表,以每次针灸时间(A)、是否应用电针(B)、每周针刺次数(C)3个因素及相应的2个水平进行治疗(详见表1、表2)。

表2治疗方案正交设计表L8(27)

1.5.3 治疗方法:①取穴:经验穴、哑门及大椎穴共8穴。经验穴:两侧C2、C4、C6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哑门:位于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棘突下。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②操作方法:受试者俯卧位,常规消毒后,使用0.25mm×40.00mm规格的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采取双手进针法进针,先取C2、C4、C6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的经验穴,均向颈椎方向斜刺45°至椎体横突,进针约0.5~0.8寸,再取大椎、哑门穴,进针约0.5~0.8寸,进针后均行平补平泻捻转手法,直至得气(医者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也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③电针刺激方法:同侧C2、C6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经验穴加用G6805-Ⅱ型电针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采用频率为2Hz,患者耐受为度。④不良反应情况处理:若出现晕针、血肿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对症处理;症情严重者应及时会诊及急救;任何其他不良反应及时记录。

1.6 观察项目及疗效评估:①入组及出组时分别进行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②入组及出组时分别进行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该量表包括疼痛评级指数的评估(PRI)、视觉模拟评定法(VAS)、现在疼痛状况(PPI);③临床安全性评价:通过患者陈述和医师观察情况评价其临床安全性。

1.7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8组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者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偏态分布资料选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8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3个因素2个水平NPQ评分比较:见表3。说明对NPQ的改善方面,A2B2C1(即每次30min、结合电针、每周3次)为治疗的最佳方案。

表3 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比较

2.2 3个因素2个水平PRI评分比较:见表4。说明对PRI的改善方面,A2B2C1(即每次30min、结合电针、每周3次)为治疗的最佳方案,因素B(是否结合电针)是主要影响因素。

2.3 3个因素2个水平VAS评分比较:见表5。说明对VAS的改善方面,A2B2C1(即每次30min、结合电针、每周3次)为治疗的最佳方案,因素B(是否结合电针)是主要影响因素。

2.4 3个因素2个水平PPI评分比较:见表6。说明对PPI的改善方面,A2B2C1(即每次30min、结合电针、每周3次)为治疗的最佳方案,因素B(是否结合电针)是主要影响因素。

表4 疼痛评级指数的评估(PRI)评分比较

表5 视觉模拟级评定法(VAS)评分比较

表6 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比较

3 讨论

“项八针”防治颈椎病,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首批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已经广泛推广应用。沈卫东教授重视经筋理论,“项八针”中经验穴(两侧C2、C4、C6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所处位置是病患颈部常见压痛点,此6穴恰好经过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筋部。哑门和大椎穴同属督脉,位于颈椎上部,具有治疗头痛、项强的功效。纵观八穴,一可通过督脉调整、鼓舞阳气。二可通畅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筋,起到行气止痛之效。

在多因素影响下,如何为临床工作筛选最优方案,是近年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显示A2B2C1(即每次30min、结合电针、每周3次)为治疗的最佳方案,与针刺干预有关的作用因素中,电针对疗效的影响最为密切。当然,本研究设计较为简单,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如进一步探索针刺的起效时间、针刺作用的持续时间等,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棘突根型电针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变异1例
搓腰
——壮肾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椎板棘突切开复位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福尔电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