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声乐表演艺术教学的改革创新方法分析

2019-12-17汪梅娟

黄河之声 2019年10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音乐作品声乐

汪梅娟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各行各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对于我国的教育领域来说,也同样如此,应当在教育领域有所创新,改革与完善现有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期不断的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在高校的声乐表演艺术课程中,教学效果一般,并呈现出一定的问题,其在教学质量上与西方先进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方式与方法有待改善。鉴于此,为了提高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声乐专业能力,亟需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更新教学理念,从我国的教学实际出发,加强在声乐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

一、声乐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况

一般来说,声乐表演是演唱者进行声乐演唱和情感表现的基本形式。通过这样的表演方式,演唱者一方面可以向观众传达歌曲和词意,另一方面也可以向观众传达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图与情感。通常来说,声乐表演艺术需要演唱者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在演唱中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并通过演唱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对于每一个演唱者来说,都是要经过从作品模仿到创新演唱的过程,需要自身专业演唱技艺的处理,并通过演唱的形式表现出自身独特的演唱艺术风格。而演唱者要想更好的演绎作品,需要在日常的声乐学习与练习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扎实基本的乐理知识,同时注重积累艺术修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演唱技艺,最终使得自身的声乐表演更具魅力,并通过音乐作品与观众实现在音乐作品上的交流、在情感体验上的共鸣。

二、高校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对于任何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来说,都是以生活为原型,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而形成的。可以说,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在高校的培养人才阶段,对于学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就艺术教育而言,更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艺术熏陶来实现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过程还要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与艺术修养,进而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艺术理论知识与专业艺术技能。

以高校的声乐表演艺术课程为例,当前高校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一定的问题。所开展的声乐学科具体的教学活动,一方面保留与沿袭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开放性的教学方法①。这种中西方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本意是想吸收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取长补短,及时发现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的完善,进而有效的提高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说,两种不同文化背景教学模式的融合,不能做到完全的契合,一方面有着文化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学生的专业基础与能力也不尽相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呈现出一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具体的声乐表演艺术课程没有从我国的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真正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出发,相关声乐表演教师也没有将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完全学通、弄懂,也没有掌握其中的教学精髓,只是对于一些在西方先进国家适用的教学模式片面照抄照搬,脱离了实际。这样,就导致了高校声乐表演艺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存在着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分离,严重影响了声乐表演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另外,一些高校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师,片面的采用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学生在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和演唱技艺方面的培养,相应的则不重视对于学生在艺术气质与艺术修养方面的培养,更加不能够发挥学生的艺术潜力。从一点来看,当前高校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呈现出一定的问题,亟需高校和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加强在教学方面的研究,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高校声乐表演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针对当前高校在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所出现的问题,作为相关的声乐表演教师来说,应当予以高度重视,以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根本,加快对于声乐教学活动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上的改革,以期能够提升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增强声乐表演艺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使得学生具有扎实的声乐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演唱能力,成为业务能力过硬的人才,最终更好的演绎音乐作品。具体来说,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教学改革活动。

(一)根据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每一个学生学习声乐的基础都不尽相同,或者在声乐演唱上有天赋,或者是在表演上有天赋。对于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师来说,应当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采取分层教学法,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通常来说,在声乐表演艺术课程中,包含着许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演唱,而且还有舞蹈、表演等,应当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培养。具体来说,每一名同学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各自的天赋,或是擅长于舞蹈,或是对于表演有着浓厚的热爱等,对于教师来说,就应当做好区分。高校的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师若是采用学生集体授课的方式,采取“一刀切”的统一教学模式,很容易对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天赋发展有所限制,不能够使得学生在天赋方面得到有效发挥。针对于此,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师应当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天赋,进行分层次的分类教学,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具体来说,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类,如针对演唱方法的多样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天赋进行重点教学。通过分类教学法的开展,学生的天赋得到了挖掘,最终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情景式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声乐表演时,需要学生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演唱者对于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对于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并将自己的情感融于作品之中,最终更好的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这样来看,学生需要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情感,而声乐教师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意境与感觉,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角色并进入角色。在新时期,作为声乐教师来说,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电教设备,可以通过语言、图片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将音乐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与创作情境进行展现,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更进一步的了解,使得学生能够并更深入的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情感②。这样来看,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理解的越加深入,能够在具体的演绎中更好的释放自己的情感,最终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

(三)结合声乐表演艺术的形式,开展合作的教学模式

对于声乐表演艺术来说,通常不单单是一个人在演唱,很多时候都需要多个人进行共同合作式的表演。针对于这样的表演艺术形式,作为声乐教师来说,相应的也应当采取合作教学的形式。在练习中进行相互之间的配合,有利于表演艺术的更好呈现。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通常采用的,其有着一定的教学优势,学生之间能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自身的欠缺之处,对于迅速提高自身的演唱技艺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另外,在日常的声乐练习中,也能够模拟合作表演的形式,由多人进行演唱与表演,能够切实增加学生的演唱与表演的经验。这样合作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提高演唱水平,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相互之间的配合度,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其声乐各部分的衔接也能做到更好,对于学生在舞台上更好的演绎音乐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艺术教育来说,对于学生的培养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当前,高校的声乐表演艺术课程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其教学活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需学校层面和相关声乐教师予以重视,加强对于此门课程的教学研究,更新声乐教学的观念,并提出进行有效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作为一名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师来说,更应当重视对于学生艺术气质与艺术修养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在艺术创造力方面上的发挥,进而使得学生具有过硬的理论专业知识与演唱技艺,最终更加完满的演绎音乐作品。

注释:

① 朱莉.高校声乐表演专业音乐素养的提升方法探索[J].黄河之声,2016,09:39.

② 王浩然.探讨高等院校声乐艺术的多元化演唱方式及其技巧[J].音乐时空,2016,04:86.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音乐作品声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