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校音乐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9-12-17王丽婧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王丽婧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一、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共赢的基础
高校与地方经济合作是双边性的开放与合作,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积极拓展思路,寻求全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校在利用现有的高素质人才和科研等优势时,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合作供应关系的发展,因此,高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在高校前行的道路上,音乐专业也应积极引导地方经济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二、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积极与文化部门形成合作关系
第一,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固有优势与文广新局、群艺馆等文化部门合作,积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出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第二,高校教师还需引导和鼓励学生研究本地的传统音乐,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本地的音乐文化,实现科研能力和地方传统音乐的充分融合。第三,高校应认真研究与传统音乐相关的内容,做好演出推广,在长期的交流中实现快速发展。第四,高校应当建设专业的实训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以期为社会输送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
(二)与旅游部门通力合作
当前,我国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地方旅游行业也在飞速发展,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因此形态旅游产业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所以,要将旅游产业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地域文化推动当地旅游行业的平稳前行。而音乐文化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地方高校的音乐人才培养要与当地旅游行业充分结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合理地融入地域音乐文化,这也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的途径之一。
高校音乐教育需要定期邀请民间艺术团体到学校进行艺术交流,引导学生与当地的民间艺术团体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创作出优秀的音乐表演作品。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也可合理地利用当地的旅游景区使学生感受当地的风俗民情和人文文化,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民间音乐创作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与企事业单位形成合作关系
高校应当与企事业单位形成密切合作,应借助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平台,根据企事业单位发展中对人才的要求,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创作,也可编排更加贴近当地生活和审美习惯的节目,推动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该合作演出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四)开展与政府部门合作的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服务
高校音乐教育需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地方音乐文化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并且带领学生深入生活,采访民间艺人和民间歌手,定期邀请当地剧团的演员和民间歌手为学生授课,将地方文化传授给学生。音乐专业教学还可以融入当地的歌舞和戏曲等音乐形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文化中的主要内容,深入学习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此外,教师也可组建大学生艺术演出小组,与当地的农村和社区等建立合作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文艺下乡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与农民结对,在社区和农村等地区创作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及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这样可以更好地推动社区和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五)加强实践教学,凸显专业特色
实践和实习等环节都是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将教学实训放在首要位置。高校音乐教育只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性人才,进而推动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
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校内实践,二是校外实践。在开展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过程中,学校需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实施方案和评价制度。校内实践教学中,学校要创建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实践基地,拓展实践项目,也可从组织艺术节、音乐会和多种形式的音乐竞赛,合理利用不同的节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校内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学校还可以建立多种社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推动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模式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持续创建精品课程,增设实训实践基地,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