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2019-12-17沈阳师范大学
□张 楠 沈阳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教育背景下,教学方式的调整与改变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重要性
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必修内容,是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系统地学习本门课程后,能够成为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从事幼儿艺术教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学习者既能提高自身的舞蹈修养,为其他艺术课程奠定基础,又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同时改变自然体态,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知识,为今后幼儿艺术教学与示范提供基础技能。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幼儿园艺术活动组织能力、儿童舞蹈创编能力、多元舞蹈技能得到有效提升,着重培养学生的儿童舞蹈实践与创编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教学训练和教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现状
(一)课程与教学
目前多数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课程的设置方面都没有进行合理的舞蹈课程规划。在教育主体融合方面,没有把学前教育内涵细致地融入舞蹈课程中,课时设置偏少、教学模块衔接设置不够成熟、教学模式传统单一化,部分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停留在专业舞蹈训练层面,不够“幼”,与未来职业需求无法融通,缺乏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应具有的递进关系与系统性。
(二)教材
教材是学前舞蹈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现阶段,大部分院校的学前舞蹈课程教材在选择上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进行舞蹈教材的改变。教材常见选择方向是专业舞蹈课程教材和相关的网络舞蹈视频内容。这种教材内容的实施,易产生生搬硬套的教学效果,且缺乏学科特色针对性。专业舞蹈教材对于无舞蹈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不易完成且知识内化缓慢。这样导致了学生的舞蹈能力跟不上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削弱了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对应的课程目标达成度。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革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需要区别于专业院校的舞蹈课程,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最主要的是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幼儿园艺术活动的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学前舞蹈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和课程结构上,教师要勇于创新和改革,为学生今后从事教学训练和教学研究奠定基础。下面就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模式愿景——融合式教学课程作简要介绍。
(1)探索教材多方元素融合的发展规律,区别于传统教材的单一性,出版新式教材,教材应包含纸质教材及网络教材,PPT、视频、音频、微课、mooc 等一切可适用的教材元素。不拘一格地将可用理论与实践科学结合,让知识变得立体、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2)在融合式教育环境下,设定三层知识阶梯。根据教学大纲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定,根据融合式教材实施教学。首先,精选优质教学资源作为一层知识导入。其次,线下答疑、实训作为二层知识巩固。最后,精进学习内容师生共同反馈,进行互动作业模式教学,潜移默化地加深知识对结构的认知,完成三层阶梯训练。
(3)构建良好的舞蹈课堂氛围。舞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着特殊的职业学习要求,因此,丰富舞蹈教学课堂,激发出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和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创设一个有趣的课堂,需要多元的教学手段。例如,把游戏、绘本、互动模仿等模式加入舞蹈教学中,通过多手段的教学方式,既检验了学生的舞蹈知识基础是否扎实,拓展了应变与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今后的幼儿园活动教学中发挥作用。因此,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教师要多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它涵盖了对幼儿舞蹈教学的创新、组织幼儿园舞蹈艺术活动、指导幼儿实践学习等内容。作为学前教育教学模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需要,合理实施幼儿园艺术活动教学与组织。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就业形式发生变革,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如何提高舞蹈教学课程质量,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学前舞蹈教师要坚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根据社会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设定,同时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