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白非空纸 空白即画也
——浅析传统中国画中“空白”艺术的美

2019-12-17蒋南南深圳市坪山区碧岭街道办事处宣传统战办公室

艺术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国画画作中国画

□蒋南南 深圳市坪山区碧岭街道办事处宣传统战办公室

我国古代艺术的追求形式注重的是 “神形兼备”及“虚实相生”,这一特点体现在古代绘画作品的“留白”处。关于绘画中的 “虚实相生”相关的论述最早起源于秦代,那个时代对于哲学的理解更加虚无。例如,老子说过“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就是当时的哲学思想对虚无状态的理解形式之一,也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精神状态。中国绘画可能就是在这个时代与道家思想进行了有机结合,南北朝时期的宗炳撰山水画论著《画山水序》在我国绘画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著作被视为我国山水画作的论作鼻祖,对于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文中论述了“仁智之乐”和山水以及“道”的关系。之后的国画发展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针对国画意境有了更加完整的阐述。“境生于象外”就是对当时绘画的一种理论意境描写,在作品中留有一定的空白让人们进行想象,在想象过程中会创造出一种虚像,从而产生无尽的艺术效果,所以说国画中的“留白”具有中国式审美深意。

一、“空白”的概念及作用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留白”就是在画作上留有相应的“空白”区域,与其他形式的画作不同,中国画会在笔墨纸间留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空白和余地,在意境的审美上是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在思想上与我国的道家传统审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示出了我国独有的民族特色艺术,“无墨之处皆是妙境”是我国传统绘画的特有美学观点,有点类似于“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之美,它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印象,更是一种意境[1]。

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上,国画的底色如果是空白的,那么“留白”会有很大的空间。在画作中的“空白”之处并不简单的只是画作的一部分空白区域,而是画家对审美意境的一种追求,在视觉上并非毫无意义,而是在表现手法上更加丰富,对提升画作本身的艺术内涵具有促进作用。在画作中运用好“空白”的手法,能够将图画中的实物和虚空交相辉映,产生神形兼备的艺术美感。“空白”的艺术表现手法不只运用在绘画中,书法艺术中成为“飞白”,音乐艺术中成为“煞声”,在各种艺术形式上都有这种留有空白的理念和审美观点,可见我国的艺术相同之处都是被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所感染的。

中国画和西方的油画不同,油画讲究的是以科学的角度看待绘画,他们讲究的是空间和透视,在构图上更加强调符合逻辑的显示原理,油画中没有“留白”这样的概念,而且也不认为自然界存在留白这样的现象,所以说油画是以一种可观的角度看待绘画。但是,我们的国画和油画恰恰相反,我们并不注重空间构图的合理性,而是在“留白”这个概念上做了更多的文章,中国画认为“留白”是一种“藏境”的表现手法,有点类似于想象和悬念,给人一种无尽的遐想空间,这也就是古代艺术家常说的“藏境越大,意境越深”,“留白”是我国国画的一种大胆尝试与创造,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与传承,代表着我国的文化特色和内涵。我们不强调客观事实,但是我们强调的是想象空间和意境之美[2]。

二、以“空白”展现中国画的韵律美

在传统中国画中都是描绘的具体实物,但是作者想要传达的并不是实物的表象,而且不也会是西方画作中那种完全“照抄式”的手法,中国画讲究实物之外的“形神”意象,也就是跳出了绘画事物的本质,在本质之外表达神韵。中国画在对具体事物进行创作时,离不开“留白”的交相辉映,空白是为了更好地与实体产生节奏上的共鸣,借助空白留有想象,虚实之间具有互相起伏的韵律感,在技法上经常是浓墨、淡墨、留白,在大小、紧密程度上交叉展现,形成一种对比或反衬的节奏感,正所谓“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在具体画作中也要求运用工笔、肌理、技法等手段,但是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要多以“留白”画作为主,让人有抽象的遐想,显示出画作的韵律之美[3]。

三、以“空白”展现中国画的空灵美

“空灵”之美是我国传统画作的一种追求和审美,这和我国的传统思想有着一定的关系。我国很多艺术和文学大家都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思想,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才能达到专心致志的程度,自己要不断沉淀身心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有所作为。我国的艺术和文学具有一定的相同性,画家作为艺术分子中的一部分,也强调自身的修为,对于一些意象的情感和追求不能用实物进行表达,而是要在画作中用“虚”衬托“实”,所以这是我们千百年来国画中所追求的“空灵感”的一种表达手段,空白之处要有“无画自成妙境”的表现力。同时,我国国画在手法上不受光线和空间的制约,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凸显实物,所以在“留白”的地方可以采取随意的大小和密度进行艺术处理,即使是大片的留白也能对实体进行反衬,特别是在山水画中展现群山的那种峰峦叠嶂的层次感时,经常会用到“留白”来区分天空、江河、山与山之间等。墨的浓淡将或壮美或秀丽的山河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有流动的气息在中间流淌,丰富的留白展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加强了画作的空灵之美。

四、“空白”在中国画意境中营造的价值

意境是我国艺术家审美体系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国审美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绘画中尤为重要,而“留白”就是营造绘画意境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对意境延续的重要环节,但是“留白”并非随意创造出来的,对其空白的布局要有一定的审美性和严谨性,要给人们更多遐想空间,否则会适得其反。在我国的道家思想中有“无为而治”的说法,无为和“有为”在绘画上有着不同的效果和意境,都是古人智慧的一种体现,反映出了道家文化的精神境界。国画如果画得太满,会给人一种满铺压抑的效果,在恰当的地方留白是追求空间意境的一种表现,在通常的表现手法上要从画作的整体上表达思想出发,考虑画作的整体布局,同时考虑空白的位置和布局,这和“道法自然,万物归一”具有相同的传达思想。

宋代的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是一幅描绘老翁在江面上垂钓的画作,在绘画上采用铁线描绘,老人坐在一叶扁舟上正在附身垂钓,对于四周的江水,作者仅以淡墨寥寥几笔的勾绘,大部分都是空白,虽然作者在舟体周围的绘画很少,但是画面显得并不空洞,反而给人一种江面空旷寒冷的孤独廖默的感觉,四周水波的空荡反映出了超强的空间感,说不清是萧条还是虚无,反而促进观者展开联想,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感受,这幅画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表现,结合自然与内心的情感,是典型的实物与虚无的结合。国画中的虚实结合分为两个部分,“实”指的是实体实物,在绘画中用尽笔墨绘画,也就是画的详细之处;“虚”的部分则是作者淡墨或者留白的地方,经常是淡墨与空白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幅画就是“虚实结合”的典范之作,创造的意境之美可以说是意象境界的上乘佳品[4]。

我们在很多山水画中都可以发现,作者经常画山不画云、画舟不画水,空白的位置虽然什么都不画,或者以简单的淡墨和简单的线条勾勒,不但能够凸显“实体”部分,而且还能促进人们对空白区域的想象,山林之外的空白可以是鸟儿翱翔的天空,也可以是雾气蒙蒙的远方。船只的周围本是水体,在此处“留白”可以展现浩瀚的江河,也可以是鱼儿嬉戏的水塘,这些都是古代画家对于“留白”意境的思维展现,通过“虚实结合”的处理,让动静之美凸显,苏东坡有诗赞誉称“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体现出寂静之处彰显空灵,空白非空纸,而是对于画作的延伸,在观者脑海中自然已经形成了想象的绘画延伸,这种延伸是国画的思想传达,可以说是一种“开放式”的结局,画作不仅包含笔墨经过的地方,还包含了“留白”想象的地方,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幅画卷。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思想已经渗透到我们的各类艺术中,中国画的创作不仅是对实物的具体描绘,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留白”是我国传统国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独有的艺术风格,是古代艺术家对意境的一种独有审美追求,留白延伸和扩展了作者的思想与意境,空白之处并非空纸,而是观者结合实体和自身的思想进行的想象,是一种对于“实”的部分思想上的延伸,“虚实相生相伴”具有一种隐逸灵动之美,空白也是画,我们现代人要结合作者画作本身对国画中的“留白”进行研究和探索,留白也是视觉语言的一部分,给了人们更多的联想和想象,对优秀画作具有衬托的特别意义。

猜你喜欢

国画画作中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学生画作欣赏
国画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