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黑图档·咸丰朝》看清代盛京内务府官员的选拔★

2019-12-17赵彦昌樊旭

山西档案 2019年4期
关键词:内务府盛京咸丰

赵彦昌 樊旭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辽宁沈阳 110136)

一、引言

盛京内务府又叫盛京总管内务府,是清政府在其陪都盛京设立的皇家服务机构。关于其设立时间,祁美琴认为顺治时期内务府三旗包衣组织就已经在盛京成立,其职能、组织与北京总管内务府一致,而“盛京内务府大臣设立于乾隆十七年(1752)正月。”[1]佟永功认为“为最初设置于顺治三年,称包衣佐领。乾隆十七年,根据皇帝东巡,加强对皇室事务管理需要,正式设置盛京总管内务府,作为盛京地区皇室及宫廷事务的管理机关,如同北京总管内务府。”[2]总的来看,不管是三旗包衣佐领时期还是正式设立盛京总管内务府,其职能及组织形式在顺治初年就已基本确定。

内务府是为皇室服务而专门设立的机构,这种机构性质决定了其官员基本为包衣出身。但内务府的任职官员并不都是包衣,有包衣出任内务府官,也有非包衣出任内务府官。所谓包衣即奴仆、家仆,依赖于主人之家。“有的作为管理包衣的包衣大和包衣牛录额真,这些人虽然隶属于包衣籍,但基本上脱离了社会劳动,成为管理者和组织者。”[3]他们虽是皇帝的奴才,但这些“奴才”是相对而言的,他们是皇帝的忠实奴仆,同时也是封建统治机构的一部分。这些内务府包衣既是皇帝的奴仆,也是公臣,可以拥有自己的官阶,拥有自己的财产,还可以拥有自己的仆人。此外,也有非包衣出任或兼任内务府官,这在内务府高层官员中较为明显,如“盛京内务府,总管大臣一人,盛京将军兼,后改东三省总督。”[4]内务府作为专为皇室服务的机构,其机构设置、官员任用均有独立的系统。盛京内务府作为清政府在其陪都盛京设立的皇家服务机构,虽隶属北京北京内务府,但也不能一言概之。目前涉及盛京内务府的研究较少,有关于盛京内务府设立时间的,祁美琴和佟永功各自在《关于盛京内务府的设立时间问题》[5]和《清代盛京内务设置沿革考》[6]中详细探讨过,前者认为盛京内务府组织在顺治年间随着盛京包衣三旗佐领的设立就已存在,后者认为顺治年间并未建立盛京内务府只有包衣佐领,到乾隆十七年才正式设立盛京内务府;有关于盛京上三旗佐领的,佟永功,关嘉录在《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述略》[7]一文中分析了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的由来、职责以及清政府对盛京三旗包衣佐领的控制和管理。目前对盛京内务府的研究还很缺乏,2016年辽宁省档案馆将馆藏《黑图档·咸丰朝》编纂出版[8],《黑图档·咸丰朝》收入咸丰元年至咸丰十一年京来档6卷,京行档6卷,部来档24卷,部行档24卷,合计60卷,档案原件满汉文各半,每件档案都编译了中文目录,这为学术界研究盛京内务府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史料,由于咸丰朝时期的黑图档虽仍是满汉兼有,但以汉文居多,又因为内务府机构及其所属职官屡有变动,到嘉庆中期以后相对稳定,所以本文主要根据《黑图档·咸丰朝》对盛京内务府官制作初步探讨。

二、盛京内务府机构及官员设置

盛京内务府隶属于内务府,但在机构官员设置上并不完全相同。对于盛京内务府的历史记载大多是一笔带过,对其府属机构的记载很少,《清实录》中记载“盛京内务府总管大臣一人,盛京将军兼,后改东三省总督。佐领、骁骑校各三人,堂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广储司司库三人,库使十有六人,会计、掌仪、都虞、营造四司,及文溯阁九品催长,无品级催长各一人。织造库催长,内管领处内管领(六品虚衔)、仓领长(无品级)各一人。牧掌(隶都虞司)、仓长(隶内管领处)各三人(俱无品级)。笔帖式十有五人。顺治元年,盛京包衣三旗置佐领三人,简一人掌关防,并置司库三人(乾隆十九年省一人,四十二年增一人),及催总、笔帖式各官。寻置库使十人(乾隆九年增一人),康熙十七年,置领催下骁骑校一人。乾隆十七年,置总管,明年置堂主事一人(司库内改置)。二十四年,改催总为催长。二十九年定各催长员数(如前所列)。增置内管领、委署主事(笔帖式内改置)各一人。四十八年,文溯阁建成,置九品催长、无品级催长各一人。光绪三十年,省主事各官。”[9]可见与北京内务府下设七司三院不同,盛京内务府堂下主要设有五司,分别为营造司、广储司、掌仪司、都虞司、会计司,另外还有文溯阁、织造库、内管领处等。《清史稿》中对职官的记载是杂糅在一块的,相比之下《盛京通志》的有关记载更清晰一点,对五司分别作了介绍,所以以下对于盛京内务府机构及官员设置的总结主要根据《盛京通志》,额外补充的另有引用说明。《盛京通志》中对盛京内务府官职的记载连带匠役、棉丁、庄丁等全部算入,对于这些人员本文不做探讨,故暂且省去。

内务府堂,盛京内务府总管大臣一员,盛京将军兼任,乾隆十七年设置,“十七年奉旨盛京内务府三旗佐领皆系同品级官,并无董率办事之人,是以互相推诿,彼此掣肘,以致贻误事件。盛京系紧要地方,宜设内务府总管一人专管,将此永著为例,其缺著将军监管。”[10]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佐领各一员,佐领下骁骑校各一员,堂主事一员,委主事一员,管理三库事务内管领一员,笔帖式十五员,三仓掌领达一员,仓达三员。

营造司,承管催总二员,领催六名。广储司,承管司库二员,库使十六员,领催三名,兼顾三旗织造库催总三员,笔帖式三员,领催十五名。掌仪司,承管催总二员,笔帖式三员,领催九名,广宁设承管催总一员,领催三名。都虞司,承管催总二员,笔帖式一员,领催九名,采蜜领催三名。会计司,承管催总二员,笔帖式二员,领催九名。

三、盛京内务府官员的选拔与任用

“内务府三旗佐领、管领下所有包衣旗人(下简称包衣旗人),都有入仕为官的资格与权力(部分因罪入辛者库人除外)。”[11]内务府中除了个别官宦世家,众多中下级官员由一般的包衣旗人担任,从雍正元年开始,“本府中下级职官,成为内务府包衣旗人的专缺”[12],即众多中下级官员只从本府的包衣旗人中选用。内务府作为管理宫廷、皇室事务的专职机构,独立于外朝,且其拥有众多的分支机构,自身官制非常复杂,其官制也是相对独立的。

(一)官员选拔入仕

盛京内务府有众多本府包衣专缺,有很多为官机会,入仕途径多样。《黑图档·咸丰朝》中所出现的入仕方式,按照资料多寡可大致分为捐纳、考职、科举、挑补升用。

1.捐纳

捐纳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存在的鬻官卖爵来收敛钱财的手段,在清代,户部下有“捐纳房”专办此事,内务府也有“办理捐输助赈事宜处”“捐铜局”专办此事。内务府包衣旗人的捐纳按照捐纳所得主要分为两种,一捐身份,二捐职衔。其一,可先捐纳成为监贡生,作为补用官员或再通过科举、考职的方式为官。捐监者可以是一般闲散、俊秀,如《户部为抄送闲散海澄报捐监生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海澄,盛京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兆麟佐领下闲散人捐监。”[13]又《户部为抄送俊秀增喜等报捐监生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盛京内务府正白旗兆麟佐领下增喜由俊秀捐监生以笔帖式补用,连山内务府正蓝旗韩娟德庆佐领下人俊捐监生以笔帖式补用。”[14]也可以是低级官员,如 《户部为闲散郑士宗从九品衔报捐监生以巡检双月选用事咨盛京内务府》载:“盛京总管内务府镶黄旗汉军岫云佐领下闲散人有从九衔捐京钱四百七十吊请作监生以巡检双月选用。”[15]其二,捐纳直接得职衔,此又可分为捐得实职以及虚衔、封赠、加级记录、免处分、任职回避、分缺间补先补即补等。如咸丰六年《户部为抄送八品笔帖式德昌报捐官阶以司库补用事咨盛京内务府》[16],咸丰七年《总管内务府为抄送披甲振祚报捐以食粮催长补用事咨盛京内务府》[17],咸丰元年《盛京将军衙门为俊秀郑士宗报捐从九品职衔事咨盛京内务府》[18]、咸丰二年《盛京将军衙门为王兴善报捐从九品职衔事咨盛京内务府》[19]捐从九品职衔,咸丰七年《总管内务府为议准骁骑校际德加捐六品顶戴蓝翎苑丞衔事咨盛京内务府》[20],咸丰十年《盛京将军衙门为捐免回避银两改为加级纪录事咨盛京内务府》[21],《盛京内务府为擅自赴京报捐候补骁骑校德春库使并未开缺等事咨总管内务府》记载骁骑校德春:“捐输奉朱批准其捐免降调处分”[22],咸丰七年候选笔帖式苏永嘉报捐分缺间选、候补司库德昌报捐分缺先补、分缺先用笔帖式景春报捐以食饷催长遇缺即补等。捐职后,武职衔不能再改文职衔,咸丰十年《盛京将军衙门为武职衔不准改捐文职衔事咨盛京内务府》载:“奉朱批嗣后由武职衔不准改捐文职衔钦此,抄单知照前来除本部于查核各省捐案内钦遵办理并付之捐铜局外相应通行各直省督抚府尹转型各路军营粮合一体遵照。”[23]咸丰十一年《盛京将军衙门为武职衔不准改捐文职衔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江西抚州等城出力之守备彭忠信等请旨改文职,但按例“仍令其以守备候补劳积出力另行请奖。”[24]但并不是所有人均可捐纳,捐监、捐职时需查阅丁册明确其身份,如咸丰七年《盛京兵部为造具捐生人员身家清白有无犯案改名朦捐情弊册结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了盛京兵部要求:“捐用局并捐输局报捐笔帖式以及贡生各项职衔人员抄单知照前来查来文到部之日,迄今□个月有余,尚有未经保送验照者□□铨选报部案件碍难久延,除已到部照庸行催外,其未保送人员相应开单盛京内务府饬各该旗佐领管官作速查该捐生等是否身家清白,有无犯案、改名、朦捐等弊前来具册咨送本部以凭查验可也”[25]。身份符合者根据该生旗佐年貌三代及捐纳年月日期,造具满汉合璧清册三本,如咸丰元年《正黄旗佐领承安等为造送捐纳监生胡万祥年貌三代等项事咨盛京兵部》载:“查得新捐监生胡万祥实系身价清白并刑丧过犯违碍等毙属实合”[26]后造送满汉清册准许捐监。

此外,还有通过捐纳恢复原职的情况,即捐复原官,捐纳恢复原官者需在官位第四次缺出时尚可补用。如咸丰元年十月十四日《兵部为原任骁骑校廷弼被参革职后捐复原官应于引见后第四次缺出再行补用事咨盛京内务府》中提到:“查定例八旗武职官员缘事降革后,经捐复官者于衙门引见之日起,令其在旗候补,遇有缺出俟应升人员补用二缺,后以第三次缺出补用降调一人,第四次缺出补用捐复一人,此等降调捐人员补缺时由该衙门将该员出具考语带领引见补放。如降调无人即以捐复人员顶补。”[27]

捐纳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即“现行事例”也叫“现行常例”和“暂行事例”,“现行事例”主要是日常的捐纳活动,多为捐身份和捐官阶虚衔,有专门的“捐铜局”负责。“暂行事例”是指“遇到战争篇措军费、灾荒贩济以及河工、营田筹款等开捐,事过停止。”[28]如两广总督在事咨盛京内务府的公文《盛京将军衙门为户部一准两广总督请以捐输接济团练事咨盛京内务府》中提到:“臣部以军需紧要奏请暂开筹饷事例,嗣因广东同时防堵,该督臣徐广缙等援照顺天成案请准本省士民捐助军需。”[29]又《总管内务府为兵丁应领赈米不敷发放奏准开办捐输事咨盛京内务府》载:“本府三旗应领赈米之兵丁人数过多由部领到赈米不敷发放,经本府具奏晓谕内务府大小官员人等靓丽捐输采买米石”[30]。“暂行事例”主要是在职官员的捐输活动,在捐银之前没有明确的奖叙目的,提倡的是所谓的官员“报效”,但事实上关于捐输之后的奖叙也是有明确章程规定的,且文武官员的奖叙有所区分。比如关于加级纪录,文职,《总管内务府为奏议叙捐备军饷官员给予加级纪录事咨盛京内务府》载:“五品捐银四百两议予加一级,核其银数以次递加不得过五级,五品捐银二百两、六品以下各项官员捐银一百五十两均给予纪录二次,如各按级品核其银数已足纪录二次之半者给予纪录一次,其奉旨从优议叙人员应得加级纪录者酌加纪录三次。”[31]武职,《总管内务府为奏议叙捐备军饷官员给予加级纪录事咨盛京内务府》载“四品捐银三百六十两议予加一级,核其银数以次递加,不得过五级;四品捐银一百八十两、六品捐银一百五十两均给予纪录二次”[32]

2.考职

《盛京内务府为拟定候补人员捐纳及开补章程以便核办事咨总管内务府》中记载有“盛京总管内务府为咨报事档案房呈为酌拟预定章程事窃查得,本府向例拣选官员俱系升补,惟笔帖式库使由考试补用……”[33]可见盛京内务府中库使、笔帖式可由考职的方式补用。

考取职官后按照考取名次在考班中依次补用,《总管内务府为将克什布坐补库使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查道光十六年十一月内本府考取候补库使三十四名造册咨送在案,兹于道光十七年六月初一准总管内务府来文开照依拟定次序挨名补用等因覆准前来在案……”[34]此次最终挨名任用的是十四名的克什布,随后遇缺,又相继挨名任用十五名吉升[35]、十六名福瑞[36]等。如遇过班,则由下一名次者顶上,《总管内务府为将克什布坐补库使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盛京总管内务府咨报该处库使朝绶于咸丰元年六月二十一日病故,职遗之缺应将考取第十三名库使景星挨名坐补,其景星现丁母忧照例过班,将考取第十四名库使克什布坐补。”[37]过班候补官员在期满后遇缺即补,如《档案房为景星坐补库使事呈咨总管内务府》记载的:“今库使承志升授食俸催长所遗之缺照例应将丁忧服满之第十三名候补库使景星坐补。”[38]也有候补官员申请过班永不补用,如咸丰十一年《盛京内务府为候补笔帖式罗鸣珂因母病危甘愿过班永不补用事咨总管内务府》载:“总管内务府拟定考取笔帖式第十七名,本府现有笔帖式缺出,其罗鸣珂系应补之员,今该员既称因母病危急甘愿过班永不补用,自应准其过班。”[39]

3.科举

内务府包衣旗人于外八旗一般旗人一样,均可参加科举入仕。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通过童试或者官学生考试成为生员(秀才),入顺天府学,再考举人、进士。”[40]其二,“通过选拔或捐纳为贡监生,经录科,再考举人、进士。”[41]此两种方式遇科考一体赴京考试,如《掌图记佐领岫云等为交回赴京乡试生员奎昌过关执照事呈请咨盛京将军》记载:“本年四五六月先后接准礼司移为咸丰元年辛亥恩科各处送到,应行赴京乡试贡监、生员、附生、禀生、增生、副榜武生及宗室等二十一名希为发给过关执照。”[42]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按照满蒙汉分别造册送京,《盛京将军衙门为请造送员应文乡试等贡监生员旗佐年貌三代清册验看骑射事咨盛京内务府》载:“详细开注满、蒙、汉旗分佐领年貌三代履历造具满汉清册分送,在京各该旗核实经送顺天府、顺天学政、国子监等处照例办理。”[43]同时规定:“愿应文乡试者务于册内注明官民号字样”,[44]这是为了保证一般大众应试者的中式机会,为取信于民,科考时专设有官卷,凡官员子弟应试,另编官字号。如《盛京将军衙门为请造送参加乡试考生旗佐三代等清册事咨盛京内务府》中规定:“准送乡试之满合文武各生有无应变冠字号之处相应开单咨查,各该生等有无祖父并同胞兄弟及嫡亲伯叔父现任在京文官京堂以上及翰詹科道八旗武职自副都统以上在外文官藩臬以上武职提督以上等官子弟俱应编入官字号……”[45]

清朝非常重视官员的骑射等,在科考中也有明显体现。根据咸丰时期的《黑图档》的相关记载可知,科举考试需进行骑射考验,骑射好坏甚至被作为能否入场参加科考的前提。咸丰二年《盛京将军衙门为请造送愿应乡试监生生员旗佐三代等清册事咨盛京内务府》中提到:“派王大臣一体考试马步骑射俟箭册扎发到日即将奉天学政考录科册两相核对,俱有名者准其入场,至科册有名而兵部箭册无名及兵部箭有名而科册无名者俱照例扣除,不准入场。”[46]同年《盛京将军衙门为请造送愿应乡试贡监生旗佐三代等清册验看骑射事咨盛京内务府》中详细记载了“以备验看骑射转送乡试”[47]。咸丰七年的《盛京将军衙门为造具本年科考文童年貌三代册籍事咨盛京内务府》详细规定科考前要求:“将应行考试文童等赶紧传唤,限文到日刻即早册具伊等年貌三代清册星飞咨送本衙门,立待考试骑射国语……”[48]

4.挑补升用为官

挑补升用为官主要是指吏员、兵丁、闲散,其中吏员指负责抄写、誊录及收发公文册簿等杂务的办事人员,不属于职,这些人可以通过挑补升用为官入仕。

表现优良的吏员可由议叙升用为官,如咸丰十年《总管内务府为议叙玉蝶誊录官举人刘汉书以笔帖式补用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都虞司案呈由堂抄出,本府议奏恭班玉蝶全书告成,应行议叙列为三等之誊录官文举人刘汉书系盛京内务府人应请以该处笔帖式计三缺后补用。”[49]表现优良的官兵可经奖励挑补为官,初入仕多挑为领催、执事人等。甲丁景春《档案房为甲丁景春补放执事人谬得寿遗缺事》载:“因当差奋勉遇有应升缺出记性回明坐补”[50]咸丰元年其被补放为管领下执事人。咸丰四年盛京将军衙门将佐领记名防御毓昌等八十八名分别记功,其中《盛京将军衙门为将佐领记名防御毓昌等八十八名分别记功事咨盛京内务府》载“汉军右翼杨得富佐领下兵常福给予记名,该佐遇有领催缺出坐补,镶蓝旗丰伸布佐领下兵英禄、汉军左翼绰勒豁伦佐领下兵金其贤、祥龄佐领下兵董永春、右翼杨得富佐领下兵景新等四名各记名,该旗遇有领催缺出尽先坐补……”[51]咸丰十年《盛京将军衙门为奖励马甲名山等人以领催遇缺即补事咨盛京内务府》“查各海口勤奋出力,如所咨办理以该旗领催遇缺即补,以示奖励,除咨覆钦差户部右堂刘查照外惟查名山系内务府镶黄旗人、达伦正白旗人、李仲元系汉军镶红旗锡宝佐领下人相应咨行盛京总管内务府转饬遵照可也。”[52]同年《盛京将军衙门为奖励兵辑瑞等四人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盛京将军衙门行辕为咨行事照得本将军督带马步官兵在于田庄台驻扎防堵,所有随办文案各项差委以及三营防堵官兵在事七八个月之久䪶著勤劳……咨行盛京内务府札饬八旗满蒙汉协领转饬各佐领遵照可也,兵辑瑞、金万全、书通布、宝成此四名因行辕差委给予领催缺出尽先补用。”[53]一般闲散可因自身一些报效事由或国家恩赏垂怜得以挑补入仕。如《盛京将军衙门为遇有甲缺闲散德安尽先挑放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闲散者德安:“于咸丰三年十月十三诶在独流身同贼打仗舍命争先曾在统领特大老爷面前报过奋免”又加之其“祖父世受国恩及身成丁父母俱故亦无手足孤苦无依”[54]故得赏放甲差得进身之途。

(二)任用制度

通过选拔后清代盛京内务府在具体任用官员时有特定手续及相关制度,主要有列班、引见、行查候补。此处所讲的任用制度是主要指初次入仕,并不具体研究升转调补等。

1.列班

内务府官员在具体任用时,会将候补官员按照不同类型分班,通常分为“考班”和“捐班”两大类,班次轮流拣选。

如笔帖式补用时,将考职人员按照名次排列分为一班,即为考班;将捐纳官职者列为一班,即为捐班。两班虽交替选用,但选用时并不是完全的相互轮流,而是考班三缺捐纳一缺。《总管内务府为补放承平为笔帖式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第一名玉衡因丁父忧本衙门已将考取第二名何庆恩第三名倭什科第四名德懋坐补后,遵照定例补用考班三缺后准其补用捐班一缺,已将酌增常例捐纳笔帖式第一名齐格坐补后,又用考取笔帖式第五名曹成诰第六名承祥第七名文魁坐补后,又遵照定例将筹备经费事例捐纳笔帖式第一名常喜坐补后,有用考取笔帖式丁忧已满第一名玉衡第八名靳儒、德润坐补后,又遵照酌增常例捐纳笔帖式第三名远升坐补后,又用考取笔帖式第十名庆廉第十一名清格第十二名赵德清坐补后,遵照定例将豫工头卯事例捐纳笔帖式第一名德昌坐补后……”[55]从这段档案中能看出考班按照考取名次依次补用,如遇丁忧不在的,由下一名次者补上,丁忧期满后则立即顶上补缺。

“考班三缺捐纳一缺”此选用交替方式中的捐纳是指“现行常例”,如遇“暂行事例”的捐输则额外有“插班”,插班中的候补官员可接着考班的候补官员之后直接补缺,名额不占用“考班三缺捐纳一缺”。如《总管内务府为准由银联珠坐补为笔帖式事咨盛京内务府》:“……遵照定例将豫工头卯事例捐纳笔帖式第一名德昌坐补后,又用考取第十三名笔帖式怡和坐补后……”[56]按照“考班三缺捐纳一缺”,接下去应再连续选用两名考班十四、十五名之后选用一次捐班,但《总管内务府为准由银联珠坐补为笔帖式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遵例用捐输插班笔帖式银文萃坐补后,又用考取第十四名笔帖式王承平坐补后,又遵例用捐输插班笔帖式王承相坐补后,又用考取十五名笔帖式三音保坐补后,又遵照定例将筹备经费事例捐纳笔帖式第二名祥麟坐补各在案,今笔帖式靳儒升授食俸催长,其所遗之缺应将考取第十六名笔帖式联珠坐补。”[57]此外还其他有特殊情况,捐为“分缺先用”“分缺间补”“遇缺即补”者在补缺时则另有章程,如分缺先用,《总管内务府为按序补放杨得成为笔帖式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查吏部定例,凡遇报捐分缺先用者遇有缺出,无论何项人员到班俱先用报捐分缺先用一人次用各项一人,不得连用分缺先用二人。再查本府例载,候补笔帖式内有丁忧者于百日孝满后铨补,如已过班,于本班尽先。”[58]

2.引见

内务府官员任用时有“引见”与“不引见”之分,所谓“引见”,内务府位高官职或职重官职出缺时,由内务府大臣或该管领大臣带领进京引见,由皇帝许可钦定后方能备案上任,如《兵奉天府尹衙门为奉上谕府尹赴京由吏部带领引见事》记载“咸丰二年十月初十日奉上谕奉天府府尹文著来京交吏部带领引见”[59]。引见也并非要等正式任职前,也有在候补时先行引见,等有出缺需坐补时,则毋庸再行引见,如《盛京内务府为骁骑校玉衡告病开缺将庆善坐补事咨总管内务府等》记载:“候补骁骑校庆善现今本府先行带领引见,应照前案俟出有骁骑校出缺,即由该处将该员生补咨报本府,毋庸再行引见。”[60]所谓“不引见”是指一些低级官员,《为将记名之催长格诚补授司库事奏》记载:“盛京内务府六品以下文职官员拟陪着著记名,遇有应升缺出即行奏补,毋庸引见”[61]如文职笔帖式、库使、催长等可直接由该管王大臣、总管大臣拣选任用,仅需在任用时咨报北京总管内务府即可。

需“引见”的,除了初入仕的重要官员在正式为官前以外,还有其他特殊情况也需要另外“引见”。其一,京察后编为一等的官员需由总管大臣带领引见,京察编为一等者有两名,引见后确定准许为一等者方可加一级注册,如咸丰二年《总管内务府为饬令京察编为一等官员来京预备带领引见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了:“此次编为一等之堂主事倭什科、笔帖式常喜二员应由臣衙门咨取来京带领引见恭候,谕旨如准为一等照例加一级注册。”[62]其二,因各种原因被革职又恢复原职的官员在补用上任前也仍需引见,《兵部为原任骁骑校廷弼被参革职后捐复原官应于引见后第四次缺出再行补用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查定例八旗武职官员缘事降革后经捐复官者于衙门引见之日起令其在旗候补,遇有缺出俟应升人员补用二缺,后以第三次缺出补用降调一人,第四次缺出补用捐复一人,此等降调捐人员补缺时由该衙门将该员出具考语带领引见补放。如降调无人即以捐复人员顶补。”[63]其三,官员开缺开复时需“引见”,开缺是指官吏因故不能留任,免除其职务,即请假,如官员因身体原因可请示开缺离职调养,痊愈后想恢复原职即为“开复”,开复前还需再行引见。如咸丰六年《档案房为催长锐恒病愈祈请开复事呈请咨总管内务府》记载催长锐恒病愈祈请开复:“今既经该员呈报病痊祈请开复,察其病既已痊愈,该员年富力强尚可造就与例亦属相符,相应给咨送内务府先行带领引见,遇有缺出再行照例补用……”[64]

3.行查候补

是指为了使官职出现出缺时,能有候补官员及时补缺,每三年会对候补的官员进行一次行查,以备了解候补官员的缺之多寡,去留情况以及去之缘由等。对外徙之员暂停其候补铨选,对外徙后归籍之员,根据其外徙缘由决定其是否留任候补,逾期未报的官员还会受到议处。如咸丰元年《正黄旗佐领兆麟等为呈报在籍候补人员并无事故事呈请咨吏部》记载:“查定例在籍候选之各项佐杂教职等官每届三年行查一次,吏部视员缺之多寡铨次之迟速酌丁三二年内可选人员指名开单行文,各省督抚府尹转饬各属于奉文之日起勒限三个月将单开各员查明有无事故陆续专文报部以备铨选。如有业经外徙之员,该地方官确查并无下落亦即取具原里邻切实甘绀先行报部存案,暂停铨选,倘地方官任意迟延逾限不报,该督抚即行咨报照例议处。如外徙之员续经回籍,亦令该地方官将该员从前在外缘由△确定查明结报,由该督抚咨报到部,仍按京班铨选,其未经行查各员遇有事故仍随时咨部注册。”[65]之后咸丰三年、咸丰六年等相继有“行查候补”纪录。此项制度在管理在籍候补人员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官场的人员稳定,保证了在官职出缺时,可以及时进行补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清代盛京内务府作为区分于外部八旗的独立机构,在官员选拔任用管理上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其一,文武官员互兼,清代盛京内务府官员的文武官员选用存在无特定界限的现象。盛京将军可兼任盛京内务府总管大臣,京员外郎可升调至盛京任三旗佐领,笔帖式可选用或捐为骁骑校等。虽然在任职时文武官员有互兼的现象,但捐职时武职却不可改为文职,这也是相互矛盾的一种现象。其二,选拔入仕形式多样,内务府的官员可通过科举、考职、捐纳、升用等形式入仕为官。其三,官员任用制度严谨,不管是通过科举、考职还是捐纳等形式为官,在正式任用前除个别低级官员均需事先进京带领引见,得到皇上许可后方可上任;定期清查候补官员,保证官员可以及时补用,维护官场稳定。

猜你喜欢

内务府盛京咸丰
道光年间公文往来特征分析:基于《黑图档·道光朝》的研究发现★
论盛京文化——从清前史规划讨论谈起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盛京银行:报表里还藏着多少不良资产?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朝鲜朝使臣所见清代东北盛京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乾隆皇帝的荷包》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