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父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潜移默化
2019-12-17刘丽敏
刘丽敏
(河北省曲阳县永宁幼儿园,河北 曲阳 073100)
古语有言:“养不教,父之过”,正说明了父亲教育的重要性。可是现代社会中更多的是“男主外,女主内”,好像父亲只需要负责外面的工作——赚钱养家,就没有太多的责任,而母亲却承担起教养子女的艰巨任务。
一、离不开的父亲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我国的三大教育。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教育更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父亲教育就是父亲与孩子、父亲与母亲、父亲与他的父母亲以及父亲与其他社会人员的交往中的教育。父亲教育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父亲是孩子负面情感的缓冲剂;父亲是孩子的情感教练;父亲能给孩子自由自在的探究自然的情感体验;父亲能交给孩子坚强、宽容……
二、赚钱养家的父亲
(一)在外打拼,为了赚钱
忙忙碌碌为了给孩子一个物质丰厚的童年,许多父亲母亲都在工作岗位上努力着。像我们班上的父亲,有的是水电工、有的是木匠、有的在工业园区工作……
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亮,有的双休天回家,有的却只能等到一个工作告一段落才能回家。工作带给父亲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富足的家庭环境,还有对于家庭时间的缺失。
(二)回家休息,只在一起
当父亲们忙完工作回家时,可能只是帮孩子和母亲开个车。我的表哥和表嫂当他们的工作休息回家后,大多都是表哥开车送她们去游乐园玩,他负责看包,没有和表嫂她们一起玩。游戏,其实最能促进双方的感情交流,本来父亲的陪伴就不多,为什么要错过这个时间呢?
我还遇见过我们班的孩子在甜品店,但是身边却只有母亲。本来我还以为父亲没有回来,可在孩子吃的差不多时,母亲打了一个电话,父亲来接了。这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却恰恰反应了现在父亲在幼儿生活充当的角色——观望者。
当然这也并非是所有父亲的常态。当初给我们培训的一位老师——李老师,他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走遍了中国地区的许多博物馆;带着孩子一起去过国外支教;大年初二,他会带着孩子去图书馆买书——用自己的压岁钱;年初,他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年的读书计划……这是我非常想要的“父亲”,满足了我对“父亲”的所有期待。
(三)身在家中,犹如外人
中国传统教育中男子的地位高,高到爷爷奶奶特别不放心父亲来照看孩子。我母亲说小时候父亲没有单独照顾过我,有母亲或者奶奶在,而且她们都认为我父亲没有照顾我的能力。我侄女出生后,也是父亲只照顾了一天,后面奶奶来了,父亲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在一种“父亲都不会照顾孩子”的观念影响下,让父亲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加入其中;如何参与孩子的成长;除了给钱开车去玩,我还能做些什么?
相对日常生活过程中的陪伴和互动,父亲更愿意做孩子人生发展的领航者,帮助孩子制定各种规则,在孩子犯错时管教和惩戒孩子。而当涉及到情感交流部分,父亲的参与度明显下降,父亲很少“拥抱、亲吻孩子”,对孩子说“我爱你”。
赚钱养家的父亲是很辛苦的,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他们也努力地做自己的家庭角色,只是由于工作、自身情感不外露、整个家庭氛围……这些原因让父亲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一直缺席。希望父亲不是单纯的和孩子在一起,而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三、回归家庭的父亲
(一)社会能提供给父亲的条件
中国大环境下,很少有父亲是全职的,偶尔出去看见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大家都会很惊奇。最近看到综艺节目上沙溢说到,对于安吉他们两兄弟的教育都有参与,并且樂在其中。这也是他演员的身份,有一段自己的时间可以去陪伴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初的《爸爸去哪儿》,让多少人都幻想自己的爸爸也可以带着自己去旅行。
现实生活中,爸爸没有空。爸爸的经济压力导致了他无法舍弃工作而来陪伴孩子。可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早年就以政策的形式确立父亲应一起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美国、英国、瑞典等政府曾发文称,明确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与母亲共同承担育儿责任。甚至,为了鼓励父亲能够参与到家庭教育中,制定了带薪育婴假。这个是我们中国可以努力的方向,根据我们的现状,制定符合我国的陪护假期。
(二)幼儿园创设给父亲的小环境
除了社会提供的大环境外,在学校的小环境中,我们也可以为父亲提供我们的支持力量。例如我们当初小班时举办的“父亲节遇上端午节”,邀请整个年段的父亲来园参加我们的活动,三个班爸爸的到场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参与度很高。而且有父亲参加活动,孩子会更开心,更愿意参加活动,表现自己。
在今年的亲子运动会上,我们年段的爸爸有的也来参加了活动。明显察觉到这些孩子的情绪很愉快,遇到困难也更愿意自己解决了。孩子会在爸爸面前表现得更加勇敢。
在幼儿园、学校的小环境下,我们可以帮助爸爸更加亲近孩子的生活。
(三)伴随幼儿成长的父亲
在孩子出生后,父亲就该承担起他的责任,从自己的言行举止到自己的思想观念,都该为成为父亲做好准备。一个准爸爸该学习的很多,例如《幼儿1000问与答》、《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核心经验系列书籍等理论知识,还要知道行为上该如何做一位好父亲——肯定的动作,安慰的行为,积极引导的方式……
父亲陪伴的时间虽然少一点,但是我们可以陪伴的时间更加有效。回家后,父亲与孩子可以相互交流今天或者最近发生的事情;阳光明媚时,带着孩子去远足,探索自然的奥秘;有机会,和孩子参加附近城市的大活动——马拉松、科技园、图书馆……
陪伴是情感交流的基础,沟通是情感交流的桥梁。父亲教育,可以很简单,只要你付出时间和精力,我们的父亲教育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