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岳竹编技艺的研究和传承
2019-12-17廖琼玲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文化馆
□廖琼玲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文化馆
一、安岳竹编工艺基本情况
安岳竹资源十分丰富,有慈竹38114.36 亩,每年产量4517.4 万公斤;斑竹2361.6 亩,每年产量420.7 万公斤;楠竹、黄竹、水竹等共410 亩,每年产量10.8 万公斤。
安岳竹编艺术名声在外,无论是工艺竹编,还是实用竹产品,都堪称一流。安岳竹编艺人不断创新,开发了竹丝书画、竹丝宝扇、屏风、座屏等几十个品种,上百种图案,编就的竹编画清秀淡雅,神形酷肖,栩栩如生,立体感强,其精细效果和艺术神韵可与丝绸、刺绣相媲美。竹编的字毫不失书写的苍劲有力,既保持了书法艺术神韵,又充分体现了传统竹编艺术的风格。
二、安岳竹编工艺流程
安岳竹编编织精巧,竹编艺人坚持手工制作。精品竹编对竹丝要求高,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一般程序有如下几步。第一步是选竹。不同产品要求用不同的竹子,制作工艺品的最佳材料是一年生的慈竹,民间俗称“苦慈”,有的生活用品如竹椅子、竹背篼、建筑材料支架等需要质地坚韧的斑竹,其特点是水不易侵蚀,轻便,拉力强。有的生活用品会选用毛竹、麻竹等。第二步是分段破竹。手工艺人将分段好的竹节按照比例“一分二”“一分四”,为之后的工序做好准备。第三步是撕篾分蔑。竹肉很厚,手工艺人必须用刀分层,每层篾条的用途不同。第四步是过匀刀。手工艺人轻轻一拉,反顺两次,将竹条多余的部分与之分离,使每根竹条的宽度都是均匀的。第五步是染色防蛀处理。第六步是设计编织。竹编字画需要在编织前准备底稿。底稿可以是自己写的、画的(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或直接采用现成的书画作品。生活用品则需要设计用品样式和尺寸。
三、安岳竹编工艺传承发展情况
安岳竹编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2009 年10 月,安岳竹编传承人汪子明先生被列入四川省第四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徒弟李家初级中学的李刚老师延续着老师的事业,但很多徒弟没有从事这一行。汪子明的侄女汪尚秀继承了家族技艺,她的竹编包、瓷胎竹编和竹编字画参加广交会获得一片赞誉,她曾多次向农民工教授竹编技艺。现在汪子明的学生彭邦偶尔会从事竹编字画,但只是业余编织。
安岳李家镇的“翠竹轩”是我县唯一一个产业合作社,现有专业编织人员58 人,“翠竹轩”扶持低保户和贫困人员,招收外地年轻人当学徒。现在产品销量很大,仅新疆的订单就有20 万件,但从业人员明显不足。在安岳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李家的背篼,高升的筲箕,永清的竹席”,可见这些地方的竹编早已深入人心。
四、安岳竹编技艺传承面临的问题
工艺竹编工序多、耗时长、价格高,制作一副30cm2的工艺竹编,需要10 多道工序,耗时1 个多月,高昂的价格决定了消费群体有限,导致很多竹编艺人改行。
竹编生活用品发展同样受阻。一是价格因素。由于竹编全靠手工,耗时长,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导致竹编器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状况,竹编艺人纷纷外出打工,流失率达95%以上。二是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竹编制品退出了历史舞台。20 世纪90 年代末,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人们对竹编生活用具的需求减少,很多地方的竹编器具滞销。三是财政困难,资金投入不足。安岳是四川省西部的农业大县,难以有更多资金投入竹编产业来吸引从业人员和开拓市场。
五、传承安岳竹编的计划
安岳竹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祖辈留给我们的丰富财富,是安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年来由于经济发生转移,竹编越来越受到冷落,我县创建的唐氏竹编及绝大部分从事竹编精加工的个体企业相继关闭,安岳竹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传承安岳竹编,使安岳竹编发扬光大,我县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完善机制,组建机构,政策支撑。安岳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竹编产业,根据我县竹资源丰富的特点,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从业人员,尽可能将竹园生态旅游开发纳入县重点旅游线路、重点景区统一规划,做大做强竹园的竹编产业。
二是加强对外宣传。鼓励新闻媒体拍摄宣传片,制作宣传画册,加强宣传力度,努力打造安岳竹编经典品牌。
三是政府加强引导,聘请一批老竹编艺术家从事竹编教学工作,开办竹编工艺传承培训班,利用农闲时节或休息时间,由当地民间艺人授课培训,使安岳竹编文化不断发展传承。尤其可以把安岳聋哑学校的学员充分利用起来,教给他们一门技术,既可以继续发扬竹编工艺,又解决了聋哑学生的就业等问题。
四是加大投入,引进外资。政府应加强投入,采取“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使更多商家在安岳投资,极力打造安岳竹编,让安岳竹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