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关怀理论视角下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策略

2019-12-17张羽

魅力中国 2019年48期
关键词:关怀道德德育

张羽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三小学,云南 昭通 657200)

引言:

防止校园欺凌现象出现,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关怀德育社会环境的目的就是,德育主体需要把和德育对象之间的关怀关系当作道德生活基本要素,通过设定榜样、情感对话等,从情感及技术方面入手,给予关怀对象更多的关爱和认可,从而让其掌握更多的关怀技能,把关怀品质融入到道德认知中,也就是感受关怀、理解关怀,并回报关怀。

一、提升教师关怀德育素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关怀德育素养具体展现在自身职责意识和道德理念上。和其他行业比较存在的本质差异是,教师担任教育使命,也就预示着其要给学生个体更多的关注和照顾,教师无形之间向学生传授人际交往的信息,间接引导学生养成关怀品质,端正学生对待他人的方式和态度。在校园欺凌态度上,在学生出现欺凌行为的情况下,教师不可由于学生错误行为而对其直接斥责,更不可利用人身攻击的语言对其批评教育,而是给予一同包容和理解,沉着冷静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校园欺凌行为的错误性,认识到这种行为可能给被欺凌学生带来的伤害,给学生提供正确引导,让学生改变行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教师的关怀道德素养还展现在对学生非选择方面。教师由于欺凌者学习不好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将会把重心放置在一些学习表现良好的学习上,但是没有注重这些学生学习需求,这种行为自身为一种选择性关怀。为了转变这种局面,给每个学生充足的关注和关爱,教师需要对学生各种发展可能性有所了解,结合实际给予学生充足关怀。与此同时,学生在受到教师关怀的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学生发展需求。所以,面对欺凌学生状况,教师应适当转变选择方式,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消除控制型德育管理理念,提升关怀教育性

创建关怀道德理念,需要涉及教育工作的所有人员,如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一同学习校园欺凌防治和处理知识,掌握校园欺凌和学生之间开玩笑的差异,在预防过程中采取一系列行动。在校园欺凌问题职责分担方面,应该转变学校领导只根据问题情况处理问题的被动态度,让其充当学校氛围转变的引导者,采取积极向上的对策,带动学校所有人员参与到校园欺凌防治活动中。并且,关怀德育管理理念并非表示彻底摆脱激励管理刚性,而是让德育管理更具弹性性质,弹性道德管理具备较强的内在性、简洁性及指导性,应该关注每个学生“半成品”发展,让同学生通过犯错误的方式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激发每个学生发展潜力,并非通过采取各种管理方式,让学生转变成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学生”。基于此,弹性管理则是采用柔和、劝导等管理方式落实,展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让学生自主参与进来。所以,通过纪律规范体系明确学校处理校园欺凌现象的立场和方式,采取弹性关怀方式,转变校园欺凌现象,让其可以感受被欺凌学生的心理,并认识到自己行为给其他同学带来的损害,督促其改变自己不良行为。除此之外,在关怀德育管理方式上,更注重消除控制,学校应该适当放下权限,将其分配给教师和学生,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使命感,引导学生自行管理。在校园欺凌现象防治方面,学校应该呼吁更多的人员参与其中,听取群众的合理建议,如果发现存在校园欺凌现象,群众应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和教师可以从双方角度入手处理问题。

三、丰富德育实践课程,提供关怀能力获得机会

通过经常性开展组织活动,创建德育关怀主体活动,让学生在人际交流过程中感受更强烈的情感体验。在学生身处于一个实际生活情境中,通过自身感受,从中获取一定体验。但是在被关怀感受中获取关怀行为回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时,需要在细腻情感的表达中处理学生面临的实践问题,给其充足的消化时间,从而实现学生心灵的净化,通过持续关怀实践,把关怀道德品质内化成学生关怀道德成长的必经之路。并且,学校可以采用对话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对自己亲眼观察和感受的内容进行判断,在积累学生生活阅历的同时,通过自我表达等方式或者以他人视角表达自己想法,感受他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也就是叙事法,其实质在于给学生提供专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其中包含感受中的一些负面事件。通过叙事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对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为有深入的判断,这种叙事方式的合理应用,通常是把类似的道德关怀当作核心定期举办组织活动,并把这些活动融入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叙事活动,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关怀素养。此外,有效道德关怀体验需要得到教育人员持续性行为的引导,教师应该对学生实际情况有深入了解,观察每个学生需要的人为关怀,提供专业的关怀帮助。所以,教师和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应该保证交流的持续性,让学生朝着关怀者的角色变化。学生的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应该结合学生不同年龄层级,采取对应交流方式,创建更多的交流空间,便于了解每个学生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把法制教育理念融合其中,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利用法律规范学生行为,减少学校欺凌事件的出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校作为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应该充满温馨和欢乐。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展现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深刻感受学校的关爱。学校需要把“学会关爱”当作隐性课程,培养学生人文情怀,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心,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根源上防止学校欺凌现象出现。

猜你喜欢

关怀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