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2019-12-17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油画家黔东南苗族

□杨 捷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块山清水秀、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千百年来,居住在此的苗侗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文化融合、交流迁徙中共衍共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里生活中服装裙袍饰上精美的刺绣蜡染,日常梳妆打扮中精致的银饰首饰,独特的民风民俗和精诚虔敬的制作供奉,劳作时的欢歌笑语,闲暇时的赏心乐事,以及节日喜庆、架屋上梁、恋爱婚嫁、丧葬悲苦等,无不蕴含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民族文化风尚,给不少油画艺术家带来了创作的灵感和强烈的表现欲望[1]。于是他们纷纷踏上了苗侗民族服饰文化、节日文化、民俗文化、审美文化等的创作道路。

一、黔东南苗侗民族服饰文化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一直以来,黔东南苗侗民族非常热爱生活和大自然,善于在艰苦的生活中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韵风情,尤其对自身民族文化有着无尽的崇奉,对自身的民族历史有着持久的怀念。就苗侗民族服饰文化而言,苗侗民族服饰上的刺绣纹样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且优美。当地人民善于使用变形、夸张的造型和独特的工艺生动地刻画众多人物、动物、植物的形象,其服饰因整体色彩夺目、装饰繁复和文化内涵耐人寻味而享誉于世,被称为“苗族侗族的服饰博物馆”和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2]。为此,一些油画艺术家们纷纷深入黔东南苗侗民族地区,探究苗侗民族的精美服饰,深刻感悟和体会这块土地上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髓,并通过自己特有的艺术方式,致力于苗侗民族文化的油画艺术创作,一幅幅展现苗侗民族服饰文化的经典油画作品不断问世。原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油画家李慧昂先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应该最为典型。

一直以来,李慧昂先生非常热爱云贵高原,特别对黔东南苗族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服饰文化情有独钟。他能不厌其烦地融入苗乡村寨,对苗族的历史及服饰文化做到熟知深觉与深刻思考。其获首届中国油画奖的《苗女》和获首届中国油画年展优秀奖的《春之祭》等油画作品就是突出代表。《苗女》油画作品以简洁平面化的深灰色为背景,运用油画写实技法描绘了一个身着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盛装的苗族女孩,画面虽然只有一个人物,但女性意味着哺育,女孩意味着民族的生机,应该是整个苗民的代表。深灰色的基调和中性的着色,诉说着一个民族的悲情历史,女孩满满的笑容告诉了大家今天的幸福。苗女的眼神、面容和身姿给人以松弛、无暇、天真和健美的感觉,而苗女的服饰不仅展示了苗族银饰刺绣工艺的精湛,更彰显了苗族人民的灵魂之美。油画整体不刻意,不浮华,全然诠释了一个民族向世界的审美表达,有效歌颂了苗族人民特有的美丽和文化内涵。

二、黔东南苗侗民族节日文化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苗侗民族以歌舞传承文化,以服饰记载历史,以芦笙渲染生命,以木鼓张扬豪情。特别是以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过上美好幸福生活为主要目的的苗年节最为浓重,场面最为壮观。这些丰富的节日活动,无不给画家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和创作的激情。于是,油画家们通过切身的体验,运用不同的技法和表达方式创作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3]。

例如,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孔阳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一等奖的油画作品《大山的节日》和获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金奖的油画作品《大山之祭》就是典型的代表。孔阳先生是一个善于思考和艺术修养较高的油画家。上述两幅油画作品都是以苗侗民族传统节日为母题,避开常态的艺术视觉和流行的表现技法,而选择独特的俯视视角对画面大场景进行构架,通过运用厚重的油彩,施以丰富的色块色点叠加、染罩结合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成功表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在暖阳高照的传统节日里,世居大山里的黔东南苗侗民族祭祖祈福的盛大欢乐场景。作品整体效果温暖袭人,气势恢宏,震撼人心,强烈表达了他对苗侗民族历史文化的深情关切与真挚敬意。

三、黔东南苗侗民族民俗文化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由于长期以来的农耕生活,苗侗民族日常生活中的赶集、喂鸡、放牛、耕种、纺纱、织布、游方、走亲等场景,自然而然散发出浓郁而质朴生动的民俗文化气息。这样的生活场景题材让眷念乡土守望家园的油画家们所钟情和陶醉。

例如,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苗族油画家李玉辉,虽然生活在省城,但其忠厚纯朴的性情几十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多年以来,其以过人的精力和热情,创作出一大批以家乡为题的系列风俗画,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特别是《家乡的眷恋》《回了娘家返婆家 》《今天是个好日子》《买鸡》等油画作品,最能看出其心性的使然,他运用的是最为质朴而又带着几分夸张又近乎童真般的绘画表现语言,辅以明快的笔触,执着地表达了他对故乡黔东南西江苗族民俗文化的深情眷念。

四、黔东南苗侗民族审美文化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苗侗民族由于地处偏远的西南山区,日复一日地农耕劳作、图腾崇拜沿袭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祈盼,铸就了苗侗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和文化。特别是在众多精美的苗侗民族民间银饰、刺绣、蜡染等艺术品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悟到他们以丰富和饱满的构图表达祈盼幸福、富足和美满生活的心愿;借助人与动物植物浪漫自由而又生动的造型,着力呈现力度、节奏、韵律、和谐的生命形式之美;多运用红、橘、绿、青、蓝、紫等主观意向色彩表达对吉祥喜庆的渴望与追求等。

例如,在“多彩贵州·道中拾色”贵州油画学会年展首回展上,著名的油画家向光先生2006年创作的《行空》着力塑造了一匹白黄色骏马腾空飞驰于碧蓝色的世界里。画作既有草地轻柔嫩黄的表现,也有紫灰、黄灰云彩风驰卷曲般的环绕相间。整个作品冷暖色互衬、邻近色相依、形色交织相融,充分表达了激情昂扬、幸福快乐的心境。粗看画作,应属印象派的风格;细品画作,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黔东南苗侗民族的色彩文化对其影响也是很深的。因此,黔东南苗侗民族这些独特的民族审美习惯、审美气质以及对自身文化的理解、释放与表达,尤其值得致力于超越时空生活场景梦幻般的聚合,抑或单纯追求绘画平面的点线面组合与形色的有机呈现等,回归绘画本体语言表现和情感流露的油画艺术家们学习和借鉴。

结 语

鲁迅先生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因经典瑰丽而灿烂,因内涵丰富而精彩。从事油画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应该立足本土,深挖民族文化的根、触摸民族文化的魂,紧扣时代的脉搏,以不同的艺术视角关注苗侗等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创作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油画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油画家黔东南苗族
苗族蜡染
遇见黔东南
油画家之死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黔东南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著名油画家——孔凡平
著名油画家——王沂光
隽永的悲凉——追忆油画家赵开坤
苗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