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法论”视野下的青花花鸟瓷画
2019-12-17钟新春
/钟新春
一、早期画论体系——“六法论”
“六法论”出自南朝齐梁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中,这套理论被提出后,它成为我国绘画创作与评论的重要准则。“六法论”是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以至于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六法论”原文是:“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彩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模写是也。”
对各工段的运行参数在线检测,定期取样化验,测定COD、氨氮、总氮水质参数,得到运行参数与实验结果的关系,分析各工段的生物处理效果。COD、氨氮和总氮的测量方法均参照国标法。
首先,全员合同管理。油田企业合同管理的全员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油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员性决定了其经济运行管理活动的全员性,而经济运行管理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合同管理,因此油田企业的合同管理是全员的合同管理,广大员工应成为合同的履行者和监督者。另一方面,油田企业合同管理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履行时间长、涉及人员广泛等特点,合同管理涉及到经济、技术、法律等问题,解决合同履行中的问题必须各专业、各部门互相协调和配合,在整个合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合同内容,切实将合同目标分解到人,必须全员参与合同管理。
二、釉下青花花鸟瓷画的前世今生
花鸟画是我国传统中国画三大题材之一,主要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在纸上画画和在陶瓷上又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了,今天要说的青花花鸟瓷画可以说是难度最大的一个。青花瓷众所周知,是一种釉下彩瓷,是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中元代的最有代表性。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要在青花上绘花鸟画难度极高,首先要在坯体上进行绘画,经过烧制后方能形成美丽的青花花鸟图案。因为坯体含有大量的泥土材料,吸水性非常强,因而对下笔速度与力度要求极高。此外,青花器属于立体化载体,因此,所绘制的花鸟图案均具有立体化效果,画面质感更强。因为青花瓷土坯体的绘画比较有难度,所以时常会选用特殊毛笔来作画,像鸡头笔,这种画笔有良好的含水性,在绘画过程中无需多次蘸取颜料,进而能够有效提高花鸟画的流畅性。
需要注意的是,青花花鸟艺术效果与胎体和釉色关系密切,简而言之,如果胎体和釉色不佳,就会影响最终的绘画效果。因此,在作画之前,必须精选胎体,绘画完毕后,要把握好烧制工艺,以此控制釉色。相比而言,如果胎体洁白坚致,坯土细腻洁白,就有利于作画。另一方面,青花花鸟艺术的色调与釉的化学组成和熔融温度有关,为了使青花花鸟艺术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釉的熔融温度不宜太高,但是透明度要好,因此,要注意添加适量的釉灰,如果釉灰过多,就会导致花鸟图案发灰,不利于提升视觉效果。
从古到今,很多工匠会运用中国传统工艺技法绘制青花瓷图案,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风格与气派。从青花花鸟主题花卉来看,主要花卉主题有莲花、水藻、藩莲、牡丹、松竹梅、牵牛花、芭蕉、瓜果、山茶花、石榴、葡萄、琵琶、海棠花、栀子花、萱草、灵芝、月影梅花等。青花瓷梅瓶上所绘制的缠枝牡丹有两种艺术技法,一种是在肩部最宽广的部位绘制两朵大如意头连缀成云肩锦纹,内用四方连续构图法安排上下两朵牡丹花。第二种在腹部绘有二方连续的四朵硕大的牡丹花,盛开的牡丹婀娜多姿,叶片丰腴纷披,簇拥着繁盛的花朵,显得富贵典雅。此外,青花瓷上所出现的菊花图案以团形折枝花为主,也有缠枝形态,大多画得含蓄朴实,不争地位与风姿。
三、从六法论来看青花花鸟的艺术美学
六法论的原文是没有清楚的断句的,一般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这种标法主要是根据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述。今人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论及这段文字,认为应作如下读法,方才符合谢赫原意与古文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我深以为然。
一曰气韵生动,在“六法论”中,谢赫将气韵生动放 在第一位代表了它的地位之重要。“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后代艺术家、理论家根据自己的体验、认识对气韵的具体运用和新的发展。气韵,就是宇宙鼓舞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一件好的青花花鸟作品,画面所传递出的意境是尤为重要的,它能够传递出作者的情思与物象的意态。在青花花鸟的绘画中所要表现的事物,首先是要把事物的“精神”表达出来,有其形而无其神就如枯木朽株。二曰骨法用笔,也就是所谓的笔法,也可以为骨相,“骨法”是对于“线条”提出的要求。线条的质决定一幅画的成败,人的”骨“和人的“气”都是由线条决定。十八描技法对现代工笔绘画具有重要的作用,工笔画中首先就是要勾线,然后施色,中国画表现物象基本形式就是线条,无论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均是如此。因此在青花花鸟的创作过程中,线条用笔极为重要。三曰应物象形,“应物”就是指根据实物本身的形象,“象形”是指具体的物象,也就是指造型的重要性。绘画是个造型艺术,不能没有其形,“六法”中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皆靠“应物象形”方能成立。植物和鸟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相同的形态、颜色、气韵。生长条件和环境直接影响着植物和鸟的形态和性格。我们在准确把握形态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神态。只有这样,才能把写生对象描绘的更加准确,反映地更加生动。四曰随类赋彩,指的是根据不同的事物用以不同的色彩。古人讲三矾九染,颜色能否用的恰到好处直接影响到整个画面的效果。就青花花鸟画而言,青花料是蓝色的,但是蓝色系里也是有深浅的分别。从六法的视野下来看,随类赋彩需要对青花的深浅层次做出娴熟的运用。五曰经营位置,就是绘画中的构图。品绘画作品,最先点在于构图,构图要错落有致。花鸟和山水相结合。这样可以使花鸟跳出了只画枝条的狭小空间,近取景,远取景势,把山峰、堤岸、怪石等收入花鸟画中,再体现自然的一面,营造了画面的氛围,以增强形象生动和真实的现实感觉。六曰传移模写,其地位在前五点之后,本意在强调继承的重要性。传移模写作为复制古画来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校学习期间也会开设临摹课,由此可以看出临摹的重要性。
六法论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光有理论作为支撑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深刻的认识到青花花鸟画形式的特点,让其不断地传承、发展、创新、融合。