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馆的展陈照明
2019-12-17刘晴明常熟美术馆
□刘晴明 常熟美术馆
展览陈列设计中,灯光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要素。因为灯光的照射效果直接影响着展厅的整体风格,艺术效果强的灯光可以塑造好的展览陈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光不仅是人视觉感知的必要物理条件,同时也是各种艺术外在表现形式的根基。展览陈列的布局风格,如果离开了光的照射,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一、美术馆灯光布局的基本要求
展览灯光相较于其他用光有其特殊性,使用时要特别注意这几个方面:第一,对于书画尤其是油画这些需要展示色彩的作品,灯光显色指数应控制在90以上,一般对色彩要求不高的展品,灯光显色指数应在60以上;一般陈列室用的照射光源的色温控制在5300K以下,展览书画文物的直接照明光源的色温一般控制在3300K以下,同一展品照明光源的色温应保持一致。第二,展示作品长期被照射,容易受到灯具中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辐射,而加速老化程度,因此应将光照对作品的损害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如可以采用辐射合格的LED灯具,也可以在原有灯具上加装防辐射灯罩。像对光特别敏感的书画、纸质资料、织物等,除了要控制光害之外,还应尽量减少曝光时间,如在每周的闭馆日里做到无光照。第三,炫光的控制也是展览灯光重要的一环。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炫光的投射角度和方向,使其与参观线路一致,也可采用蜂窝防眩网、遮光罩等解决炫光问题。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平面绘画的用光思考
东西方文化发展至今,已形成各自完善、成熟的规律,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展览灯光设计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社会形成的初期,东西文化就开始分道扬镳,以至于影响了以后的行为、思维和视觉。西方文化在社会原始初期,生产生活方式偏重于狩猎,比较注重猎物实体。在狩猎过程中,用单眼进行瞄准投射并且捕获猎物;捕获之后再分配时,目光集中在体量上,思维上进行着优胜劣汰的选择。在长期的文化思维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西方文化独有的焦点透视、块面结构、数理哲学思维。因此,美院教学一直以“一只固定动的眼”去看特定的事物。油画、水彩、素描都具有西方视觉特点。因此,美术馆在布光设计上要符合西方文化的视觉习惯。如叙事型西方绘画就要在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上布光;人物型西方绘画,布光就要重点照顾五官和手;风景类的西方绘画,除了在风景上重点布光之外,还要透视点,用点光源照射。
东方社会更偏重于采集果实和农业种植,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由于主要关注对象的相对固定,人们更在意整体对象的细微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内部变化之间的必然联系。如秋天庄稼变黄,候鸟远走高飞;春天鱼群回游等。这样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有规律的变化,加深了这种记忆,从而形成了东方文化重视规律——“道”的思维特点。于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义”也就应运而生。国画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倡导通过观察“视”的过程,产生“见”的结果,最后“悟”出真谛,形成一系列的过程。为了体现东方艺术中蕴含的自然而然表达和画中各元素内部之间的微妙联系,美术馆可以采用自然光漫射画面、点光源照射局部的方式,如果没有自然光,就需要具备远近调整的散光LED灯来布光。
三、立体展品的布光
美术馆除了展出一些平面作品外,也会陈列一部分雕塑、现代装置等立体作品。立体展品与平面展品有很大的不同,立体展示有肌理和凹凸。因此,美术馆设计照明时,一般用多盏灯从两侧上方阵列照明,采取一般照明和重点照明的方法制造灰度不一的投影,突出立体感。在肌理处理方面,通过调整光照的输出或者在主体后方增加辅光和背光来恰当地表现作品的肌理。在处理立体展陈时,则通过调整灯光不同的亮度对比,如灰度和明暗、光影搭配,有效映射出作品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这样灯光就赋予了作品生命和活力,使其逼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四、展览引导灯光设计要求
为了满足不同展览空间的展示需求。美术馆可以运用不同彩度、亮度的灯光设计分割展示空间,如果应用得当可以给我们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灯光不仅仅可以照明,更能体现美术馆建筑的风格,展示展览的主体和氛围。庄重类型的展览用色要典雅,亮度不能太亮;举办儿童类的展览,色彩可以丰富多样,亮度可稍微高一点。
同时,美术馆会迎来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视觉审美、不同年龄的观众,他们对灯光的需求不同。因此,美术馆在设计展陈照明时,要以人为本,使人在不同的空间都有舒适的感觉。毕竟展陈灯光是为人而设计,不是为设计而设计。展览背景上充分利用光的饱和度、亮度,能在符合人眼舒适度的情况下衬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