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的整合技巧研究
2019-12-17杨丽丽
杨丽丽
(修武县有线电视台,河南 修武 45435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完善,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新媒体逐渐普及开来。新媒体以个性化的内容设计、实时的信息更新状态、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吸引了众多受众的参与,同时也对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摆脱新媒体的冲击,加强内部建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传统电视新闻在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是电视媒体的主要栏目,与新媒体传播相比,电视新闻具有权威、客观、记录性、报道性等优势;因此,优化电视新闻的采编,加大电视新闻素材的整合力度,是提高内动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为此,本文立足电视新闻的现实情况,在借鉴其它电视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素材的整合策略。
一、电视新闻采编素材整合的基本模式
新闻采编包含了采访与编辑两部分内容,但归根结底,无论采访还是编辑,都是围绕新闻素材所展开的,因此,围绕新闻素材来设计整合策略,是优化电视新闻内部结构、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很多电视新闻栏目都进行了内部调整,开展了新闻素材整合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中央电视台是最早开展新闻采编整合的媒体机构。2009年,央视在我国新媒体初具规模的前提下率先进行了电视新闻采编素材的整合,整合的基本模式为:将“新闻”、“经广”、“海外”、“社教”、“文艺”五大栏目的新闻采编系统进行组合,成立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在此基础上,整合《新闻联播》、《新闻30分》、《晚间新闻》、《朝闻天下》和《焦点访谈》的新闻素材,实现新闻素材采编一体的全方位、全时段报道。
在央视的带动下,2010年北京电视台也进行了新闻采编的整合。其中,在新闻采访环节,BTV整合了对同类新闻的采访,运用了于同类新闻采访中选择突出要闻的方式,而在新闻素材的编辑环节,则采用了于同类素材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素材的整合方法,以消除新闻内容的同质化,凸显电视台对热点新闻、社会要闻的关注度,提高电视新闻栏目的客观性和实效性。
此外,河北、河南、湖北、山东等区域的地方电视台也先后完成了电视新闻采编素材的整合。具体来说,现有的新闻素材整合的基本模式主要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栏目与栏目的整合,将同类栏目整合成为综合性新闻机构,从而突出电视栏目的特性;其二是新闻素材的整合,从采访到编辑,剔除同质化新闻,提高新闻内容的针对性。
二、电视新闻采编素材整合的创新路径
(一)采编整合,发挥电视新闻的社会功能
要实现电视新闻的有效整合,就必须要立足电视新闻栏目的社会功能,以电视新闻栏目为平台,将热点新闻传播给受众。因此,从新闻采访到新闻素材的编辑,再到新闻播报,电视台必须要遵循一条主线,即新闻内容和传播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电视台首先需要将采访和编辑进行整合,为新闻播报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整合的路径,即采编素材的实时性和统一性。如2014年的“瓜子哥”事件,新闻播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传播这一社会现象,而作为新闻媒体,电视台没有评价对错的权利。因此,从采访到编辑,新闻素材必须要相统一,向受众客观播报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让受众感知电视新闻的多元信息符号和共时空效应,从而发挥电视新闻的社会功能。
(二)编排整合,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应
在新媒体环境下,为提高电视新闻的竞争力,新闻的编排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其中,新闻素材的编辑既要为节目排序服务,也要为新闻采访而服务。因此,必须要发挥新闻编辑的媒介作用,通过编排整合,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应。
首先,电视新闻的“编”要因“时”制宜,对于同样一则新闻,应根据节目的排序而理顺播报的先后顺序。例如:按照《早间新闻》、《午间新闻》和《晚间新闻》的先后顺序,将采访素材按照新闻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通过节目排序呈示给受众,让受众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发挥电视新闻的社会功能。
其次,电视新闻的“排”要加大新闻采访与新闻编辑之间的联系,从新闻事件的“根”处发掘新闻的价值,以“排”来主导“采”和“编”。在这一过程中,将采访的原始素材和新闻编辑素材纳入“排”的范围,根据采访素材和新闻编辑而抓住主线,理顺次序,将采、编、排三者进行整合,从而发挥电视新闻的社会效应,提高新闻播报的质量。
结语:严格来说,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潮流中,电视新闻也属于其中的一环,而关键在于电视媒体如何认清形势,理顺头绪,从自我建设的角度出发,顺应时代潮流,提高自身的内动力与软实力。事实上,在当前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只是个案,作为传统媒体,电视新闻还将迎接自媒体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因此,汲取新媒体与自媒体的优势,进一步发挥电视新闻的主导作用,是提高电视新闻竞争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