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生活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019-12-17吴春娥

魅力中国 2019年48期
关键词:情境生活数学

吴春娥

(市平乐县平乐镇南洲小学,广西 桂林 542411)

数学一直是学生时代非常重要的科目,任何学习阶段都是。小学数学本质上是服务于生活的,致力于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应用生活情境教学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与数学之间联系的桥梁,在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更加耐心,在课堂中加入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快速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各个学校积极响应教育改革,但教学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改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最显著问题是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绝对领导权,对学生展开单向知识传输教学,学生被动的接收教师教学知识。

(二)忽略学生解题技巧的传授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不仅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化,还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倾向于标准化答案的解法,忽视了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利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会固化学生的思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当学生遇到新题型、新问题时,学生无法进行触类旁通的思考,难以对问题进行解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生活情境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时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更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对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以及数学应用能力有着关键作用。另外,小学数学有很多的知识是定理类和公式性的,这就需要学生去一字不差地记忆,可就是这种一字不差的记忆模式让很多学生不懂得定理的推理,使他们很难熟练自如地应用这些内容,甚至会记混记错,所以通过应用生活情境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难理解的定理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而且一旦学生理解了数学定理,他们就能更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自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师是课堂主体,掌握上课节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跟上老师的思路”。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机械地听课、呆板地记笔记。这种学生紧跟教师教学思维模式学习数学的方式其实成为了阻碍学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以及形成自己学习习惯的绊脚石,甚至他们在成绩下降时都无法知道真正原因,这是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去反思的。然而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主体逐渐发生了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登上了教学舞台,教学方法和进度也与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挂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创造出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实际数学问题,学生在学习起来更加感兴趣,并且在学生学习完之后他们不仅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还能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所以采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更高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三、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生活情景的策略

(一)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实际上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每个知识点都可发掘出丰富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擅于利用这些因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作为新知识导入的背景或者出发点,就可以快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内在的求知欲,引起他们的好奇和思考,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的知识。

例如,在引入一年级新教材中“认识时间”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提出“时间”这个抽象词,而是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片和新闻录像,引导他们回忆这些电视节目是在几点播出的,自己又是怎么准时收看节目的。由此,通过将学生熟悉的事物融入课堂,引起学生的熟悉感,从而自然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进入新课学习中。

(二)练习贴近生活,巩固所学新知

练习贴近生活就是指根据学习的数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一些将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联系的练习,给枯燥的练习披上一层贴切又有趣的“外衣”,让学生不再对其望而生畏,而是在联系实际的同时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提高技能。

比如,教学加减法时,笔者就请学生根据算式来讲小故事:4-4=0,妈妈买了4个梨,我吃了4个,没有了;3+2=5,妈妈给我3元钱,爸爸给我2元钱,我就有5元钱了;5+7=12,我吃了5颗糖,还剩7颗,原来有12颗……在学生的精彩演绎下,加减法和数字不再枯燥,算式变成了一个个有生命的小故事,数学和他们的实际生活之间架起了美丽的桥梁,学生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

(三)运用贴近生活,感受应用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例如,在学完“认识时间”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发给每人一份表格,让学生了解并记录生活中妈妈起床的时间、爸爸上班的时间、银行营业的时间、新闻联播开始的时间、睡觉的时间。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进一步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促使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基于课本、联系生活展开数学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情境生活数学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护患情境会话
漫生活?阅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