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导学案
2019-12-17于颖君
于颖君
(河北省永清县里澜城镇中学,河北 永清 065600)
引言
课程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我国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在进行课改的过程,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导学案应运而生。
一、导学案的基本介绍
(一)导学案教学的基本定义
导学案教学从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出发,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学生的练习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在导学案历史教学中,老师在掌握教学内容与核心点的前提下,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对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导学、导练、导结。通过学习历史老师制定的导学案,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历史课本、自学相关历史知识并有时间和余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对历史教材有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依据导学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对相关历史知识展开讨论交流、分析探索,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完成第二次教学;最后通过导学案中课堂测试环节,及时反馈教学成果,掌握教学知识,完成第三次教学。导学案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重点,把握教学思路。
(二)导学案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初中历史的导学案教学中,按照学生学习的一般流程,导学案的编写主要包括:上课前预习导学、课堂中的研讨引导、习题训练引导以及课后拓展训练引导。
课前预习导学主要从历史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初次接触,了解课堂所需教授的内容,并对基础性的教学问题进行自主解答,对比较模糊和困惑的内容作出标记,以便课堂教学中进行研讨解决。课堂学习研讨以分析和解决学生课前预习中产生的问题为立足点,通过教师对学生质疑的知识点进行解答对所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寻找人生启发,积累判断事务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课内训练巩固针对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大纲所要求掌握内容进行针对性训练。课内训练巩固不只是简单的做题,而是授课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通过边讲边练的“同步训练”和“达标测试”来达到精讲、精练的目的,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容掌握相关历史知识。课后拓展延伸以课内讲授历史知识为出发点,通过课外拓展的方式进一步梳理知识结构,总结知识重点,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历史知识。课后拓展延伸一般包括知识方法归纳、课后习题训练、知识点质疑与反思、探究与拓展等部分。
二、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基本原则
导学案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导学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课时化原则。历史教学是依据课时进行的,导学案应尽可能将一课时的内容放到一个导学案中。这样有利于精简导学案的内容,控制每一导学案的学习知识量,使学生运用起来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问题化原则。将教材和大纲规定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具体的材料情景设置的方式提出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性深入思考相关问题达到了解相关知识点的目的。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其难易程度又要考虑其与知识点的相关性,将知识点有效嵌入问题设置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第三,方法化原则。导学案的编制需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在学习历史知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贯穿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整个学习环节设定学习目标、解题思路方法等具体学习内容,形成明显的学习方法论。
第四,层次化原则。历史教学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基础有所不同,需根据个体的差异化特点因材施教,设立层次化的的导学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从导学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动力和兴趣。
第五,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历史知识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励学生参与历史知识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充分挖掘其学习的潜能。
三、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基本措施
(一)提高导学案的编写水平
导学案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导学教授的重要基础,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导学案,必须保证导学案的编制水平。提高导学案的编写水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编写应该尊重个体差异,体现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要求;教学目标与主要内容表格化、目标化呈现,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一目了然;精心设计课堂研讨部分的问题,做到问有所出,每个问题都要涉及所需的知识点,都要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课堂训练题目多样化、趣味化,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点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导学案中设置“课堂随笔区”,方便学生随时记录所思所得的知识与想法。
(二)改进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过程
导学案的运用过程是实现导学案价值的唯一途径,再好的导学案如果运用不好,也达不到教学效果的要求。从教师角度出发,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增加历史知识储备,提高课题组备课水平,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学习方法的总结与传授,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知识点,改变评价模式,摈弃“以分定一切”的测试机制。从学生角度来说,每一位学生都需要端正学习态度,改变死板落后的学习方式,明确学习目标,主动进行课后练习巩固相关知识。
四、结语
导学案对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其编写需要遵循课时化、问题化、方法化、层次化和主体化等原则,才能编写出较高水平的初中历史导学案。学生和教师需要共同协作,发挥各自角色的作用,才能保证导学案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