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月节令殊胜之释迦牟尼佛知者无穷无尽惜乎悟者云稀

2019-12-17崔月姣

紫禁城 2019年1期
关键词:释迦牟尼菩提树佛陀

崔月姣

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释迦牟尼(Śākyamuni),本名乔达摩·悉达多(Gautama Siddhārtha),生于喜马拉雅山麓迦毗罗卫国的蓝毗尼园(今尼泊尔境内),他出身于古印度的释迦族,属刹帝利种姓。关于其生卒年代目前仍有争议,不过多数人认为其诞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卒于公元前四八六年。释迦牟尼是其成佛后世人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此外亦有薄伽梵、世尊等称谓。他宣称觉悟真理,自称佛陀(buddha,意即觉悟者),由他所创立的佛教也由此而得名。

关于释迦牟尼的种种本行事迹屡见于各个时代的佛教经典。早期经典已经开始叙述佛成道及成道后的事迹,但这些早期经典却鲜见关于佛陀诞生的记载。隋唐之际,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佛陀事迹基本被概括性地固定为「八相成道」(降兜率天、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即从八个方面概括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释迦牟尼原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其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阿含经》记载,一日摩耶夫人游观蓝毗尼园,「乃见一无忧树,花叶滋茂」,「夫人欲生太子,便手攀其树枝」从右胁下生释迦牟尼。不过,释迦牟尼诞下没多久后摩耶夫人便去世了,《佛所行赞》中记载:「时摩耶夫人,见其所生子,端正如天童,众美悉备足,过喜不自胜,命终生天上。」释迦牟尼出家前的生活富足、安逸,但却常感人生无常,对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之苦深有感悟。他寻访了当时几位著名沙门思想家,但这些思想家的理论却不能解释迦牟尼烦恼「于无念、无受、离执、离缚、清净、圆智、证道、解脱之境」。终于释迦牟尼决心苦行。然而六年的苦行也无法令释迦牟尼达到最高的觉悟,于是他放弃苦修,沐浴进食以恢复体力。释迦牟尼的这种苦修体验也成为佛教不主张无意义苦修的基本教义,最后释迦牟尼来到菩提伽耶,独坐于菩提树下冥思,终于悟道成为觉者佛陀,佛教由此建立。

作为佛教创始人的释迦牟尼,随着佛教的发展,在日趋庞杂的神系中对他的崇拜有着曲折变化。在小乘佛教或原始佛教时期,对其崇拜还仅限于神迹象征性的表现,如莲座、菩提树、足印等。而随着大乘佛教的成立和发展,对释迦牟尼崇拜逐渐具象化。据传说,释迦牟尼出生后不久,净饭王曾找人为他占相,占卜者看出他的体相中有三十二种非凡特征和八十种特点,称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在造像和绘画中通常突出表现为顶有肉髻、青色右旋螺发、眉间有白毫、手足掌心有轮相,有些早期造像也表现其指间有蹼等特点。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同侍从坐像释迦牟尼佛,此件像、座、背光构件齐全,是完整且典型的释迦牟尼造像。佛脸型饱满,慈眉善目,轻薄的袈裟紧贴身体显示出健美而匀称的身形,右手施触地印,左手施禅定印,坐于金刚台座上的莲台上,左右各有一位胁侍菩萨,给人以庄重沉静之感。身后华丽繁复的背光格外引人注目,其上装饰纹样对称而规整,最外层为火焰纹,内为卷草纹,这样的装饰手法令人联想到萨迦派唐卡中细密卷莲纹的背景装饰,是十五世纪西藏古典主义造像的典型特征。

猜你喜欢

释迦牟尼菩提树佛陀
菩提树下,静看花开花落
菩提树下
菩提树下
菩 提
人生只在呼吸之间
春·遇见
养身与养心
面对辱骂
当 下
最美的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