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细涤纶/羊毛精梳针织内衣纱的开发

2019-12-17颜晓青倪春锋

毛纺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粗纱锡林涤纶

颜晓青,倪春锋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保暖内衣以其轻柔、保暖、可贴身穿着的性能,帮助人们从冬季穿着臃肿的苦恼中解脱、轻松抵御寒冷,这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在衣着方面越来越倾向于轻薄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期望[1-2]。其中,羊毛或羊绒类保暖内衣更以“保暖效果好、手感柔软、光泽柔和、吸汗及透气性好”等优秀性能被大众所推崇,但是纯羊毛内衣也存在“轻微刺痒、易毡缩、不可机洗”等弊病[3],且在强力、耐磨性、色牢度、起毛起球等方面也不尽如人意。

超细旦涤纶纤维作为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性能卓越的差别化纤维,逐渐被应用于针织新产品的开发,成为化学纤维向高技术、高仿真化方向发展的典型代表。超细涤纶纤维蓬松、对皮肤无刺激,其织物手感柔软,悬垂性和保暖性好;比表面积大,织物孔隙率高,水分能迅速转移扩散,使面料有很好的导湿舒适性;长度整齐、比强度高、耐磨,能有效避免织物掉毛、起球、牢度差等缺点。超细涤纶与羊毛混纺实现了纤维性能的优势互补,能有效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4]。

但是,纤维越细,前道制条梳理和纺纱越困难,特别在现有的精梳毛纺设备上,超细涤纶制条和与羊毛混合针梳时,容易导致纤维相互纠缠、梳理不充分,形成毛粒、毛块、粗细节等疵点,影响成纱条干和质量,目前精毛纺生产工艺和设备可以混纺的细旦涤纶通常都在1.67 dtex以上,如何发挥超细旦(<0.89 dtex)涤纶的性能优势,获得其在精毛纺产品、特别是在高品质精梳保暖内衣领域的应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原料性能

设计产品为20.83 tex×2超细涤纶(0.89 dtex)/丝光羊毛(70支,18.5 μm)混纺针织内衣纱。纤维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纤维的性能指标

由表1可以看出:0.89 dtex超细涤纶在细度、断裂强度、断裂伸长、长度整齐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羊毛,二者混纺可以极大提升纱线强力、耐磨性与可织造性能,但 2种原料混合后,纤维细度离散大、可纺性差,毛条散、滑,对条子进行有效梳理控制和顺利牵伸的难度大[5-6]。

2 超细涤纶/羊毛精梳针织纱的生产

2.1 工艺路线

0.89 dtex超细涤纶纤维直径只有毛型涤纶的1/3左右,采用常规羊毛精纺工艺系统生产时,始终无法突破清除毛粒这一技术瓶颈[7],导致条干均匀度低、纱线粗细节严重。为此,本文在常规毛/涤混纺精梳生产工艺基础上,研究超细涤纶纺纱难点,通过采取调整工艺路线,降低梳理强度,优化混条、针梳和精梳工艺,改造主要工序设备等手段进行实验与优化。最终确立工艺路线为:

前道工序:超细涤纶制条→混条(超细涤纶条/丝光羊毛条)→针梳→精梳→三针→四针。

纺纱工序:头针→二针→三针→四针→无捻粗纱→有捻粗纱→细纱→络筒→并线→倍捻。

2.2 工艺参数设置

设计纱线用于针织保暖内衣,结合 2种混合纤维的可纺性能和最终产品的服用性能,确定纱线成分为涤纶/羊毛50/50,线密度为20.83 tex。采用“轻定量、小牵伸”工艺,各工序工艺参数设置见表2。

表2 各工序工艺参数设置

注:羊毛条定量为20 g/m。

2.3 主要工序技术关键

2.3.1 超细涤纶梳理制条

选取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日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伴有精神疾病患者。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其中,观察组女50例、男50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21±1.15)岁;对照组女49例、男51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5.25±1.26)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利用梳毛机对0.89 dtex超细涤纶纤维进行单独制条。为增加纤维间润滑、减少静电,减少梳理中形成毛粒,在和毛阶段,对超细涤纶纤维逐层喷洒油剂,并控制回潮率。工艺配置为:加入和毛油0.3%,抗静电剂1.2%(均指质量百分数),喷水控制回潮率1.5%,平衡8~12 h。

在梳毛制条工序,针对纤维细长的特点,采用“柔和梳理、低速度、轻定量、大隔距、大速比”的工艺原则。梳毛工艺参数为:喂毛辊转速0.5 r/min,胸锡林转速35 r/min,工作辊转速6 r/min,锡林转速75 r/min,道夫转速3.5 r/min,工作辊与锡林隔距25、25、25、22、22 mm,出条定量15 g/m。

通常情况下,超细旦涤纶不能采用梳毛机进行单独制条,为此,从两方面对B272梳毛机加以改造:一是增加锡林针布密度,将锡林针布从20#调整为26#,加强梳理作用使纤维进一步伸直;二是降低锡林与工作辊的转速,减少纤维缠绕程度,增大锡林与各级工作辊及道夫的速比,实现快速转移,防止重复梳理产生毛粒[8-9]。

2.3.2 混 条

混条阶段采用两道针梳,总体采用“大隔距、轻定量、低车速”工艺,同时对针梳机的梳理元件进行改造:将针板式梳理改造为针圈式旋转梳理,旋转运动的针圈,作用轻柔,避免因快速上下运动的针板与纤维相互摩擦产生大量静电,通过前牵伸皮辊的运动,实现有效梳理、顺直纤维,有效控制了纤维层中的毛粒数量,提升毛条的条干均匀度。

混条工序头针应补加油和水:和毛油0.2%~0.25%、抗静电剂0.2%~0.3%、抱合剂0.15%,控制回潮16%~17%。

2.3.3 精 梳

2.3.4 粗 纱

由于纤维细度离散大,为防止牵伸过大造成粗细节和条干不匀,在粗纱阶段采用分步牵伸的方式,即将粗纱总牵伸倍数分配到无捻粗纱和有捻粗纱中,无捻粗纱工序进行预牵伸,有捻粗纱工序把纤维理直并加捻,以增加纤维抱合力,减少纤维的纵向滑移,提高粗纱的条干均匀度。

2.3.5 细 纱

细纱工序以确保成纱条干均匀为目标,上机工艺采用“轻定量、慢车速”的原则。为防止出现成束现象,将中皮辊滑溜槽深度调整为1.0 mm[10],确保牵伸过程中纤维的轴向位移稳定。细纱牵伸18~20倍,稍大隔距,以便减少纱线的毛羽和毛粒、提高纱线的质量。细纱捻系数偏大掌握,上机捻度670捻/m。

3 纱线性能测试

采用上述工艺,生产20.83 tex×2精梳超细涤纶/羊毛混纺针织纱,并织制了差异化仿羊绒保暖内衣。根据FZ/T 71008—2008《精纺毛针织纱线》标准,对最终成纱质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工艺和技术生产的超细涤纶混纺产品有效控制了毛粒,纱线各项指标达到了织造要求,所开发的保暖内衣手感滑爽、轻薄柔软、亲肤保暖,达到设计预期。超细涤纶/羊毛精梳混纺针织纱性能指标如表3所示。

表3 超细涤纶/羊毛精梳混纺针织纱性能指标

4 结 论

①采用毛精纺工艺加工的0.89 dtex超细涤纶精梳混纺针织纱赋予产品舒适透气、高弹耐磨、手感柔软、富有光泽等特性,实现了超细涤纶和羊毛 2种原料的性能互补,拓展了超细涤纶纤维在精毛纺产品上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发高档差异化精梳仿绒类针织面料提供了低成本保证。

②工艺控制主要针对纤维细度变化和离散的特点,以控制和去除毛粒、提高纱线条干水平为目标,通过合理设置工艺、改进梳理元件,实现有效梳理和控制,提升条干均匀度。

猜你喜欢

粗纱锡林涤纶
莱赛尔纤维精梳过程中锡林梳理力的研究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再谈精梳机梳理隔距校正的技术要点
棉纺精梳机给棉工艺参数对锡林梳理力的影响
前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对混纺纱成纱质量的影响
涤纶十字异型色丝生产工艺实验分析
一种平纱段彩纱的简易生产方法
端午节观龙舟赛
三通道数码纺混色纱色差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