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麦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初探
2019-12-17包那日苏
包那日苏
(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内蒙古呼麦技术的产生,不仅增加了游民民族艺术品类。还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带来了浓厚的一抹色彩,展示了我国艺术文化的强大底蕴。
一、呼麦艺术的形成
呼麦艺术的形成与人文因素有关,蒙古人将大自然视为母亲,草原地域特点,使人从视觉角度认为离蓝天白云很近。草原在内蒙古人心中是不可玷污的,每个人维护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草原人民天生唱歌时喜欢发出高音,蒙古族是草原文化的发展、继承者,呼麦艺术也由此而产生。蒙古人因天气炎热的习俗及其喜爱吹口哨,从而衍生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呼麦艺术的诞生。
二、呼麦艺术的现状
(一)呼麦发展危机
草原呼麦艺术文化与内蒙古人的作息生活息息相关,自国家大力开展农业工业生产后,草原面积大范围开垦,外来人口大规模迁入使草原承载程度加深。大面积出现沙化现象,生态环境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沙化现象,内蒙古采取了退耕还草措施,这一举动致使许多生活在劣质环境下的农牧民搬进了新村。物质生活制约了文化规模的发展,面临着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蒙古人民生活环境的变化,呼麦艺术也面临着巨大的文化流失危机。
(二)呼麦失传危机
在草原环境逐渐变化的同时,大众流行文化逐渐普及,导致包括呼麦艺术在内的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流行文化可称为大众文化、普及文化。总体来说,流行文化被认为是大众普遍喜欢和追随的文化,众说纷纭,并没有准确定义。相对传统艺术文化来讲。流行文化更符合现代草原年轻人的追求,从而对呼麦艺术丧失兴趣,想学习呼麦艺术并传承下去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导致传统文化大面积流失。多数呼麦传承者,初学呼麦只是为了生计,拜师或自学,在特色餐厅和酒吧演出,这种脱离了人文环境下的呼麦,已经失去了真正的传承。现代流行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本身较为缺乏创新的呼麦艺术正面临困境。
三、呼麦艺术的建设与发展
(一)扩大传承规模
呼麦艺术的失传导致懂呼麦、会唱的人丧失了研究呼麦艺术的兴趣。当前呼麦的教授方式是由老师言传身教,学习者通过老师的言行来吸收并消化知识,让很多学生对呼麦艺术产生困惑与误解。针对这一现状,可对呼麦艺术加深研究力度。由权威人士编写制定呼麦艺术教材,将呼麦融入校园之中,设为艺术课程供学生学习,开设兴趣班,与其他艺术科类共同进步。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对呼麦艺术产生认知,并借鉴、吸收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化发展路径相结合,更为科学、系统化的吸收知识。同时开展草原文化建设基地、草原艺术培训基地等更为大众所详知的场地。开展呼麦技术比拼、呼麦文化交流等艺术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呼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培养对呼麦感兴趣的传承者。加深艺术熏陶,加大呼麦传承人保护力度。由于呼麦是代代相传、口传心授的歌唱艺术。因此,呼麦传承人的保护工作需占据优先地位。建立专门传承人档案,将其收入特殊人才库,并提高他们生活福利待遇,支持鼓励传授呼麦艺术,带徒手受益,参与草原文化传播。
(二)传扬呼麦文化
保护发展呼麦文化艺术生存环境,提升社会对呼麦艺术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大力发展建设草原旅游项目,传扬民族文化精神。让世界各地民族感受草原文化艺术的深远,效仿其它民族,展开文化节日。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的同时弘扬呼麦文化,加深社会印象。对游牧民族文化产生巨大兴趣的同时促进草原经济发展,令更多的人加入到呼麦的保护工作,着重开展呼麦艺术的科研、保护、收集等工作,通过政府职能,站在战略角度,以长远的目光保护呼麦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既能体现呼麦艺术发展的科学性、权威性,又能使保护呼麦艺术有法可依,让呼麦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社会的保护与关注。
(三)推广线上传播
物联网是信息传播发展下的产物,人们足不出户也可以了解到当下最具热度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效率,令呼麦艺术进入大众视野,加速呼麦艺术传播效率。通过一些社交媒体,例如当下最为流行的直播软件,邀请一些呼麦艺术家进行传唱演出,让人们亲耳感受呼麦艺术的文化底蕴。还可以通过参与电影中部分情节,利用流量大、传播性高等特点,进行呼麦艺术演出,让大众对呼麦产生一定的认识。多方位宣传呼麦艺术,让更多的人接触呼麦,了解呼麦,并展开知识性互动。可通过当前沟通交流较为广泛的平台,例如贴吧、微博等人群众多的社交软件进行呼麦艺术宣传。针对广大群体的看法与建议,并集思广益,采优取良,进一步拓展呼麦文化。将呼麦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相融合,将我国喉音文化集中,弘扬喉音文化艺术的精神,对呼麦艺术的文化进步有着重要性作用。
四、结语
呼麦的发展道路殊为不易,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呼麦艺术的其特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去探索。我们应该大力传播与推广,保护我国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发展,推动了呼麦艺术发生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现游牧民族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