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绘画人类学情感创作观
——以作品《囍临门》为例

2019-12-17林建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

艺术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类学波兰教授

□林建寿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

笔者2017年6月10日在厦门美术馆举办的“天泽——林建寿油画作品展”展览上,特别开辟了绘画人类学专栏来展示18年来自己和著名人类学家庄孔韶教授合作创作的绘画人类学成果。本次展览研讨会还以绘画人类学为专题进行了讨论。绘画人类学在人类学界已经开始受到关注,庄孔韶教授也在绘画人类学专文中对我们合作创作的几幅作品展开了论述。笔者想先从一个画家进行创作的角度对庄教授的论述作几点补充。

第一,笔者和庄教授谈到跨学科合作进行人类学绘画创作,人类学角度的观察可以为绘画提供多种不同视角和绘画作品背后的文化及社会意涵的解说。第二,人类学文化比较适合展开跨学科实践,但跨学科之间合作也时有冲突。第三,每位年轻画家,除了接受自己导师的指点以外,都有自己崇拜的大师,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及自己所要描绘的对象。第四,文化比较可以在绘画作品中体现,而情感表达则更加直接。第五,哲学对艺术作品的改变不如提高艺术品位、艺术审美直接(导师在讲课中对大师作品的选择能够直接体现他的艺术品位和审美取向)[1]。第六,在某种意义上,地域性、理性、性格、情感、感觉、绘画功底、绘画技巧、绘画品格和灵感都会集中于画作之中。第七,在《刮痧》中,庄教授更加侧重于对作品的社会背景及具体情节的描述。而笔者的兴奋点在于绘画过程中与庄教授及模特的交流上(包括我们在吃饭、聊天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及我们之间更为细腻敏感的情绪、情感表达);写实油画不便于有大改动,但人类学家的思维跨越性极大,这导致画家绘画难度较大;绘画除了本体语言和规律外,在作品中还能看出画家个人的生活处境和情感经历。笔者开始创作《刮痧》时正面临大学毕业,从最初的想回福建师范大学或泉州师范学院任教,到后来获得学校的留京指标这一系列情感波动的矛盾心理均在作品中有所展现,笔者也在作品中寄托希望,希望有人能帮助笔者做出选择;创作《回访》时,笔者已在北京市教委的报社上班,当时生活相对稳定,所以人物的表情相对喜感、悠闲有趣,少了《刮痧》中内心的纠结和期待;《祈男》是笔者在家中的写生创作,当时即将从报社辞职,创作时间又跨越“非典”时期。总之,通过这三幅作品的合作后,笔者已经可以独立创作绘画人类学作品。如图1《囍临门》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笔者于2016年5月23日应邀与庄教授同行前往波兰进行为期9天的人类学访问考察和写生活动,同时参加朋友的国际婚礼。笔者对波兰的了解不多,当时也未曾想回来创作这幅作品。庄教授曾向我介绍,在波兰有位世界著名的人类学家叫马林诺斯基,有位著名的音乐家叫肖邦。当我们到达克拉科夫后,庄教授专程带笔者来到马林诺斯基上大学时经常光顾的绿气球餐馆和他读哲学系的校园。笔者在这两个地方画了两幅风景写生以作纪念。

在当晚婚礼的宴会中,有一首歌曲的名字叫《哈利路亚》,前奏响起时,笔者非常激动,没想到在波兰也能听到自己熟悉的曲子。其实在这种场合中,笔者与他人语言不通根本无法交流,只能以微笑示敬。婚礼请来的乐队是波兰的柴屋乐队(Kapela Drewutnia),乐队的几位核心成员由盲人组成,也是家庭乐队,孩子们可以跟父母一起表演。他们演奏着这些深受斯拉夫音乐传统的影响,尤其是波兰东南部边界流行的歌曲。笔者在现场看到了爱尔兰哨笛和蒙古古琴,它们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晚宴中,欢快的音乐让来自世界各国的亲友沉溺于斯拉夫传统的神奇魅力并化解了跨越文化的隔阂,因为艺术的感受不分民族和国度。

这幅画最初的创作冲动源于那名吹爱尔兰哨笛的领队,她的形象具有独特的美感,笔者观察后发现其他几名乐手的形象和神态也非常生动、有力量。在婚礼晚宴开始不久,笔者特别观察到笛子手背后有一对亲友,先生的神情非常凝重。整个音乐带给笔者一种深沉的情绪、情感和民族的忧伤。笔者从每个人的表情和神态中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酸楚与悲愤的力量,这可能与民族或个人的情感、遭遇有关。笔者本想把婚礼的整个场景通过拍照的形式纪念,回国后再试着创作一些肖像画,但考虑到婚礼是新郎新娘的人生大事,笔者决定创作一幅作品祝福新郎新娘,希望他们百年好合、不离不弃,笔者用这幅作品为他们的爱情做见证。在草稿的构图中,虽然每个人位置不同,有远有近,但笔者试图表现出主要人物。新娘在整个晚宴中照顾亲朋好友,体贴别人,所以在画面中笔者把她放在最后,描绘她一直和朋友在交谈的场景。构图中背景的窗框所显的正、侧两个十字架暗喻着波兰是一个以天主教为主、以基督教及其他宗教为辅的国家。红白两色的桌布也是波兰国旗的颜色,当然还有在信仰里的象征:白色代表圣洁,红色代表生命。查看波兰历史,笔者发现这个国家具有很强的民族主义,而且伦理宗教在生活中的贯彻力度很大。

这幅作品创作已结束且告一段落。起初,笔者将作品取名为《国际婚礼》,后来笔者认为应该突出其中的中国文化,就更名为《囍临门》,取自双喜临门之意。接着,笔者的个展最先在中国油画院展出,这幅作品摆在展厅中很重要的位置。当这对新婚夫妇从波兰赶到北京并出现在笔者的画展现场时,笔者惊喜地发现新娘子已经有了身孕,恰逢笔者的妻子怀上二胎,也是双喜临门。2016年是笔者学术推广事业的高峰,笔者策划并组织了全国六地的寻源问道——“传·承”全国油画作品学术邀请展;同时,这一年又是笔者的人生低谷,笔者苦闷、压抑、忍耐、经历生活的艰难,这一年就如笔者的作品《天泽》一样,成了笔者的心结,而《囍临门》则打开了这个心结,对笔者来说成为真正的双喜——2017年的两个个展和即将出生的孩子。这些年里,庄教授在为博士生上课讨论课题时会邀请笔者旁听,笔者每次都有非常大的收获;有时,中国美术馆举办优秀的展览,笔者便经常邀请庄教授到美术馆一起讨论绘画。在这样的长期互动中,我们实现了兼修。11年前笔者出版两本绘画专业教材,序言由庄教授写的。其中有一句令笔者印象深刻,也是我们合作创作绘画人类学作品的意义所在:“要知道,跨学科不同学问兼收并蓄的益处在于,每个人总能期待多元知识之触类旁通,一种创造性的努力将最终呈现于得意画作的艺术与文化的交融之中而回味无穷。[2]”

结 语

所有学科的探究都离不开人类的情感,而情感的获得则离不开信心,信心又来自爱。世界上美好的事物越分享越少,唯有爱越分享越多。人类最高的学问不是钻进偏冷的死胡同。在人类学工作中结合历史、哲学、宗教等学科的视角;从客位出发对比中西文化和参与跨学科的合作及实践;从现场的背景音乐中提取哲学式的抽象思维;采取大合唱式的、带有宏观节奏感的构图形式;用影视和戏剧的理论进行画面中人物的主次安排和用光处理。这些充实着笔者的经历、见识和亲身的情感体验,现场拍摄的2601张照片、6段视频资料,转换为笔者的情感源泉和创作时的灵感、激情及专注力,共同造就了笔者的作品《囍临门》。

猜你喜欢

人类学波兰教授
进军波兰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波兰睡眠研究会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网络时代
体质人类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