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和解决方法
2019-12-17白晓兰
白晓兰
(中卫市第八小学,宁夏 中卫 755000)
前言:素质改革在小学教育领域,提出全新的发展要求。学校要重点加强学生素质建设,并对应着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因此,作为班主任在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在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时,需要针对现有的不良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一、小学中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在小学中高年级教育领域,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所呈现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在管理思想上,班主任未能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情感需求,以校规校纪、班规体制为依托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表现,进行强制性的管理。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社会和事物的认知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想法,如果一味的用体制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和叛逆情绪,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体制,与素质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需求明显不符。针对以上不良的管理现状,班主任需要从管理思想,以及具体的管理机制方面进行创新,通过规范性、创新性的管理,为班级学生构建和谐、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二、具体的解决方法分析
(一)构建柔性管理机制
在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实施班级管理时,班主任需要在管理理念上做出转变[1]。树立人本理念,重点关注学生在班级环境中的主观体验。并在正确的思想支撑下,构建柔性管理机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实际的生活情况,情感需求,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做好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例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性格差异实施分层管理。针对性格怯弱的学生,实施激励性教育和管理。通过民主沟通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困境。通过言语鼓励和情感关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自信,并且准确认识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也能够增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更好的配合班主任完成相关的班级建设活动。
(二)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认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2]。积极顺应生本理念发展要求,在日常开展班级建设,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明确一定的沟通原则,即民主性、平等性与开放性。让学生在与班主任沟通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身心放松,缓解心理压力,从而将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有效的反馈给班主任。让班主任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方案,从而确保对症下药。比如说,有学生因为留守原因而缺乏情感关注,对学习丧失兴趣。对此,班主任需要给予学生情感方面的关注,替代学生父母的角色,让学生感受到被爱与呵护,从而建立起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对中高年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3]。为训练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强化学生的管理能力建设,班主任不妨推行自主管理机制。即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建设,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表现。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并采用轮岗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作为班干部需要履行的职责,从而在今后的班级活动中,更加主动的配合班主任和班级干部,从而全面提高班级内部环境的向心力,构建和谐、团结的班集体。在实施自主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对具体的管理模块进行合理划分,比如说卫生、纪律管理等,从而构建优秀的班风、学风。
(四)强化德育教育落实
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切实做好德育工作。为学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并以此为思想支撑,让学生自主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首先,班主任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对班级体制进行优化,利用《弟子规》等对学生日常言行进行规范引导。同时,班主任可以围绕传统文化组织知识讲座、情境渗透以及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对规范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形成一个正确的思想认知。此外,班主任需要利用传统的民俗节日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比如说在清明节组织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以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
结论:综上,为顺应新课改基本要求,做好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能。因此,班主任需要对此项工作形成端正的思想认知,并根据现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具体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构建柔性管理机制,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实施自主管理,以及强化德育教育深度落实,让学生的行为品德得到规范性建设,从而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