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艺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2019-12-17崔玉杰天津市群众艺术馆

艺术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群艺馆文化馆数字

□崔玉杰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

一、群艺馆(文化馆)的历史沿袭

群艺馆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普遍成立于1956年。由于历史原因,名称还没有做到统一。但已经形成覆盖全国的省级(副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三级机构体制。再其下则为街乡镇级文化站以及村居级文化室。多年来,各级群艺馆一直把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包括歌咏、合唱、广场舞、戏曲、书法、美术、摄影、征文等活动均在群艺馆的工作范围之内。群艺馆经历过“以文补文”、经费不足、勉强维持的低谷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文化领域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群艺馆与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一起被列入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部门。2013年,财政部、(原)文化部下发了《中央补助地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三馆的日常免费开放的所需经费得到了各级财政部门的支持。每年举办的各类型群文活动费用数以万计,在各地的文化建设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数字馆建设成为目前各级群艺馆的主要任务之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开始对各级群艺馆、文化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数字馆建设。原国家文化部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加快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建设,统筹实施重大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在具体数字文化馆建设内容中提出“探索建立数字文化馆标准体系,重点开展数字文化馆基础硬件网络支撑环境、业务系统、线上应用服务平台、线下数字艺术体验馆建设。‘十三五’期末,副省级以上文化馆普遍完成数字化建设,50%以上市县级文化馆提供数字文化馆服务,全民艺术普及云服务基本形成。”相关文化部领导也在工作批示中提出:“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一要内容丰富多彩,二要传输快捷顺畅,三要增加互动性,要政府、社会一起用力,硬件、软件一起抓,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一定要跟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步伐。”

自2014年至2017年,国家文化部分四批对全国副省级以上群众艺术馆数字馆建设进行了经费支持,目前数字馆建设正在向地市级群众艺术馆覆盖。此外,全国相当一部分的地市级、县级文化馆已将或正在将数字馆建设列为近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对各级群艺馆来说,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并且这种趋势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1]。

三、群艺馆进行数字馆建设的优势所在

群艺馆进行数字馆建设的必要性,毋庸赘言。在5G时代即将来临之际,任何行业如果不拥抱数字化、接受新技术,将面临被冲击、被淘汰的命运。群艺馆进行数字馆建设有着自身的优势,这是由群艺馆自身特性所带来的。

(一)群艺馆自身的亲民性决定了一旦数字馆建设完成,将会带来巨大的流量

自群艺馆、文化馆成立之日起,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就是主要工作任务。无论是群众合唱、广场舞、戏曲、小品小戏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广场舞、合唱都属于参与人数众多的文化项目。相应的广场舞、合唱等项目的赛事展演,在与互联网相结合后,特别是开设了网上投票、人气奖评选等线上线下互动程序后,均会带来巨大的流量。例如,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2016年开设的“欢跃四季”全国广场舞大赛中,仅凭网上人气奖的评选过程,就为担任投票任务的“国家公共文化云”微信端带来数百万级的粉丝量;天津滨海新区“文化随行”App对公众提供服务以来,通过广场舞报名、投票点赞、分享等方式,在较短时间内,点击率及粉丝数量突破百万。在2019年第18届群星奖的评选过程中,通过网上直播,网上观看人数达到了千万级。在全国各省级群众艺术馆的数字馆建设过程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少儿类活动是群文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少儿类的活动,无论是儿童画、少儿歌手、少儿舞蹈,利用互联网的线上线下互动,均能满足家长“秀娃”的心理需求。通过朋友圈的转发、微博的传播,都能最大限度地扩展活动的影响力,形成对群文活动的互联网再传播。

(二)群文活动的广泛性,使数字馆建设的内容得以极大丰富

群众文化活动从根本上是指工作范围,并不是指文化艺术项目。因此,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只要是由非专业(职业)人士参与、完成的,都可以归纳为群众文化范围。无论是静态的文学、摄影、美术、书法、手工艺,还是动态活动中的舞蹈、音乐、声乐、戏曲、戏剧等,在群众文化领域均有所体现。具体的活动形式包含了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等,数字馆的建设也与传统的群文活动相对应,几乎包含了文化艺术的全部形式。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各群艺馆的数字馆内容和参与形式明显多于图书馆、美术馆的数字馆服务内容。这也为公众在使用数字馆的过程中,更容易体验一站式服务[2]。

四、群艺馆进行数字馆建设的劣势所在

(一)群众文化活动主流人群与互联网主要服务对象不相符

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人群多以中老年、少年儿童为主。这种两头化的现象在群众文化领域基本形成共识,社会也对群众文化形成“老年化”的刻板印象。仅以天津的群众文化为例,中老年歌手赛、中老年模特秀、戏曲票友赛、少儿歌手赛、少儿舞蹈赛构成了群众文化的大部分内容。但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8.29亿,其中10~49岁的中青年群体占83.4%,将近7亿人。群众文化与互联网主力人群不在一个频谱之内,是数字馆建设的第一个困难。改变社会的刻板印象是极为困难的,这也造成了在笔者了解的多个各级群艺馆、文化馆的已建成数字馆中,粉丝仍然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

(二)群众文化的“不专业”“不专一”使数字馆内容难以做到专、精、尖

群众文化的包容性、多样性是自带的特性之一。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造成了群众文化的不专业、不专一的问题。群众文化的资源,无论是展览、演出、讲座均缺乏高质量的内容,能够引起热评、热搜的内容就更加缺乏了。以演出为例,以业余演员为演出主力的节目质量,很难与专业演员、职业院团的舞台表演相抗衡。按照互联网“头部优势”的理论,各类文艺类项目其点击量、浏览量必然向高质量、高知名度的演员、院团聚集。笔者对部分公众所进行的调研问卷,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公众对某一艺术形式产生欣赏需求时,如果使用互联网途径,绝大多数倾向于使用百度等商业引擎进行搜索,或者转向各行业内知名专业网站检索,而很少使用群艺馆的数字资源,其他动态类、静态类活动均存在类似问题。这也造成了群艺馆的数字馆使用率不高、搜索热度偏低等问题。

(三)互联网的特性使群艺馆数字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互联网的特性使绝大多数网民的信息获得通道趋向于同一化,弥合了公众人群之间的信息鸿沟。在网络畅通的条件下,无论公众所处位置有何不同,其获得的信息基本一致。而同样,群艺馆借助数字馆的建设,冲入互联网大潮后,其身份自带标签,包括“政府背景”等,均被互联网洗刷掉。公众关注、使用某一网站、App、微信、微博的最原生推动力只有一个——服务内容。而这恰是各级群艺馆的短板。仅以广场舞为例,该艺术形式被认为是群众文化特性最鲜明的艺术形式,但与互联网中的广场舞专业网站“糖豆网”相比,各级群艺馆的数字馆,无论是粉丝量、资源量、点击量、下载量均难以望其项背。而其他各艺术门类的专业网站也都对群艺馆的数字馆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近年来,视频网站如西瓜视频、梨视频;短视频网站如抖音、快手等分别兴起。与各类文化艺术相关的内容多如牛毛,其中相当大部分由专业人员、团队制作。在这些领域中,群艺馆无疑是后来者,更是后进者。面对如此多的行业内竞争、跨行业竞争、平台竞争,各级群艺馆数字馆的劣势较为明显。

结 语

本文对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数字馆建设的优劣势展开分析,是希望全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能对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展的数字馆建设有清醒的认识。只有经过冷静的分析,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建设路径,才能使数字馆充分发挥作用,使群众艺术馆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机构在互联网时代焕发青春。本文仅对数字馆建设进行了初步分析,后续笔者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为各级群艺馆(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群艺馆文化馆数字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浅谈新时代下群艺馆服务与管理中的几点思考
论如何发挥群艺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浅析群艺馆特殊群体公益文化服务
答数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西藏地区群众文化的思考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