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黄梅戏电影看黄梅戏的变化与发展

2019-12-17

黄河之声 2019年18期
关键词:黄梅戏唱腔乐器

陈 敬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一、音乐上的传承与发展

黄梅戏电影以黄梅戏曲为本,以电影艺术呈现出来。作为新时代下的产物,它既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给黄梅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唱腔上,黄梅戏在发展成型的过程中本就吸取了诸多戏曲、采茶调的唱腔。在黄梅戏电影《六尺巷》中,更是大胆的将京剧唱腔直接运用到戏剧内。例如《六尺巷》中吴和成这一角色,第一次出场开口便用了京剧唱腔唱“人之初,性本善”。且说话、舞台表现均为京剧场面。这不仅为这一部黄梅戏电影增添了光彩,也是促进戏曲文化相互发展的有效方式。唱词语调虽说使用的是安庆地方方言,实际上十分接近普通话,只有一些具有安庆地方特征的字、词使用的是当地发音习惯。如“流泪”、“如何”、“伢子”等词。

旋律上,黄梅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仍旧以五声音阶为主,穿插使用六声音阶。但是近年来已渐渐突破传统曲调,增加了半音“4”和“7”,不过并不稳定。这也使得许多黄梅戏电影中总有一些曲调有着很强的流行音乐感,如《六尺巷》中徐娘唱段“南墙里有一块我们的天地,天地里有我们的夫妻情长”。旋法上以级进为主,少有大跳。偶尔在表现戏剧矛盾冲突的地方使用大跳,如《天仙配》中唱段“父王命我回天庭,晴天霹雳起灾星”前半句便出现了鲜有的辗转几个大跳。

乐器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电影如严凤英版《天仙配》采用的均为民族乐器,如笛、二胡、扬琴、笙、唢呐等,包括《山乡情悠悠》在伴奏乐器上都没有采取明显的变化创新,而《徽州女人》中使用了非常完善的乐器组,民族管弦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相互配合,在烘托剧情,音乐发展上使得戏剧丰富多彩,表明黄梅戏伴奏音乐已经有了完善的构建。在《六尺巷》中,虽说只用了民族管弦乐队,但它非常好的突出戏剧演、唱的主要方面,做到了张弛有度,乐器重奏不杂乱,并多次使用了京剧常用节奏乐器“板”与“锣”。如吴和成刚出场时还未开口唱,便先给出了板、锣声响。可以说,这两种乐器运用到黄梅戏剧中十分巧妙,着重突出了一些矛盾性场面,让整个戏剧大放异彩。

演唱形式上,黄梅戏电影继承发展了传统的演唱形式。《天仙配》、《打猪草》中将男女对唱、合唱发挥的淋漓尽致,如有名的《夫妻双双把家还》唱段、七仙女一起帮七女织布时的合唱。近年的几部舞台剧则更多的运用了背景合唱的形式,凸显人物情绪、奠定舞台基调。相对于以往黄梅戏电影中的合唱,近年的黄梅戏电影在合唱的声音融合度上更高,规模更大,对于整部作品所起到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而常活跃在其他民歌中的支声合唱在黄梅戏电影中似乎很少见到。

二、表演上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结合

黄梅戏电影不仅是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的融合,还处处展现着戏曲艺术与舞蹈艺术、表演艺术的结合。且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在不断吸取其他新鲜的艺术形式。

在《徽州女人》中,新娘下轿后传粮袋、踩粮袋,将这一传统婚嫁习俗融合舞蹈展现出来。除此之外,这部戏剧的舞台美术、灯光艺术更值得细细推敲。如电影第一幕开始,舞台上只有一顶鲜红的轿子,红色的灯光映衬着舞台,周围漆黑一片没有任何东西,似乎暗示了女主人公悲凉、孤独的一生。最后一幕男主人公回归故里的第一场景,站在细长的石板桥上,灰蓝色的灯光、布景,烘托了男主人公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惆怅。

《六尺巷》中,京剧元素被大胆的运用到黄梅戏作品里。不仅是唱腔,还有乐器伴奏形式、演员动作设计。在第一幕中,相府喜中状元使用的庆祝方式是观看傩戏表演:众人带上具有傩戏特征的面具进行简单舞蹈。至此,黄梅戏中融合的舞蹈艺术已经不单单是古典舞。还有一些从古至今演变、流传下来的,表现中国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各种艺术元素。

黄梅戏的服装、妆扮一直以来以贴近人物生活状态为主,这是它不同与其他剧种的特征之一。在以往的黄梅戏电影作品中,正、反派角色都没有出现过脸谱化的现象,表演者的妆容也是删繁就简。而在近年的黄梅戏作品中,妆扮却呈现出脸谱化的趋势。如《六尺巷》中的知县大人,浓黑的眉毛、眼线画的又粗又长,配上脸蛋上两块腮红,鼻子下、下颚上几撇胡子。知县大人的圆滑、狡黠,欺软怕硬的形象活脱脱展现在观众面前。吴府吴和成是一位书馆先生,我们看到的妆容则是一个白面书生,一身白衣,自恃清高、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形象。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形象、性格差异,此时已不单单用演员的表演、演唱来表现,而是充分发挥服装、妆容的有效作用,使人物的形象便更加深入人心、便于观众理解和想象。

三、结语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传播媒介不断兴起,这对于任何文化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而能否继续顺应时代发展,将黄梅戏电影推到大众眼前,这是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黄梅戏戏曲文化爱好者都十分关心的。新媒体背景下的黄梅戏面临着发展和传播的挑战,在多元化的媒介格局下,黄梅戏需要提升主体素质,创新传播思想内容,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发展传统文化,既要国家在资金上大力扶持,采取有效措施,更要制定相应政策。比如在学生教育课程中加入戏曲文化的学习,利用影视传媒在大众生活中普及黄梅戏文化,培养黄梅戏文化专业人才队伍。黄梅戏制作团队也要开发更具时代潮流感、艺术价值更高的黄梅戏电影。探索出既继承发展了黄梅戏电影,又抓住大众的眼球,将这一文化被大众所喜爱的道路。

猜你喜欢

黄梅戏唱腔乐器
学乐器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