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打击乐在戏曲伴奏起到的作用
2019-12-17肖贺元
◎肖贺元
一、打击乐的结构特征
打击乐的演奏主要就是通过相应的乐器,并经过板鼓的统一指挥来是实现对相关乐曲的演奏。其中在表演过程中,会按照组合演奏的要求,并根据规范化的指挥在各自的位置上进行演奏,这样就有效突出了打击乐器组合的演奏艺术效果。每一种乐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演奏艺术效果。为了促进乐器的演奏能够更加满足戏曲的表演需求,就应运用不同的敲击力度来打击不同乐器的敲击部位,这样就能促进乐器产生不同组合的因素,从而就会给整个戏曲的演奏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以此就能提高戏曲的表演质量。
二、打击乐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一)打击乐伴奏能够实现对戏曲演出节奏的掌控
节奏主要就是指有规律的韵律,而戏曲节奏则是自然规律在戏曲艺术中的有效延伸。譬如,自然交替、春去秋来等都是自然界节奏的有效体现。春天的生机盎然以及秋天的萧瑟凄凉都给了人们丰富的自然节奏体验。节奏在戏曲中的表现主要为观众的不同情感体验。譬如,观众的情绪会随着戏曲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当戏曲节奏较快时,观众会产生激昂奋进的情绪,而当节奏较为缓慢时,观众就会享受其中,并逐渐陷入对戏曲的思考环节。因此,节奏贯穿了整个戏曲艺术。打击乐在戏曲演奏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表演者将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抒发出来,并让观众感受到整个戏曲的演奏变化,以此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合理地在戏曲演奏中运用打击乐,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呈现出整个戏曲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就针对中国戏曲的发展来看,打击乐在戏曲演奏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通过使用打击乐,可以促进乐器在统一指挥下,来对具体的情节进行合理表现,并通过打击乐器的轻重与快慢,来实现对整个戏曲节奏的有效把控,这样既能突出戏曲人物特点,而且还能为表演者的艺术创作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烘托人物形象,表现戏曲艺术情感
中国戏曲表演要求表演者在演出时,不应只是从形态方面以及肢体方面进行表演,更多的则是深入角色内心,从神态方面进行表现,这样就能达到与观众情感的高度共鸣。其中,不同演员对角色的理解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归根结底都是源于情感的变化。而演员在演奏戏曲时,也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因此,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应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确保整个艺术表演能够得到人物状态的有效支撑,这样就能促进整个戏曲演奏能够更加具有张力和感染力。演员情感状态的融入离不开打击乐的烘托和渲染。因此,将打击乐运用在戏曲的演奏过程中,就能实现对演员表演能力的有效强化,有效激发出演员的内心情感,这样就能提高整个戏曲的演奏效果。
此外,将打击乐鼓点的声音与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效联系起来,并运用鼓点的节奏来体现出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以此也就能帮助观众理解整个戏曲的演奏内容。在戏曲演奏中运用打击乐,还能帮助表演者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这样就能强化整个角色塑造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三)配合演员表演,烘托舞台氛围
中国戏曲讲究人形合一,这也要求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应有效地融入角色,这样才能彰显出戏曲的表演魅力。演员要想突出戏曲的艺术价值,就应加大基本功的练习。其中,戏曲的基本功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功以及眼步手身法五法。这些基本功要想在舞台上得到较好的呈现,就需要相应的锣鼓点作为衬托,这样才能展现戏曲艺术的演奏魅力。
此外,还应根据戏曲故事的发展情节,来有效地使用打击乐器,烘托出戏曲的表演氛围。譬如,在演奏京剧《空城计》时,为了有效地突出司马懿率兵袭西城时候的紧张气氛,就可利用急风与演员肢体动作以及唱腔的高度配合,来有效地向观众传递戏曲艺术的感染力,这样就能促进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的高度共鸣。
打击乐在戏曲演奏中的应用,会根据不同表演场景,和不同的表演动作,来有效地烘托舞台的表演氛围,这样不仅可以强化整个舞台的艺术效果,而且还能有效地达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进而就能提高整个戏曲的演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