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9-12-17张语航
张语航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
对于“语文”二字,叶圣陶先生曾解释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语交际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及其重要的一环。语言文字的运用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由于在考试中不涉及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察,时常发生教师不重视对学生表达交际能力的培养的情况,因而产生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本文旨在针对高中语文口语交际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实施建议。
一、加强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
作为教师而言,首先就应该加强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程度,改变固有观念。和过去不同,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放在了首位。要求学生“应在语言实践中,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这也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即使现有考试中不涉及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核,也不应该因此忽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来看,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会对学生的长久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并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应当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口语交际的水平和能力给出相对于的建议,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
口语交际本就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传递信息,想要在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交际就必须创设出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对于高中生来说,除了日常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真正交际沟通经验不足,学生很难有所练习。对此,教师只有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情境,让口语交际情境与生活相联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融入课堂。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同时,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与学生家庭生活有关的情境,以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加以把握和理解。比如教师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父母是否也曾留下过深刻印象,是怎样的一幕,如果你是作者,你面对买橘子回来的父亲,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又能进一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也可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并也可以适当布置课后作业,比如在母亲节、父亲节,将平时不容易宣之于口的话向母亲或父亲表达出来,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在教学情境中得以提高,并实践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举行丰富的实践活动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体现,更加重要的是语用能力。学生即使有足够的语言积累,但如果缺乏语用能力,也无法讲语言顺利表达出来。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三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所以在对学生口语交际进行教学时,不能仅靠课内教学,也要靠开展相关活动。举办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不仅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懂得口语交际的实践能力所在。例如,在班级里教师可以举办演讲比赛,联系课内文章,选定主题,让学生自主发挥,通过学习名人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得到语言表达方面专门的锻炼。且当学生演讲成功时,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和自信心,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在生活中自发的留意自己的语言表达。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语文工作者更多的重视,同时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交际能力的综合培养,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效教学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并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应用到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